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性别立场出发,对张欣的都市小说进行解读,认为在她的都市小说中凝聚了很深的女性情结,体现了作者作为女性对同类的终极关怀,是作者性别意识创作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2.
依据德里达性别解构理论和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从性别气质的"变异"归宿、性别取向的"灰色地带"和性别无界与真爱跨界三方面分析阿莉·史密斯小说《当女孩遇上男孩》中的性别模糊化和性别消解现象,指出史密斯的性别理念解构了刻板性别气质和性别二元建构,传达了性别气质多元化和性别多样性的信息,揭示出作者质疑异性恋霸权和颠覆性别二元建构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安妮·勃朗特的《女房客》对维多利亚时期的性别认同形成了极大挑战,小说通过作者与男叙述者、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的跨性别现象,阐释了性别本身的不确定性与可操演性。这种跨性别叙事完成了一次冲破传统意识形态的框约、进行女性主体建构的尝试,宣示了作品的前瞻性与美学价值,促其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文本,作者安妮也因成功操刀消解小说文本内外的性别符号,由名不见经传而跻身文化精英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西风东渐 ,性别视角进入了文本的阐释领域 ,它带来了文本意义的增值。基于传统文学的男权特质 ,它的运用主要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男性性别立场的批判。它根植于文本作者的性别属性 ,尤其是社会文化性别属性。这一属性所携带的社会、文化、阶级的内涵也使性别视角具有综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性别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异形式,是诸多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扼要介绍了性别语言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对各阶段性别语言研究的理论、方法、范围和内容略作综合性阐述,最后,就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箕永小说女性形象可分为贤妻良母型、越轨型、恶魔型、新女性、精神成长型五种类型,由此管窥出作者的女性意识是同情与丑化旧式女性,赞美与异化新式女性。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看,形成这种性别意识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过于强化民族解放重任,而弱化了女性个性解放要求,以阶级意识代替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和妇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小说的诸多角度中,作者的性别可能是意义并不太大的一种。性别导致作家气质方面的不同,从而可能引起感受及表现生活的风格的差异。但是,除此之外,性别也决定作家对作品主题的选择和阐明以及判断事物的立场和倾向吗?并非如此。就妇女问题而言,事关切身利益,然而女性作者未必就持有更正确的看法,她的作品也未必体现出更多的“妇女意识”。把男尊女卑的思想系统化、经典化了的《女诫》,作者班昭,便是女的。中国古代,妇女创作不多,其中大部分却是被《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的作者谭正璧称为“谄媚男性”的文学。另一方面,中国现代积极提倡妇女解放的先驱,很多是男性。  相似文献   

