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是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最重要的开拓者,他强调传记文学既能“帮助人格的教育”,又可以“给史家做材料”,大力鼓动各色人杰写自传,推动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繁荣,还创造性提出言行录是传记文学的重要体式.胡适大张旗鼓地提倡传记文学是基于自由思想,旨在形成发达的英雄崇拜风气,培养自由独立的人格.敢于承担责任和富于冒险进取的精神,做最孤立的也是最强力的人.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胡适是现代传记文学披荆斩棘的开路人,他最早用科学的概念规范"传记文学",从体例、写作内容等方面比较中西传记文学的差异,指出中国传记文学的缺憾,论述传记文学的特殊功用。他提倡写传记,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从理论上总结了传记文学写作的原则。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的传记文学理论体系,也对当代的传记文学写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适一生提倡传记文学,理论与创作并举,对发展、推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和实现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适是从发展“新文学”和革新旧体传记文体的要求中把“传记文学”独立出来的,而他提倡传记文学的目的不只是介绍西方传记文学思想。而是“发现”中国的传记文学传统乃至建立中国的传记文学。传记文学应是“胡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五四时期倡导传记文学第一人,自称既有“历史癖”,也有“传记癖”.他主张写传记文学要有真情真爱,要纪实传真,要用生动的白话写作.他创作了大量传记文学,其特点是不为达官豪绅树碑,甘为平民学者立传;立传既为立人,更为立意;传记重事实,不虚构;文字生动、语言直朴.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有一贯而明确的创作指导思想,即传记文学观,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是传记文学的根本审美对象;第二,真实是传记作家的良心和责任;第三,追求生动而深刻的艺术性;第四,传记文学必须有哲学深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传记文学大国,历史悠久,佳作很多。进入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更得到蓬勃发展,不但数量空前,而且名篇迭出。但是,传记文学的评论相对较少。为此,笔者特选择了三篇写音乐家、美术家、政治家的传记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21世纪的传记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吴见思的<史记论文>对传记文学理论中有关人物写作时的选材、笔法及语体风格等的论述,极富真知灼见,对传记文学的创作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记文学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而要实现对于外国传记文学的研究或中外传记文学比较研究,翻译这一介质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中外传记文学的相互译介是传记文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由于传记文学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特征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关注译作的历史性,又要重视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在译者陈述原作历史和文学艺术过程中,还会由于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审美价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等对原文本进行“创造性”加工,所以译者在翻译传记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角色,讲究译作的“纪实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文章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对传记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明确译者在传记文学翻译中的角色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没有专文阐述他的传记文学思想,但他的传记文学成就为当代学术界所公认。司马迁不仅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传记文学家,而且也是汉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传记文学创作不可能没有传记文学思想的指导,他在传记文学创作实践中所升华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其传记文学思想。司马迁有关传记文学的思想观点主要表述于《史记》的《太史公自序》,另外见于《报任安书》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转型始于19世纪后期,现代意义的传记文学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热潮中诞生.集中出现在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的自传作品不仅摆脱了"史传"的影响,且以充分的文学自觉丰富了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表现技法,标志着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创作第一个丰收季节的到来.他传的重要收获比较集中出现在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但过于追求历史事实的本相、注重叙述的依据,影响到作品的文学性.中国传记创作的现代转型是一次由借鉴模仿到最后脱胎成型的文体转变过程,也是一种崭新文体从萌芽到收获的生命成长.文学性的不断增强和史传特点的渐渐减弱,终于使中国的传记文学彻底告别脱胎于经依附于史的昨天,而成为一种独立于史学著作和记叙散文之外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