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的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于的厚望。每个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积极工作,努力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培养“四有”人才的任务,使自己无愧于大学教师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
师德现状与师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师德现状与教师劳动的严肃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与冲突,其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声望的降低以及教学管理的松懈。师德建设必须在“高起点”上进行操作,事业心和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两条主线。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勇于批判和改革,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思考今天的教育问题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就教师职业道德而言,他本人以教育实践树立了高尚师德的典范,并且对教师职业道德有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他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精辟而独到,提出了教师要做到“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勤于进取、勇于创新”等思想。  相似文献   

4.
师德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基础,教书育人的重要条件。把“教书”和“育人”,“授业”和“传道”有机结合起来,这已经形成了中国教育思想的传统。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仍有必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孔子的“师德”思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高等学校是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殿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这种传播、创造、建设、示范,具体地体现于育人活动之中。教师是育人的主体力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其中的德育,首先依赖于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1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人类文明源远流长,人类生活和劳动经验不断积累,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人类的发现、发明、创造日新月异,科学文化的发展奇彩纷呈,人类…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教师教学、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场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坚持对学生进行主流社会价值引导,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这种要求的合理性基础在于教育的“育人”本质;其合法性基础在于“教师是社会代表”。而要将这种价值引导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与环节的实处,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价值操持与信仰。  相似文献   

7.
注重师德建设 打造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应该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已任。努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文化”“现代学校制度”“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学校文化,构建和谐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师聘任制”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结合高校与中小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上存在的差异,应该有区别地看待和推行“教师聘任制”。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教师聘任制”,而中小学校应适当缓行。  相似文献   

9.
论师德建设     
师德的重要性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还担负着“以德化民”的责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必须强化道德教化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强化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英 《新天地》2011,(11):50-51
最近重读了原教育部周济部长《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的文章,其基本要义是: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强调责任的重大意义,第一次把“责任”摆到“师德之魂”这个高度,认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1.
各行各业都有职业道德的要求,千百年来,没有人否认这一要求的必要,也无不以此视为言行的准绳。可是认真说来,要能矻矻自守,谈何容易!首先涉及的问题是对“德”的具体认识,其次是对“德”的具体实践。不解决这两个问题,任何职业道德都只能是抽象的、架空的、说来好听而不见成效的。试以教师为例,略论“师德”如下:师德是“业师”与“人师”的综合体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之艰辛于此可见。教师承担这一重任,如何教书育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要求。教师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书”任务,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引导学生怎样“做人”的育人工作。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劳动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发育、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近期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以专门段落强调教师的行为准则和师德的要求,指出:“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其表明师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要厘清师德的“边界”是当前必须要研究和明晰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栏目特别以笔谈形式对师德“边界”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师德三论     
师德即教师的修养与道德,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民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四化人才的培养者,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因此,其职业道德的水准如何,显得更为重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三点尤值提倡。一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即“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教育中的一种情爱;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感情,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鲜明的社会性。它不是溺爱,个人私利之爱,而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对未来一代新人的爱。它体现了教师对“四化”的责任,对祖国的忠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文化构建与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大学教师文化的两大重要特质。高校师德建设是造就高素质大学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制度建设毕竟是“他律”,是一种带强制性的办法。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律”的作用,着力构建大学教师文化,这才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着力构建大学教师文化的有效途径有:(1)加强人文关怀,培植人文精神土壤与氛围;(2)利用高校自身优势帮助教师提高文化素养;(3)建立机制,激励进步创新。  相似文献   

16.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一票否决制”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道德育人功能的发挥,“ 一票否决制”保证了师德规范的履行,是依法治教的有力措施,目前“一票否决制”的实施仍有一定难度,强化师德建设措施,严格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是使“一票否决制”得以落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仅囿于职业道德维度考察师德,易导致师德的“片面化”“碎片化”“平庸化”和“形式化”,无益于高尚教师人格的养成,故需跳出职业道德的逼仄考察维度还原师德之真容。师德是社会或共同体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期待,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与教书育人职业紧密相关的个体德性—德行或群体性精神风尚的总和。它超越了一般职业道德,是一种先于职业道德而存在的特殊的角色道德。角色道德视域下师德逻辑地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角色美德两个维度。教师职业道德与角色道德的统一性决定了师德建设既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要加强教师角色美德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6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徐仲林先生一方面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体现了立德树人是教师本职所在、扎实学问是教师立身之根、教书育人是教师为师之本、理想信念是教师修身之本、以身作则是教师育人之道、仁爱之心是教师处世之本、道德情操是教师成事之基等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师风,另一方面还以躬耕求实的方式诠释了“经师”与“人师”融合统一、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立己与达人相辅相成等卓越的教学智慧。这些优秀品质和教学智慧共同构成了徐仲林先生独特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时代“大先生”之风范。  相似文献   

19.
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新的教师形象?教育家孔子的言行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孔子坚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孔子既尊重学生,又敢于严格要求,既批评学生,又坚持自我批评,孔子不断地向社会、向前人、向教学对象学习,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孔子师德风范永远是人民教师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崇高历史使命。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职业劳动的特征,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行为、习惯等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直接影响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内化力和长效性,甚至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我们在讨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时,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