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类学田野研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当今的人类学在延续着异文化研究传统的同时,也掀起了本土研究的浪潮。对人类学的异文化研究和本土化研究进行反思,分别找出二者的优点和弊端,成为当代人类学田野研究的新趋势。就从事本土研究为主的中国学者而言,怎样在本土文化和异文化中寻找契合点,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民族与民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民族与民族学宁宇在学术界,许多人都把民族学等同于文化人类学,许多著作也把通常称之为文化人类学的学派和学者,统统冠之以民族学派和民族学家。当然,这绝非是学术界对学科界限的有意混淆,而是反映了两者在研究理论、范围与方法上的基本一致性。从学科的名称即...  相似文献   

3.
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新方法马奇志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是特定的现代人类文化和研究一般意义上人类文化的基本模式。文化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单向的关系。文化和人的关系不是剧本与蹩脚的毫无想象力的演员之间的关系。人并非机械地扮演文化所指派的角色,他是自主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发展中的我国文化人类学容观琼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文化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完全改变了别人评说的那种“积贫积弱”①甚或“没有专人去研究”②的状况,在学科建设上走出了颇有意义的一步。一文化人类学是一门开放性的边缘学科,它具有自身的理论观点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总结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当代理论和方法论.这里所讨论的这些美国人类学的当代观念是基于它们的历史脉络、继承、重现、转变和对立.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诸如主观性、权力和民族志表述等问题上,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论发生了许多非常显著的转变和分歧.这种状况起因于人类文化学研究的文学化途径,这种途径是经由格尔茨(Geertz)以及其他学术运动,如英国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特别是福柯(Foucault)的后现代主义而发展起来的.由此,人类学由来已久的喧嚣的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对峙已经演绎出独立的认识论阵营,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一些大学中人类学系的分离.同时,这种分裂也激发或伴随着一种对当代全球化形势下文化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定位的承认,比如本土性(indigenous)、下层 (subalterns)研究,确认了这些研究对象在研究项目中具有合法的权利和合作的声音.这种转向使人们愈加关注应用人类学,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本土知识"的观念.另一个分裂是一些特定的专门研究领域的学科建制,如医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等,而这些领域的每一个又都存在着其内部分歧和区别.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引起了对于博厄斯学派所传承下来的诸如文化、文化相对主义等观念的效用和学术规范的质疑.过去的30年是一个骚动激荡、分崩离析的时期,人类学研究在这个时期卷入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新的文化逻辑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30年的人类学研究中,庄孔韶教授游走于理论与实践之间。他对西南刀耕火种民族的调查、对东南金翼黄村的同访,为其文化撰写的多元实践带来了学术滋养和思想灵感,从而使他在少数民族文化、汉人社会、影视人类学理论与摄制、公共卫生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对组织人类学和生物文化多样性原则在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更是展现了本土文化自身的巨大潜能和人类学家对中国社会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3,(17):56-57
不饱和脂肪酸神奇作用的发现 早在1975年,正当联合国卫生组织在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上考察时,发现居住在岛上的爱斯基摩人,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多,七十岁的新郎、新娘照样生儿育女。为了找到他们长寿的原因,有几名科学家留了下来,经过对爱斯基摩人的周围环境、生活规律、饮食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考察和对比分析,惊奇地发现这  相似文献   

8.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60年前,马林诺夫斯基预示《江村经济》将促使社会人类学研究从异文化迈向本土文化,从“野蛮社会”迈向“文明社会”,因而将成为社会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里程碑。自马氏发表这一见解之后,海外人类学界对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派一直存在争议。首先,Freedman对于“微型社会学”在中国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质疑。接着,Leach进一步对中国人类学的本土观和社区论提出责难。60年后,重读马林诺夫斯基的《江村经济·序言》,作者总结了一生为突破微观社区研究的制约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如对“类型”和“模式”的探讨,对不同级序社会时空单位同时并重的方法的阐述,以及对大一小传统关系的思考等,通过对自身理论的重新评估与反思,作者力图阐明自己对社会学人类学本上研究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70年代前,人类学家并没有认真地对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并且也未曾形成为大家共同接受的有关教育或学校教育的人类学解释;相反,人类学的一般假设,即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和正规学校教育是文化传递的一种特殊形式,却  相似文献   

