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关于调和平均数的性质,五十年代中期因陈正谟同志的文章引起了一场争论。最近又在《统计研究》(1986年第二期)上见到了两篇关于调和平均数的论文,上海财经大学周雄鹏同志的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我们认为,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无论对统计理论或实践都是有意义的。本着这个精神,本文就调和平均数的涵义、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等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有调和范畴。调和与统一、同一是同一系列等级的概念,它们反映的都是矛盾同一性的性状。恩格斯认为:对立调和是辩证法的核心。调和除了个性、具体性、相对性之外,还有共性、抽象性、绝对性。哲学上存在唯物的辩证的(矛盾的)调和论和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两大分野,形而上学的调和论又有绝对调和论和绝对不调和论两种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批判过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他们始终坚持了唯物的辩证的调和论。要正确理解列宁关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论断,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对蒲鲁东调和矛盾(虚构矛盾、取消矛盾)的批判。把马克思主义导师们对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的批判理解为、表述为对“矛盾调和论”的批判是不妥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不调和论是“左”的理论基础。辩证的调和论、对立的调和论、矛盾的调和论都是正确的命题,矛盾调和在现实中有着普遍的存在,在调和中坚持斗争是广泛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延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8,(1)
关于矛盾是否可以调和的问题,过去只是一家之言,很少有人问津。如果谁要提出矛盾可以调和,便招来灭顶之灾,扣上“反革命哲学”、“叛徒哲学”的帽子,横加批斗,这在“文革”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许多同志残遭迫害。并把“矛盾可以调和”宣判为“明目张胆地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合二而一”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哲学》(《红旗》杂志1971年第3期)。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冲破了“四人 相似文献
4.
“我告诉你,波洛,如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建立联盟。因为联盟可能一夜之间解散了。”侦探小说中虚构人物罗德里克爵士对著名侦探波洛说的这段话,抓住了联盟问题的一个要害。联盟不仅涉及利益冲突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严重的理解问题,因为无论共同价值观阐述得如何堂皇,那总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5.
李廷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郑板桥在乾隆十一年至十八年(公元1746——1753年)任山东省潍县知县时曾作《潍县竹枝词》四十首。这些竹枝词,真实地记述了当时潍县城市的繁华和城乡的社会风尚,揭露了“乾隆盛世”的阴暗面——贫富的悬殊和对立,批判了富豪的奢侈腐败,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并寄予深刻的同情。在竹枝词发展史上,象他这样关心民瘼、同情人民疾苦的作者实属罕见。这是值得特别重视和要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张志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张志明历史唯物主义是揭示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及其实现条件的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要借助一系列范畴和概念。其中,社会形态是一个基本的理论范畴。然而,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这一范畴的... 相似文献
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2)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记时的改革家”。十一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逐步走向崩溃。当时的宋王朝在一小撮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人物把持下,对外屈从于异族的侵略;对内则大肆兼并土地,残酷地压榨农民。使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大量破产,政治上和经济上出现了一连串的危机。具有法家思想的革新派王安石,代表着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力主变法革新。在他执政期间,先后实行了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短短的几年内,使国家财政由亏损变为盈余,国防力量有了增强,曾经取得“熙河大捷”,收复了一些失地。由于变法对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有所触犯,所以从一开始就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也遭到以司马光(当 相似文献
8.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或“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不是社会主义的预备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相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来说,它是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传统理论之所以不承认社会主义是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其重要原因是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公有制”混同。生产资料公有制有原始公社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将来的共产主义公有制。从生产资料归社会公共所有,社会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凭借他对生产资料的所有不许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点来说,所有的公有制都是相同的。就后两种公有制而言,从生产资料公有,从它们都是在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独立审判是中国的宪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是中国实行法治、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它规定的独立审判,不仅是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司法体制的一个根本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关于矛盾的协调、调和的学说。苏联学者米·费·奥甫相尼科夫所著《黑格尔哲学》(三联书店1979年10月第1版)指出,“矛盾的调和和中介——这正是他的(指黑格尔)矛盾学说的真正本质”。“因此,尽管黑格尔的矛盾观是这位思想家的天才猜测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5,(6):56-59
确立老年法是相对独立的部门法的地位,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老年法的理论研究和进一步发展完善。传统的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缺陷的存在。由于老年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老年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独有的特征以及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性等,说明了其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等是同一层次的、由宪法统帅之下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但是,鉴于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部门法划分的现状,我们还应当关注确立老年法独立的部门法地位与相关部门法的冲突问题。因此,老年法作为一个独立部门法的地位是相对的。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只涉及单一社会关系的活动,老年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并无清晰的权限划分边缘,但是其在调整涉老社会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价值方面是其他部门法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杨玉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67-70,85
宗教学是一门以客观理性的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宗教各种问题的学科;宗教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问题论域和理论结构。宗教学不是哲学,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建构方式及研究目上与哲学都有所不同;宗教学不是神学,神学是关于为什么信仰和如何信仰的学问,而宗教学与它在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理论逻辑上都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建立独立的宗教学学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13.
