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支格阿鲁文化是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格阿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支格阿鲁文化建设要从支格阿鲁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建设、支格阿鲁资料建设、支格阿鲁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支格阿鲁文化人文景观建设、支格阿鲁影视文化建设、支格阿鲁文化宣传、支格阿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来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古到今彝族有一种比较科学的有生必有死的生死自然观。反映在支格阿鲁文化里的丧葬习俗有着水葬习俗和土葬习俗反映,而没有火葬的形式。这与近现代彝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差异。支格阿鲁文化里也出现了大量的彝族哭唱追悼言辞。  相似文献   

3.
支格阿鲁是云、贵、川各地彝区普遍流传的一位被神化了的彝族古代英雄,是整个彝族族群认同的一位伟大祖先。历史、谱牒及天文历算等古文献中的支格阿鲁是一位集天文历算家、毕摩和君王为一身的具有非凡本领的伟大英雄人物,这是支格阿鲁文化精神的基础和雏形。在长期流传中彝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愿望把支格阿鲁塑造成一位能征服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从而形成和发展了支格阿鲁文化精神。支格阿鲁文化精神在当今彝族文化先锋精神中得到了重铸与张扬,被赋予新时代的文化内涵。支格阿鲁文化精神是一种自尊、自强而积极进取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鲁是一位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崇敬的祖人。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彝族人民把英雄支格阿鲁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英俊潇洒、心地善良、文明礼貌、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人。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普遍流传于我国广大的西南彝族地区。考察分析支格阿鲁及其文学的流传是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受崇敬的祖人。他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被彝族人民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征服自然、战胜邪恶、勇往直前的思想精神及其理想完美的形象,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彝族人民不断进取。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彝族居住的省和自治区。其流传情况及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同质的,也有一些差异,呈大同小异状。  相似文献   

6.
支格阿鲁文化为古代彝族文化,其宗教类型是原始宗教类,而彝族原始宗教主要由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祖先神灵及鬼怪信仰、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等构成。支格阿鲁文化也成了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里有以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的内容,毕摩们借助支格阿鲁之神的威力来镇鬼怪,驱鬼除魔,以求人类健康安宁,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7.
彝族神话英雄支格阿鲁是彝族人民最崇敬的一位英雄祖先,他的故事及史诗遍布全国彝族地区。收集整理并开发神话英雄支格阿鲁文化资源对于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西部彝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支格阿鲁文化资源及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从出版文献书籍、创制旅游文化商品、建设旅游文化景点、制作影视文化及计算机网络开发等多方面去实施。这样就能使这一宝贵的彝族文化走向世界和走向现代化,并将为彝族地区带来很好的民族文化旅游效益。  相似文献   

8.
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同属于世界民族史诗之英雄史诗的范畴。本文拟从英雄人物形象分析这一层面入手,着重以《荷马史诗》中的主要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例,分析中西史诗的英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彝族文化网络中的瑰宝──彝族《支格阿龙》研究罗曲“支格阿龙”,又称“支呷阿鲁”,云南称之为“阿鲁举热”,主要流传于操彝语北部方言的群众中。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是彝族人民的精神食粮,给人以美的享受,其直接的价值首先是审美功能及其作品所表现的审美意识。同...  相似文献   

10.
彝族英雄史诗中的"支格阿鲁"姓名在发表或出版的学术研究论文、文学作品、学术专著、史诗或故事文本中出现了多种汉文写法,很不统一。给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保护、研究、使用、弘扬、开发与利用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消除其名字不统一或混乱现象,必须对支格阿鲁名字进行规范统一,并应遵循科学规律,按照专有名词翻译的标准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合理规范统一。本文通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首次提出规范意见。请专家学者指正,以求科学规范使用该名词。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环境友好的核心,环境友好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热爱生命、尊重自然为内核的环境道德价值观是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笔者重点阐述环境道德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论述环境道德与环境友好的内在联系,探索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杜崙 《东方论坛》2010,(4):35-39,53
处于现代社会的要求,中国人不仅要保持"推己及人"的儒家传统,还要注意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对等"和"平等"的关系。我们在保持和发扬"尊老爱幼"这一儒家传统的同时,也要提倡"爱老尊幼",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返本开新"地创造出儒家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传统文化从"天下为公"的政治维度、"重义轻利"的利益维度和"公善私恶"的道德维度提出了"崇公抑私"的思想,在道德意识和政治理念上要求人们"大公无私",使得"崇公抑私"构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主流。然而,儒家传统的"崇公抑私"的公私观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为封建统治阶层服务的"天下为公"导致"天下为私";抑制个人私欲的"以公灭私"导致"假公济私";将公私等同善恶的"公私对立"导致"公私两无"。在时空变迁和语境置换之下,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必须重视"私"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为了构建公民社会,儒家传统的公私观需要转化为"尚公重私",以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要从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教育抓起。作者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公德素质现状的基础上 ,对影响大学生公德素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目前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教育进行了思考。认为社会要加强舆论的导向作用 ,要为大学生的公德实践提供必要的场所 ;学校作为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应发挥更积极、更直接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公德素质教育的主体和实践者 ,应积极参与到公德实践中去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并努力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大学生群体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缺乏社会公德的现象,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树立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自尊和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公益的社会风气,提倡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养志健康明的学习生活方式,培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彼此支持,共同维系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道德法律化就是两者相互支持的表现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道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的现象有所滋长。因此,我们需要科学认识道德法律化,最大限度地整合两者的功能,更好地维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佛教文化的内涵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信仰,相信因果报应;有哲学观念,即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解脱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重视道德的作用,佛教还是文学艺术和民俗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中孝文化是其重要成分,其内涵主要从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劝谏父母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对当代社会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如何让其继承、发展下去,同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德法并举的社会控制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施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首选的治国方略。然而,人们在强调法治的同时,却又弱化了道德对社会的引导调节作用。加之,新的社会道德体系还未充分建立起来,使得道德对社会的引导调节功能弱化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因此,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德法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期在当前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强化道德对社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加速新的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