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需求所驱使的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行为,作为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目的性的一种具体实现,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在一定条件、一定意义上具有道德性,市场活动的社会性、市场共同体价值、主体自我道德约束对市场行为的道德性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需要是人的本性和行动的内在动力,满足需要则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社会历史,不能忽视人们的需要。但是,人们的需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它既受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受该时期道德规范的制约。在需要问题上始终贯穿着道德评价这一客观的准绳。那么,什么是人的需要? 需要和道德间有何关系?什么样的需要才是合乎道德的?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主体性价值的确立不仅是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是道德的特殊本质——“实践一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入的客观要求。入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入在自己自由自觉的活动和同外部世界发生的全面的对象性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地表现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自由地普遍地展示自己真正人性的历史过程,主体力量的展现即主体对实践的驾驭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是其关键。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应立足于主体的全面发展,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道德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4.
人所生活的价值世界,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客体对象的特点,大致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三类。对于主体——人来说,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最重要的则是人生自身的价值。因为人生的价值既具有客观的物质内容又具有精神内容,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内含着人生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价值世界里,人生价值具有至上性。  相似文献   

5.
略论人的主体性活动的道德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的自由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主体的活动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要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包括道德制约。道德制约一方面表现为道德理想对主体性活动价值目标和方向的引导,另一方面表现为道德评价或规范对主体行为的调整。作为一定社会价值观的衡量尺度和人文框架,道德制约使主体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自由而不逾矩,能动又不随意,德是主体性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总是在特定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人们在对社会生活的意义认识体验的基础上的价值定位。道德具有实然的特性,也有形而上的品格,道德应然也即道德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只能从作为主体的人的根本需要中去寻找,道德价值目标一经确立,就会成为道德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品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主体“人”。品德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育对象主体“人”是否在内心服膺道德和在行动上是否实践道德。因而品德课程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体人,,来进行。然而在传统的品德课程与品德教育中,我们的失误之处恰恰是主体性理念的缺失,对主体“人”主体地位的漠视与淡忘。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品德课程改革中,应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作为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信仰是人类对自己永恒的普遍本质的一种眷恋与回归,信仰对现实的超越性、对终极价值的指向性,表明信仰自身就具有道德价值特性。在道德活动中,信仰为道德的形成提供神圣的价值根基和运作动力,促进了个体将伦理普遍性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本质,并上升为主体。在一定意义上,信仰就是道德活动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真理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它的本质是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它在发展过程中受着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真理作为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不但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而且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
从道德关系重释角度研究科技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强科技道德建设,促进科技时代道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重释道德关系。重释道德关系的前提是转换道德价值观,给自然界及其他对象物赋予道德价值;重释道德关系的内核是拓展道德关系的主体,把自然和操作对象纳入道德关系主体的范围;最后,要加强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并注重评价的社会历史性,通过完善道德评价方式给道德关系的重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主体一种特殊的需要意识,道德意识是人对自我进行自觉规范的意识。因而,道德主体意识源于人对社会关系的价值需要的内化。这种自觉内化了的道德意识基于道德认知的基础之上,但更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作为保障。道德主体意识中知、情、意的统一,通过“自发——自觉——自由”这样三个阶段的发展演进,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道德,作为社会历史调节机制,在反映和协调历史主客体关系时并不直接以客体为对象,而是表现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是从主体需要的角度判断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因而在本质上表现为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和利益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对  相似文献   

13.
制度伦理是道德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社会生活的必然表现。制度伦理化是社会成员对于国家或政府的道德要求,伦理的制度化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个人的普遍要求,二者具有一致性。制度伦理的提出使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具有了可操作性和直接性、可预期性和确定性,丰富了伦理学研究的内容,推动了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制度伦理不关心人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容易将道德工具化;制度伦理容易弱化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使道德面临着失去存在的合理性的危险;制度伦理排除了传统道德的影响,使道德失去了历史的根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需要利用传统的道德资源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给人们以价值的引导,需要注重人的美德的培养以使社会的道德获得坚实的基础。因此,道德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制度伦理的层面,而应该是上述各个方面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主体能动地探索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是价值的客体基础;以历史活动主体的利益、目的、需要及其本质力量为基础,探索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是价值的主体根据;历史活动主体根据客体对象的特点、本质、规律,根据主体的利益、目的、需要及本质力量的创价历史实践,是价值的源泉;历史活动是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要对良心范畴有正确理解,就需要对良心的成分、性质等等有正确的认识.西方对"良心"含义的丰富和发展对当代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需要道德支撑的普遍的社会事业。每一种伦理价值观或社会道德的追求,都决定着社会公益事业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该社会公益制度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西方文化是由两大历史传统即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传统融合而成,自然而然,通过考察西方公益伦理思想的主体精神,我们也可以发现其自然浮现的所谓“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传统”两大公益伦理传统渊源。  相似文献   

17.
伽达默尔认为,任何一部艺术品都不是和审美主体对峙着的对象,而是一种多层面未完成的,需要观者的精神注入而加以充实的结构体。没有观者的理解和观照,它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既不孤立地在艺术品中,也不仅仅系于审美意识之主体上,而在于审美意识和作品相互交融的特定理解活动中。这种真理体现着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理解的真实,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不具有绝对的价值。观者同艺术品的每一次邂逅,都是一次意义生成的创造,同时又为后继者精神的注入留下了特有的空的空间,使得这种相对的真理始终立于一种可能性的未来视野的期待之中。那么,这种相对性的真理是艺术真理的一种可靠的特征吗?这种相对性真理是一种绝对的相对主义吗?  相似文献   

18.
道德类型就是根据道德的来源、职能、作用以及道德所关注的具体对象、调节范围来对道德现象进行的分类。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就存在着两种基本的道德类型:整体主义道德与个人主义道德。前者主张个人行动和信仰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客观地为整个人类所限制的,社会整体价值高于或优于个人价值。后者则主张个人行动和信仰是完全自由的,个人是价值的创造主体和享受主体,是社会的中心,个体价值高于或优于社会整体价值。 主张整体主义道德的主要是德国的伦理学家们。从康德到黑格尔、孔德和海得格尔,在  相似文献   

19.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贯穿于人类活动中,并决定着人们活动的性质和方式。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出发的: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而首先必须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可以说需要以及对需要的解释,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在人的活动中,需要作为主体发起对客体作用的内在动因,作为激发人的意识活动的基本动因,它是价值意识的深刻基础。意识到的需要是评价活动的出发点。在价值哲学中,需要及其解释也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道德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以因特网为运行平台,而网络行为又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甚至某种程度的无政府性,这就随之而产生商务活动中新的道德问题。道德要实现对电子商务活动的调节作用,需要借助于一些具体的道德向量。电子商务主体不仅是经济主体,而且应当成为自觉的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