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BOT方式中政府保证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BOT方式中政府保证的几种形式 ,着重对BOT方式中政府保证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探讨 ,指出BOT方式中政府保证与一般民事担保行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安丽 《江汉论坛》2001,(8):53-55
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BOT在本世纪60年代已广泛运用于基础设施和大型厂矿企业的建设,许多国家也纷纷出台了关于BOT的法律、法令。我国使用BOT的历史不长,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处于发展时期。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立法的现状,就BOT项目融资中政府保证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对现实法律规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BOT方式中政府保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畔 《中州学刊》2005,(6):95-98
BOT方式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即政府保证制度关系着投资者的投资态度和整个BOT方式能否顺利运作.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尚未确立政府保证制度,仅在有关BOT方式的几个部门规章中对此有零散规定,而且这些规定中还存在着很多矛盾.政府保证制度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BOT方式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法律上确认政府保证制度及其原则,明确政府保证的主体及范围等.  相似文献   

4.
王伟红 《兰州学刊》2004,(2):117-118,170
BOT方式的相关法律问题争议颇多 ,笔者认为 ,BOT合同为国内契约 ,其性质为涉外行政合同 ;有关BOT的政府保证与我国民法和担保法上所称的保证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BOT方式是一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实行的引资方式,对发展中国家尤有必要.我国自1995年引进以来,已逐渐成为引进外资用以发展我国能源、电力、交通基础产业的资金高速公路.有关方面的BOT项目研究表明,在法徘框架内的可行性问题比工业经济方面更为重要.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BOT投资方式的法律性质的认识,探讨在中国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BOT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BOT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投资方式,对于东道国政府和投资者都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项目投资金额巨大,运营周期长,因此面临着诸多风险,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保证对于BOT项目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我国,政府为投资者提供保证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例如政府保证的法律效力具有不确定性、政府保证的内容不完善等等。本文从政府对BOT项目经营性风险和非经营性风险的承担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政府对各种具体项目风险承担的范围和程度,并对我国的BOT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BOT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关于BOT的专门立法 ,使得BOT方式在我国的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其中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我国BOT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BOT投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BOT这一投资方式的法律特征作出分析,指出BOT投资中的核心合同———特许权协议是一种行政合同,基于这一协议之上的其他合同都是平等主体间的合同。指出了BOT项目合同的性质和应采取的公司组织形式。通过对目前我国BOT投资的法律障碍的分析,指出尽快通过BOT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BOT方式是解决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基础建设过程中资金困难的一种较好措施。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需要大规模的对基础建设投资 ,资金缺口很大。BOT方式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但目前存在诸多障碍不利于BOT方式在我国大规模的运作 ,笔者在分析了各种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不利后果后 ,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宪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184-185
本文对顺应了当前世界潮流并贴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资本运作方式———逆向BOT投资方式的要点作了初步介绍;分析了逆向BOT投资方式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同时论及逆向投资方式的若干难点所在、广泛运用的前景以及逆向投资方式的部分变种。  相似文献   

11.
BOT是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种国际融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BOT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我国政府在BOT风险负担中存在着缺少立法保障、市场风险分担标准范围不明确、政府履约风险过高、国家绝对豁免权过重等问题。建议从完善BOT法律法规、明确BOT融资项目中政府风险分担的标准和范围、形成政府对自身特权的约束、谨慎使用国家豁免权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BOT投资方式的转移效应、创新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德 《东岳论丛》2003,24(4):46-47
BOT作为国际股权资本的投资形式 ,既具有资本、技术和管理的转移效应 ,也具有对比和扩大就业的社会效应。随着BOT项目的增加 ,其正面效应正逐步扩大。BOT投资方式的创新与拓展是其生命力所在 ,特别是在BOT的投资主体、投资主体的内涵、投资主体的对象诸方面都具有创新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BOT作为一种特许经营权方式,将民间资本引入公用事业的建设、经营,能提高效率、缓解政府融资压力。但在现有体制下,由于过程不规范、制度不完善,在不完全合约下隐含着诸如政府失信等风险。为此试以A水库BOT项目作为案例,运用博弈论,说明在此不完全合约下各方行为更多是由长期以来形成的“潜规则”进行协调,并指出其效率损失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BOT是我国引进外商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目前我国的投资法体系却无法对它进行规范。国务院部委有关BOT的专门规章则存在着政出多门、法律阶位低、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而且与现有的合同法、担保法、投资法体系等存在着适用上的冲突。为缓解国家发展基础设施与财政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更好地吸收外商投资,必须抓紧有关BOT的立法。本文提出由国家对BOT进行专门立法,并借鉴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示范立法条文》,对BOT的一些原则性和专门性问题进行规定。并可以考虑由政府制定各个基础设施部门的特许权协议标准文本。  相似文献   

15.
BOT特许权协议是BOT项目中的关键文件,也是协议当事人行为的准则。为了保证BOT项目的成功,双方有必要在协议中设定各自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的设定要以双方权利义务平衡和风险分配合理为前提,否则会失去责任设定的意义。同时要明确政府保证责任内容和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16.
保证担保属于担保方式的一种,在我国的应用较为普遍,但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拟对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起止时间以及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BOT投融资方式及相关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BOT投融资方式自 2 0世纪 80年代问世以来 ,颇受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BOT投融资方式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 ,无疑会有光辉的前景。清醒地认识BOT投融资方式及其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创造条件尤其是法律条件 ,为BOT投融资方式在我国顺利发展 ,对于已经入世的中国来说 ,无疑是极其紧迫而又极具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影响高校正常发展的瓶颈问题,许多高校对融资方式进行改革和拓展,引入了BOT融资模式。对高等学校BOT融资模式进行分析,肯定高等学校引入BOT融资模式的优势,有助于解决高等学校BOT融资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BOT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城市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采用了该方式。但对于其基础协议——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各国认识不一,在我国法学界也存在着争议。基于此对特许协议的定义、法律特征、法律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其性质应该属于国内行政合同;鉴于国内在特许协议、行政合同方面的立法空白以及特许协议的特殊法律性质,就该协议的争议解决方式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BOT方式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BOT方式是一种系统工程,其运行涉及两类合同,一是BOT合同,二是BOT合同的辅助合同;从法律性质上分析,前者属于涉外行政合同,后者属于经济合同。BOT方式涉及多方当事人,政府和项目发起人之间的关系属于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政府与项目公司之间的关系属于行政管理关系,项目公司与承建公司、原材料供应公司、贷款机构、经营管理公司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合同关系。我国目前的BOT立法存在着法律阶位过低、条款相互矛盾和对BOT含义理解不适当等缺点,为尽速改善我国BOT投融资环境,制订高阶位的BOT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