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曾如刚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同辈人,虽相隔天涯海角,但相似之处颇多,差异亦显著,两位都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现从戏剧艺术、文化背景及其代表作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各自的创作、中西方社会文化及戏剧差异,对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玲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62-65
本文拟从"主情说"这个中国戏曲批评的角度出发,比较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情"这个主题的表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对"情"的精神与主题的表现有同有异,这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从"主情说"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和比较,能加深我们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与从其他角度展开的比较研究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邹元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6):675-681
无论是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生平履历,还是从写作的目的、作者的身份、剧作的观赏对象、后世评价的尺度以及四百多年来演出传播的状况等来看,他们二人其实并没有多少相交集之处。由此,所谓“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的说辞是不能成立的。这种表面、简单的比附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将如此不同的两个历史人物作了极不恰当的比较,用一种似是而非的“剧作家”的尺度要么将复杂的历史人物简单(贬抑)化,要么将简单的历史人物超越(跨界)化。汤显祖永远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文人(艺术家),“剧作家”的标签显然是将他简单化、贬抑化了。莎士比亚永远是英国古代伟大的剧作家,把他作为衡量汤显祖是否伟大的尺度,显然也是将莎士比亚超越化、跨界化了。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是旅游学研究界的一个近来备受关注的议题,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文化旅游开发特别是戏剧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整合营销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英国在莎士比亚戏剧文化旅游开发中较为成功地进行了营销传播主体的整合及营销传播媒体的整合,其经验对国内的汤显祖戏剧文化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相关部门可借鉴英国的经验,结合汤显祖戏剧文化开发的特点加大营销传播主体的整合及营销传播媒体的整合的力度,并尝试与英国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跨国营销传播主体间的整合,以推动汤显祖戏剧文化旅游开发整合营销传播的开展并提高其绩效。 相似文献
5.
罗志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
本文深入到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层,从人物语言中探讨莎士比亚对戏剧创作的理论。因为莎士比亚本人没有留下任何理论著作,要寻找他的文艺理论无疑是一项既迫切而又困难的工作。作者运用整体阐释学的方法从剧本、演员技巧、舞台、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寻找莎翁的戏剧理论,并由此证明莎士比亚不仅是戏剧作家,也是戏剧理论家。 相似文献
6.
王正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2,(2):57-59
心理活动的处理是戏剧的难点,又是莎剧的重要特色与成就所在。莎剧对心理活动的处理主要采用了独白,旁白,特殊对白等手法,丰富和发展了戏剧的表现功能,具有暗示情节,简炼剧情,拓展戏剧舞台空间,使观众获得相对自由,通过“时间差”造成特殊的戏剧效果等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上成就巨大,但在戏剧理论方面却没有留下专著。通过一些散见于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戏剧理论,可以看出其戏剧思想分六个方面:一是关于戏剧与现实的关系,莎士比亚认为戏剧既要摹仿自然而又不能机械地照搬。二是关于戏剧创作,莎士比亚认为剧本是关键人物应典型化。三是莎士比亚创造了“舞台想像说”,主张观众运用想像去理解剧情。四是关于舞台表演艺术,莎士比亚强调演员的“意象”。五是关于五角艺术,他认为丑角不仅能提供笑料,而且常充当作者的代言人。六是莎士比亚提倡戏剧语言民族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赵渭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文坛的双子星座,他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他们生活年代的相近且都逝世于公元1616年,这种巧合进而激发了学者的研究热情.然而两者的可比性并非由于以上原因,而是因为其创作在题材的借用、对情的彰显及其虚实手法的运用三方面的相似. 相似文献
9.
LU Chuan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万历十二年始,汤显祖在南京任官十载。在此期间,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南京城市生活的产物,对南京城市的书写包罗万象。这些诗文从市民的文化认同和立场出发,运用丰富的城市意象,将城市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王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62-65
在莎士比亚戏剧中 ,懊悔恶行、请求赦恕的忏悔本质 ,绝无隐瞒、真心的忏悔态度和得到赦免的忏悔结果 ,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忏悔这一基督教文化母题为莎剧增添了撼人心弦、发人深省的凝重和忧郁 ,体现出深刻的道德训诲力 相似文献
11.
郭冬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35-36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和作家,他是近代最早被介绍到中国、对中国文学影响最深远的外国作家之一。莎士比亚作品对我国的文学评论、现代戏剧和新诗均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文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1-72
近年来,莎士比亚的戏剧的研究、莎士比亚电影的摄制和上演,在世界各国热闹非凡。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论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徐保卫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22-27
汤显祖戏剧中的性描写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立场和作为人类良心的作家的正义立场。他认为健康、合理的性事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代表了个体生命意志的张扬。 相似文献
14.
毛宣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3):17-21
本文从人物、情节、背景、语言风格诸方面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怪诞表现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莎剧怪诞表现的深层意蕴.认为它一方面反映了莎士比亚世界观的矛盾和困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其人性的自觉和人的意识觉醒。莎剧怪诞手法.在表现异化人生.展示人的生存价值和矛盾.提供观察生活新视角.强化读者的人生体验和理性思考诸方面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5.
王木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更迭,仿佛圆的旋转运动,永不休止;莎士比亚就是以圆的目光去观照人生的。人是哲学之圆上所旋转着的核心。莎翁喜剧艺术的大团圆场景(和谐),正是莎翁艺术圆镜观照的结晶。莎翁悲剧艺术则善于表现哲学之方。这就是赞美人文主义的方正,谴责封建主义的邪恶,其典型的悲剧便是《哈姆雷特》。在莎翁笔下,方与圆是相互渗透的,其《威尼斯商人》这一讽刺喜剧中所表现的悲剧色彩,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王萍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2)
本文从戏剧创作、戏剧结构、戏剧矛盾冲突、情节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这五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的异同之处进行了研究,认为莎士比亚在学习和借鉴古希腊戏剧之精华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深化,从而成为世界级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17.
连幼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80-82
莎士比亚戏剧活动在一种有利的经济环境中获得了发展。分析莎士比亚戏剧活动的经济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其宏观戏剧世界的经济运行规则、经济投入主体,和微观戏剧世界里的观众群体、剧团经营,以及剧作家的自我经营,是研究莎士比亚戏剧活动的参考要素。戏剧作为一种经济消耗较大的社会上层建筑,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基础;要对莎士比亚戏剧活动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必须把握其时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8.
邱紫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10-15
从莎士比亚全部戏剧作品中可以总结出他创作思想中的四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广阔而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个性化的人物而且具有两种道德倾向相互缠绕的复杂性,其内心都拥有巨大的、可怕的激情;形式自由,语言华美,富于激情和哲理等。 相似文献
19.
杨秀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76-78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英国语言大师。他的作品有喜剧、悲剧、历史剧,是真、善、关的结合,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神深度,永恒的艺术魅力超越了时空,对今天的读者仍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伟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94-98
作为“浪漫主义旗手”的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集中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即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强调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学上不同于古典主义戏剧之处和取得的关学成就,就在于莎剧中成功地运用了戏剧行动并使观众获得了完美假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