谢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5):140
约翰.厄普代克声称在其小说《S.》中要试图改善女性形象并力图展示女主人公所取得的独立性。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本,可以发现尽管女主人公萨拉逃离了家庭陷阱,有追求精神自由、经济平等和经济独立的意识,但是已经内化的父权思想使她潜意识里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对男性及外部世界的依赖心理。从她在阿汉特避居地受骗的经历和她最终的生存状态来说,厄普代克并没有将女主人萨拉.沃思刻画成一位真正独立的女性。 相似文献
14.
廖春景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报告还特别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 相似文献
15.
岳金西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6)
马克思运用他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中,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学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就初步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参见《资本论》第一卷,第95页;第3卷,第926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明确地区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参见《马克思恩斯格选集》第三卷,第12页。)后来,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第一 相似文献
16.
张松山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Z1)
<正> 在商业职业道德的研究与宣传中,我们碰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怎样看待商业职业道德,即把它放到什么规格上。我认为,商业职业道德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基本观点阐述如下。 一 说商业职业道德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因为它从职业道德中逐渐地分化出来,形成 相似文献
17.
顾龙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宝库,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著作正在陆续得到发表。为纪念毛泽东九十诞辰而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收入了毛泽东的三百七十二封书信,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毛泽东的一千五百多封书信和约二百件具有书信性质和形式的电报和批示中精选编辑而成的。这些书信,内容丰富,涉及面十分广泛,是毛泽东著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些书信,可以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抒情是否为表达方式,近年来在写作界引起了争论,这是一个关系写作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而且涉及其他学科发展的大问题。第环宁先生是否定抒情方式的,他的《再论抒情问题》(《写作》90年第12期),多方立论最后断定:抒情与其他表达方式并列很不妥当,“它不是表达方式”;抒情这个概念需要新解释,它是文字表现的“必然结果”和“表达效果”。对此论断,笔者认为大有商榷之必要,加上自己也有所主张,今一并略陈管见,祈望专家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19.
王慧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37
《史记》的悲剧性历来为世人所称叹,但对其悲剧的界定,多体现在悲壮人物身上,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为基本特点,以惨烈的结局深化悲剧主题。基于黑格尔对悲剧的诠释,力图从冲突对立的矛盾双方入手,于双方的对立依存关系里寻求悖论的依据;且以刘邦为悲剧原形,以世人对其"无耻"和"大度"的评价为着眼点,既揭示其成功来源于"无耻"和"大度",又指出其失败亦归结于"无耻"和"大度",进而探讨个体在无法调和的悖论中所彰显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词的产生之初,词的文学语言只是音乐语言的附庸,在当时词人的意识里,调即是题,词调名同时兼具词题的功能;随着北宋中期词的观念的巨大变化,词的文本自身的社交功能和阅读功能逐渐增强,词人越来越多地调外标题,继而衍题为序,词题和词序被词人较为普遍地运用,这也是词逐渐脱离对音乐的依附、成为独立的韵文体制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