10.
人是具有文化性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某种文化而存在。人的文化性决定了人与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联接,人的发展过程本质上也即人对文化的参与过程。因此,我们在理解学前教育时必须要立足人与文化的这种关系,从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儿童、教师以及幼儿园课程本身。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突显西方殖民文化的话语霸权,普拉特“接触区”理论和霍米·巴巴“居间”空间理论都强调了被殖民文化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中国近现代租界就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接触区”或“居间”空间。异质文化冲突有不同应对方式,暴力冲突是历史上常见的但并非唯一应对方式。假洋鬼子和旗袍作为租界新型混合性文化的产物,因其双重文化身份成为联结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纽带,为中国本土文化社群所利用,以此强调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本土文化社群将对西方文化的消极文化接受转换为对本土文化的积极文化输出,保持了自身的地位,从而在中西文化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其实质是非暴力的文化抵抗和温和的文化合作。这是中国文化在不平等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形成的应对策略,对于拓展后殖民理论和推动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其他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文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均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周作人的知识结构中,文化人类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留学日本期间,周作人接触到希腊神话,又因希腊神话对文化人类学产生兴趣。作为启蒙知识分子,周作人对文化人类学的接受不仅有着学术上的诉求,而且有着更深的思想因由。就前者而言,文化人类学为周作人解读童话故事、探究文学起源提供了理论资源;就后者而言,文化人类学既是周作人解剖中国社会痼疾的工具,也是解决儿童问题的主要依凭。对于周作人与文化人类学关系的梳理,可以反映出文化人类学知识在中国传播之初,如何与"五四"前后的学术、思想相勾连。  相似文献   

13.
张良丛 《东方论坛》2010,(4):104-109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并且,与民族美学、艺术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审美人类学坚持了地方性的、本土文化、民间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立场,体现了面对后殖民语境的多元文化、弱势话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饮食和语言为主要切入点,分析于仁秋的小说《请客》中所呈现的文化接受与坚持,可见小说中的主人公周强夫妇在美国通过一次次的相互宴请,了解了美国人请客的礼节,慢慢融入了美国社会。从饮食角度来说,美国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中餐,但是真正欣赏中餐并不容易。华人在美国多年,有些人颇为推崇美国文化,但仍然难以接受美国饮食。从语言角度来说,中文在美国并不是日常交际的语言,但是许多华人还是坚持送孩子去上中文学校。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解释》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扛鼎之作,也是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奠基之作。在当代,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是自符号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以来,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在文化批判和文化研究上影响力最为卓著的一个流派。本文通过对《文化的解释》的解读,试析出阐释人类学理论的路径,指出文化特质是阐释人类学理论的突破口,深描是阐释人类学理论采用的主要方法,尊重地方性文化是理解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世人类学发展史上,前辈学者李安宅引入了英国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其著述涉及社会学、意义学、美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广阔的领域,但他是借助各学科知识去透视、分析和衡量人类文化现象,构成一个文化人类学系统。他译介和阐发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以人类学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以及他在人类学的实地研究成就,均对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他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们现在研究文化人类学尚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影视人类学片,也叫民族志电影,是纪录片种类中历史较悠久者,早期西方纪录片中,影视人类学片占有较大比重。但纪录片的文化批评功能,在早期人类学理论的环境下,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随着大众媒体商业化的发展,特别是“解释人类学”理论的出现,影视人类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相应了的变化。在新的媒体文化环境下,探讨影视人类学的批评性功能和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3,(17)
不饱和脂肪酸神奇作用的发现早在1975年,正当联合国卫生组织在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上考察时,发现居住在岛上的爱斯基摩人,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多,七十岁的新郎、新娘照样生儿育女。为了找到他们长寿的原因,有几名科学家留了下来,经过对爱斯基摩人的周围环境、生活规律、饮食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考察和对比分析,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老年人与众不同,他们的血液像年轻人的血液一样,血脂不高,血压正常,几乎无一患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科学家们经过多次的化验,又通过科学试验和分析证明,不饱和脂肪酸就存在于他们经常吃的食物中,对人体的心…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在回访地点跨越时空看到的相同的或不同的社区构成时 ,我们会跨越各个时期人类学理论的局限 ,对眼前的社区动态系统寻求一个新的综观 ,它将超越先前的人类学杰作 ,又基于先行者的观察之上。那么 ,支持社区这个动态的系统 ,首先是因为文化的运动性与社会的运动性。运动是文化的特征 ,一个文化传统包含许多的“形态” ,它们各具预定性。运动也是社会的特征 ,社会不仅在生态适应的过程中调整自己 ,也因技术改革而变化。此外 ,社会也必定因文化传统的内在动力而引起调整。我们在回访的许多例子中清楚地看到了各个社区结构内在动力的调整性运作 ,因此世界并没有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变得一致。我们也由此得到社会时如何变化的以及在什么方向上变化的认识。这样 ,我们就不能只考虑人类学或相关学科的理论决定的诠释与结论 ,我们需要容纳人类学理论构架下的诠释组合 ,也容纳地方社区人民行动的先在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建构谢剑鸣文化人类学本质界说在人类学包融的各种学科中,文化人类学可谓是影响最大的学科,西方学术界对它格外重视。但是它本身的复杂性也总是令研究者们费神伤脑。在西欧,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是同义语。在美国被叫做“社会──文化人类学”。通常,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