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科协和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联合邀请武汉地区有关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有关同志,在6月5日就下述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一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部分同志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意识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在阶级社会,心理学是研究阶级社会具体成员的心理;在我国条件下,心理学是研究共产主义新人的心理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少数人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受客观现实制约的意识的反映的科学.大家一致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有全人类的共同的一般规律.因为人具有能劳动和处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共同特点,当然有共同的心理规律.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存在决定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2.
最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陈甲标、罗文章所著《人才社会心理论》~书,使人高兴地看到人才学研究领域一支异军的突起.一种新的人才学专著的诞生。《人才社会心理论》从一个学科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才学,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所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充分展示了人才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满园春色关不住,又一支红杏出墙来!《人才社会心理论》从人与人相互关系的角度,研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人成其才的内在心理素质和外部心理环境。把人同动物最终区别开来的是人对外部世界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论个体心理—社会心理的互动与心理的社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生活于一定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是对人的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把握和体验。不同的个体在社会关系网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个体心理首先是社会人的心理,是社会角色心理。通过社会交往,个体形成社会人的心理和实现个体心理的社会化。在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的互动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心理为个体心理所整合,内化为个体心理,另一方面某些个体心理为社会其他成员普遍接受,升华为社会心理,使社会心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每位工商所长,为保证带领全所同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都有一套思想教育、团结同志、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作方法。所长如何基层工商干部更好地开展思想工作,笔者认为,正确掌握“用真情培育人”的。动理诱导是一种有效途径,下面作一分析。一、“用真情培育人”的心理诱导,是所长和基层工商干部沟通思想、融洽感情、凝聚人心和促进工作的需要。且用真情培育人,即所长在主持工商所全面工作中,以同事为友,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心理诱导法,进行真诚的帮助、教育,使其感动和信服,促使学习与工作进步。首先,用真情培育人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中除熟睡状态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理活动,它的质与量的不同和差异,将直接影响着个体社会活动的效果.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的不断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的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因此,人的心理发展是随着年龄的推移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发展心理学根据人的生理和语言发展水平、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及主导活动等方面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心理年龄阶段.只有个体的心理品质达到相应生理年龄所应具备的水平时,才能算是身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鲁枢元同志所著《创作心理研究》一书,已由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探索创作心理奥秘的学术性论著。钱谷融教授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对作者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葛鲁嘉 《阴山学刊》2009,22(4):83-87
对于人来说,对于人的心理来说,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境是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人所觉知到的,是人所理解到的,是人所创造出的。涉及到对人的心理环境的理解,就要涉及到人的生存与心理环境。社会生活与心理环境,心理生活与心理环境,心理创造与心理环境,心理成长与心理环境。对心理环境的探索是理解人的心理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理解人的心理与人的环境关系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 陈永胜同志的新著《导引人生——心理卫生学》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心理卫生学和其它心理科学研究的结晶。在中国心理卫生学这个虽充满无限生机但尚未葱郁繁盛的苗圃里,本书无疑是一束引人注目的奇葩。细细读罢,我们从中得出的最大感受就是:它体现了中国心理卫生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简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徐青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由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难以逃避挫折的打击和种种压力,很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导致身心疾病。 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平衡要诀,对心理失衡有极大的帮助,大家不妨一试。 不苛求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目标定得过高,根本非自己能力所及,于是终日郁郁  相似文献   

11.
万凌 《云梦学刊》2010,31(4):92-94
人的行为是心理的产物,思想工作必须走进人的心理、激励人的心理才能收到实效。而心理激励则应遵循其基本原则及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心理状态论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属性和特点,也是人的心理影响和支配行为的基本心理原理和机制.它往往是人的心理在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和类型.进一步重视和不断加强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状态性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保持和实现心理健康,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发展和良好学习、工作成就的取得.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暨武汉市心理学会于5月底在武昌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议。关于感知的阶级性问題是讨论问題之一。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一部分同志认为,过去一般教科书对于感知所下的定义,是对于任何人,甚至动物都适合的。它是从人的自然实质这一方面出发把人的心理现象当作靜止的东西予以孤立抽象分析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这个定义是生理学的而不是心理学的,它乃是资产阶级心理学中构造派观点的一个翻版。那么,什么才是感知呢?这些同志认为,应该抛弃原来的说法,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论观点来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善良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与人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 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宽容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以人的自主性行为为中介来构建。和谐性社会行为造就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造就和谐社会,而和谐性社会行为根源于和谐性社会心理。就此而言,和谐性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得以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和谐性社会心理包括合理适宜的心理需要、合理客观的认知心理、合乎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法律情感以及稳健合理的行为模式的选择心理等四大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周琳 《家庭科技》2023,(5):21-23
<正>心理安全感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维持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要素,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心理安全感定义如下:一种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给人自由和自信感的心理状态。在当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着来自主观和客观环境的多方压力,当他们无法有效地疏导这些压力时,心理安全感就会降低,安全感的缺失不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青少年“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孩子有了过错,能听从父母和师长的教诲,或者未经批评便能自责,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被看作一种美德,它是从孩子还在婴幼儿期就开始培养的忏悔心理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两种写作心理机制的不同对我们的启发周忠昌同志编译的《创造心理学》,主要论述了科学创造与心理活动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心理机制的异同颇有启发。思维育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型,科学创造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文学艺术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人的大脑的生理机能决定了两种类型的思维在心理机制上的不同功能。这是因为人脑有两个半球,左半球的功能是“进行受语言和逻辑支配的分析思维”,即所谓逻辑思维;右半  相似文献   

19.
法制心理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心理结构之一,也是社会意识的主要形式之一。法制心理是立法、司法、守法心理的总和,又是社会心理中的主导心理之一。因为它反映着社会各种关系,也调整着社会各种关系。我国的法制心理又是以社会道德为其基本内容的一种心理结构,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又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道德结构。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心理,必须是一种充满着革命精神的有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心理体系。它既有着深刻的理性内容,又具有高尚情操的特色,如果某个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心理描写(本文所谈均指直接的心理描写)走了一条其数量由少到多、范围由小到大、方法由简到繁的发展道路。近几年来,关于心理描写的议论多了起来,但是,这些议论中很有一些是失之偏颇和片面的。例如,提倡现代化则特别推崇心理描写,提倡“传神笔法”则贬低心理描写;强调不能代言人物心理便反对想象和推测,强调想象和推测又否定写实原则。这些偏颇和片面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心理描写的基本理论还缺乏研究,只把心理描写的研究囿于文学研究的范畴之内,没有把关于人的心理的基本理论同文学理论结合起来。这种描写手段离开描写对象的研究,必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描写的本质、功能、特点和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也不可能对心理描写的其他许多具体问题作出中肯的说明。因此,笔者想从心理描写的对象——人的心理出发,在心理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的比照中,对心理描写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