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切文化,包括希腊文化在内,都需要跨文化的接触.随着对古老近东的考古挖掘和楔形文字的释读,东方文化对古希腊的影响日益浮出水面.所谓希腊奇迹的背景和语境,假如曾经存在的话,就是在那里发现的.所以,追溯早期希腊文明的文化环境,我们将致力于从研究它的东方邻居开始.  相似文献   

2.
论东方管理的研究边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方管理研究的是东方文化区域特别是中国文化圈的管理现象和规律。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是一种共同发展、相互补充的关系。尽管跨文化研究是形成世界管理理论的重要途径,但跨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东方管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研究内容来看,东方管理既注重对管理哲学的探索,也注重对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的探索;既注重对东方优秀传统管理文化的继承和提炼,也注重对现当代以来东方诸国管理思想和实践进行提炼、归纳、萃取和创新;既注重对东方本土现实问题的解决,也注重对全球管理发展趋势的跟踪研究;既注重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也关注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国家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东方管理应以问题为中心,根据问题来选择研究方法,因而寻找东方管理独特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主位和客位研究策略将是未来东方管理研究方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东方外交史是整个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珍贵的思想,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与不朽价值。创建东方外交史学科,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建设的深入展开,为国家发展凝聚精神力量。在21世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矛盾增多的时候,提取和发现历史上东方国家内部与外部交往互动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东方国家在世界上的重要性整体上升,像中国、印度这样既传统又现代的国家,在实现了市场经济与现代生产力有效结合后,实现了重新崛起,无疑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模式。从外交史的角度可以寻找东方国家整体崛起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全然不同于传统伦理观,其吸收、借鉴东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智慧,呈现出“东方转向”的趋势。这种“东方转向”是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对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西方文化传统的批判否定之后所做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转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丰富意蕴和价值的再发现。但它在方法论和价值取向上也存在意识决定论、以道德话语代替制度变革等局限性。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对中西文化的互动、传统与现代的撞击做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脚印——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历程揭秘(上部)》,是著名作家宫柯继《本色》《油气田地质专家杨继良》《东方奇迹》等大型人物传记、报告文学集之后,全景式反映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中,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等高尚思想品格的记实文学力作。作家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以掷地有声的震撼语言,聚焦于中国科技和科技工作者的大足迹、大手笔、大作为,展示了大庆油田半个多世纪以来勘探开发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6.
东方的智慧─—《当代东方政治思潮》赏析田志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80年代,国门大开,介绍西方思潮、西方文明的著作犹如过江之鲫,然而人们不无遗憾地发现:西方政治思潮并不能解决当代世界发展进程中的所有问题,反而可能给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政治震荡。西方著名未来学...  相似文献   

7.
东方各民族美学最大的一致性是对生命永恒的赞美与热爱、以生命为美的意识、对永恒的崇拜。东方美学之所以有如此特点 ,主要是因为它以注重生命的东方宗教为土壤 ,东方宗教为艺术的发展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灵魂观念与生命意识是东方所有宗教的原始观念 ,是东方美学的思想基础。东方民族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和生命转化。他们相信轮回“业报”——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 ,时候不到 ,时候一到 ,一定要报。埃及人相信人有五个灵魂 ,古埃及国王法老之所以要让人们把他的尸体制成木乃伊放在金字塔中 ,就是因为他相信他的灵魂还会回到他的…  相似文献   

8.
田丽 《理论界》2014,(12):18-23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坚持这一根本属性不仅决定着我们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也决定着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的理解和态度。而种种对东方社会理论的误解,恰恰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完整认识。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分析框架重新解读东方社会理论,主要从东方社会的性质和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两个方面展开。这样的解读方式不仅为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消解中,海德格尔把现代科学技术看作是西方哲学的完成,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也是对传统西方哲学视界的批判。对一种不同于形而上学视界的新的思的视界的寻求,使古老的东方思想进入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界。但后现代主义哲学仍难以超出西方哲学的视界,它对东方思想的引用和诠释,仍是从个人自由主义的纯粹理论态度出发的。古典东方思想是“心性之学”,它力求通过心灵的修养来获得秩序良好的社会或心灵的安顿。只有以仁爱之心、慈悲之心体悟宇宙和生命,才能进入东方思想的视界。  相似文献   