8.
民族志作者的权威性在如何表述权力和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时,受到社会关系的情境性制约.对20世纪早中期白人女性人类学家对北美土著进行的研究结合其历史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几个阶段,存在着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性别、权力同表述权威间的张力,从作者具有性别经验化的民族志表述中体现着文化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退耕还林政策的文本与实践,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盲点和问题,如在立法与实施的环节大多缺乏社会性别视角、有关法律法规缺乏配套,导致妇女林业、土地等权利未能得到保障,未能很好地发挥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作者主张,在当前中国退耕还林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应着重满足社会性别的实践性需要,逐步满足社会性别的战略性需要,在立法与实践中逐步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以促进妇女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虽然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但由于地域的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性别回避与禁忌习俗上的差异,这些不同的差异,既有表现在家庭内部的性别回避与禁忌,也有表现在家庭外部的性别回避与禁忌。而形成这些西北回族性别回避与禁忌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呢?其深层的文化蕴义又有哪些呢?我们不妨看一看作者一番入情入理的独有见解与分析,既可以从中得以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小说观念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长期伴随着历史著作的影子,小说被当作是“史之余事”。究其根源,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以及儒家正统观念的要求。以“信”、“实”,而不是以艺术真实要求小说创作,成为批评小说的一大标准。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开始脱离历史著作而成立。从此,人们对于小说的独立价值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小说评点的出现以及明代文人对话本的编辑、加工和拟话本的写作,标志着小说观念中对小说艺术肯定评价的确立和对小说性质认识的加深。金圣叹在建立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文本细读和文本分析的方式 ,从知识分子题材的重新挖掘 ,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展示和纯朴大气的风格三个方面分析了方方的长篇《乌泥湖年谱》。认为其对政治旋涡中的工程类知识分子的精细刻画填补了当代小说人物的一个空白 ,而其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也区别于纯粹从政治角度反思知识分子命运的其它长篇。作家知识分子的写作立场和纯正的艺术品位酿就了小说纯朴大气的风格。小说也有因取材太真而显得太实 ,材料占有太多而显太杂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翻译小说对我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影响有四大作用 :一、使中国小说的地位提高 ,改变了“小道”之说 ,使读者了解到小说作家在异域地位甚高。二、使中国小说由“教诲劝戒”向描绘社会人生转变 ,成为近代小说革命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三、使中国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变得多姿多彩。四、使中国小说走向现代白话、通俗化。另外 ,这些作用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文学的商业化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小说可概括为隐喻性小说,这是张爱玲继承融诗歌小说为一体的中国文学整体传统的独特创造,可视为中国文学传统发展延续至现代的产物,即张爱玲从说书体小说汲取说与听的审美思想及叙述精华,并从诗歌中汲取"诗言志"、"诗缘情"的抒情及注重喻说的诗性传统,将两者水乳交融地合成为隐喻性小说。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点,受众广泛、被广泛改编为影视和舞台剧以及经典化程度高等现象,均可从中得到很好的解释。张爱玲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就在于创造了隐喻性小说这一小说类型,藉此可生成隐喻性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15.
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做是《新小说》杂志的一部分,以民族主义想像入手,并将它与其他"新小说"作互文对读后,认为在小说结构上渗透了吴趼人的道德关怀,以及在对伦理体系崩溃的叙述中隐含了一定的道德批判;并且指出了小说的遁世倾向,这是因为作者暂时觅寻不到正路。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的小说《人寰》改名《心理医生在吗?》重新出版,这一重新命名传达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它表明该小说不仅是一个关于“病的隐喻”的文本,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关于文化身份建构的实验文本。小说呈现了严歌苓作为海外华人作家向“他者”寻求文化“疗救”的努力和思考,并试图从“言语一权力”关系中透视历史深处,这正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在<求证--我和我奶奶同用一种血>中,须一瓜虚构了一个青年的人鬼历程,通过对他以及他身边故事的书写,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了人们面临的精神困境.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悲剧的原由以及作品独特的表现方支这三个万面对这部中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红学研究中不少人误入歧途的现状,重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深入地讨论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高度肯定了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一次用文学、美学和哲学的观点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态度、方法和方向,并着重指出,王国维从文学、美学的视角切入,排除掉种种“红外线”式的谬误,抓住了它的根本性特征,在今天来说,依然是高屋建瓴、胜人一筹的。  相似文献   

19.
《大地芬芳》是湖南作家陶少鸿背离了潮流性的写作方式而成就的一部大作品。作品抛弃了各种理念的束缚和缠绕,也没有采用过多繁复的技巧,以最接近小说原初本质的方式书写了一系列好看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的铺陈与展开中,土地与革命,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带着他们各自的丰富性甚至是矛盾性,如其所是地存在着,一个坚实的非常富有质感的大地也就在文本中铺展了开来。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当下乡土小说中非常稀缺的乡土风景的描写,这些风景中蕴含的饱满生命气息和宁静动感,构成了坚实大地上流转不息的芬芳,整部小说具有了一种既厚重又灵动的奇妙韵味。  相似文献   

20.
在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中,重复的运用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人物回溯过去的本能,展现了作为相似性中的阐释作用,突显了作为差异性中的建构功能。对小说中重复及其意义的讨论,既是对重复这一技巧本身的探索,也是对小说《赎罪》丰富内涵的一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