10.
东方理论与东亚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鲁慧 《东岳论丛》2005,26(3):75-79
东亚社会主义的理论由来及形成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特殊发展道路密切相关。马克思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高度,对东方社会历史和经济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相互关系中,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两种设想,以及东方社会“跨越峡谷”的特殊发展道路。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对于我们研究东亚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深刻经济根源、政治基础、社会条件,正确认识东方社会历史中的跨越现象,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把人类文化看作是由东西方文化所组成,那么,人类伦理精神也就应是东西方伦理精神组成的。东方伦理文化是指亚非地区人民所崇奉的大众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日常伦理心态和道德情感结构。在悠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以及所奉行的文化系统,东方各国人民世代繁衍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各民族的传统生活习俗和伦理价值体系。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伦理典籍和洞察人生宇宙的道德教义,所以从伦理发生学意义讲,东方文化更是人类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东方因受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而步入变革时代,不仅国家的角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法律也因不断受到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而不得不作相应的变革与发展。这就使得国家的角色扮演同法律发展处于新的矛盾体中,并对当时及此后的法律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此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把握自变革时代到来之后东方法律的发展轨迹,判析现状的历史成因及如何展望未来等均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是在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中有关东方步入变革时代后,国家同法律发展间的互动性特征进行认真解读的基础上所作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王进芬 《学术论坛》2005,4(8):39-42
理论创新是东方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是未来东方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永恒主题,也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前提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 ,尤其是东方发展中国家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 ,我们有必要在发展经济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 ,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 ,广泛吸纳东方传统环境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和观念 ,使其转化为具有现实作用和功能的因素 ,这对东方国家在全球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大有裨益。本文从东方古老传统中汲取如中国儒、道思想中的积极生态观 ,伊斯兰教中人与自然的对等和谐发展观 ,以及印度等国传统思想中的有益成分 ,旨在促进东方世界和我国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语境中的东方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胜 《文史哲》2001,(1):21-23
这是一个新的讨论话题 ,但也是具有一定历史承续性的问题 ,实际上 ,整个 2 0世纪的东方文化、包括东方的美学和艺术发展历程 ,一直都经历着与外域文化的关系变动过程。所以说 ,作为一种世界性运动的“全球化” ,并非只是针对了 2 1世纪的东方民族及其文化实践 ;在热情憧憬和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东方各国始终面对着全球化的命运。所不同的只是在 2 0世纪的行程中 ,全球化之于东方国家的直接意义常常被限于“西方化”和“现代化”的主观要求之上 ,其中缺少某种异质文化间的互动性功能。与此同时 ,正由于在2 0世纪东西方关系史上 ,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后奇迹时代经济发展理性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现奇迹般高速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以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发生历史性转折,后奇迹经济时代来临,经济发展需理性回归。中国后奇迹时代经济和谐持续发展需要回归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发展——在现有的中国经济约束条件下发展。因此,从四个方面进行路径选择:完善收入分配和扩大国内需求、提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东方学》的问世开辟了一个殖民话语和霸权研究领域的东方学视角。萨义德集中阐述了19世纪西方对阿拉伯世界的认识想像,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也存在着一种东方主义观念。亚洲不仅在地理范围内属于东方,也是传统的东方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亚洲的历史文化、民族、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表述,西方以东方主义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和话语权力构筑了亚洲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时,普遍所采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土地所有制的比较,认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别是东方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而西方社会是私有制。马克思也得出“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了解东方的钥匙”的判断,并从土地公有这一角度对东方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了新的看法:东方土地的私有形式已开始出现;东方土地制度存在二重性;人类早期普遍经历了土地公有制,晚年在对俄国民粹派公有制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把东方的土地公有制看作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思想领袖、著名作家和超验主义哲学家。他在建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时除了吸收西方文明本身的养料外,还特意把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纳入自己的视野,并从实际需要出发“品味”东方文明,不过,他在评判异族文化时依然采用一种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特定位置来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他对中国———东方的臆想及其种族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东方主义。本文以爱默生具体的文本为例分析并论述其东方主义思想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东方学”明确地指出在西方本位主义视野中的“东方”是西方社会为了自身的文化需要而建构出来的“他者”。在当代世界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中,在西方成熟的媒体运作模式和文化工业的覆盖下,许多人担忧西方的东方主义不仅是西方人的想象,也很可能成为东方人自我的想象,即所谓“东方的他者化”的趋势,并担心这种趋势会对中国的文化和国人的民族认同感造成直接的威胁。这种担忧有着确实的现实背景依据,而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当东方主义指出“东方”一词是建构而来的时,本身也就否认了“东方”的确定性。“东方”同“西方”一样都是想象中的概念,两者都用彼此来确定自身的聚合。“东方”、“西方”的文化永远都在互动、交流、融合中传播。文化永远是不确定的动态演变,正如“他者”是永远确定的永恒存在,两者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