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的历史经验教训 ,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目标的多元性、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高度不对称性 ,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弱竞争性。但是国有企业在满足公众公益性需要、政府政策调控、自然垄断行业以及涉及国家安全保障领域等方面具有非国有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此外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政府权力聚集优势资源 ,在加入WTO的今天有利于后发国家实施赶超战略。在经济转型时期 ,国有企业还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控制制度变迁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企业全盘国有化是民族国家与公有制双重逻辑的运作结果,实现了国家对城市社会的渗透、整合与控制,巩固了政权和主权.国有企业的财产为全民共有,企业产权最终属民.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权力下放、国有企业产权分解、国家与社会分离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均是由侧重民族国家建构到侧重民主国家建构的条件与成就.面对强势的国家占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亦是亦非的终极所有者兼劳动者--工人参与企业的治理以及制约企业占有者、经营者等权利尚待切实的保障,所以,就企业产权变革而言,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上述六国国有企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管理体制,以及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私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廉价原材料、引导投资、增加就业、调控经济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启示:1.政府对国有企业应实行分类管理;2.国有企业也应引入私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3.国家不宜面向所有的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应通过国有控股公司实施对企业的控制和监督;4.应重视国有企业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强人大、审计和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监督;5.逐步形成国有企业灵活进入和退出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全胜 《学术交流》2007,(1):101-103
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加快,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自买自卖”、审计评估不实、低估贱卖、“暗箱操作”等诸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既有认识原因,如轻视改制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以“运动”方式推进企业改制;也有国家(地方)政策不系统配套、指导作用有限的原因;更有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借鉴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坚持以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制”,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国有企业改制,进一步完善优化有关改制及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且呈多层次状况。因此,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既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又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友,进行创新,形成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制度。 第一,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上,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既可以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一直是高难度问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既是企业资产的所自者,又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企业没有自主权,严重地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决企业活力问题,在改革中提出了“两权分离”的措施,即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权。这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问题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为增强企业活力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实践中,国家依然可以凭借所有权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同时也无法摆脱对国有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企业也因没有独立的财产而无法自主经喜、自负盈亏。这就说明,因产权关系模糊,政企仍然难以分开,企业自主权难以真正全面落买。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缺乏活力,国家还肩负着沉重的包袱。产主这种状况的症结,在于没有找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通过改造(赎买、公私合营)民族资本.没收官僚资本,以及国家投资兴建新企业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其财产所有权当然属于国家,即全民所有。国家以出资者身份拥有企业财产,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但不直接参与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自主经营,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理的权利。应该说,上述界定在理论上、法律上都是清晰的、明确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一些人对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和归属关系产生了模糊认…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利结构国有企业即全民所有制企业,一般被定义为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所以它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在旧体制下,国家所有、国家经营,企业只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无所谓内部权利结构问题。现在旧体制被否定,企业和劳动者的权利被重视,于是,便有了企业内部的权利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国有企业制度是在特定的体制条件和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形成的 ,既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 ;同时也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的相悖性。针对国有企业制度性缺陷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从放权让利、立足于调整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的适应性改革 ,到转换经营机制、着重于对企业制度中的经营制度进行改革 ,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求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变革。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渐进完成。进一步改革 ,要继续突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 ,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9.
“国企争议”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力量,更是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国有企业及其改革的争议此起彼伏.这些争议表明社会各界对国有企业尚有一定的认识误区与迷思,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是中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目标.而如何加快提高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及自身“做强做优”、跻身国际一流企业的需要呢?关键就在于塑造中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完善其相关体制与激励机制,营造一种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与政策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经了15年的探索,现在终于找出了一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使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上了快车道。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势在必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支柱,是当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成功的通行原则。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实现公有制特别是作为国民”乔支柱的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主导和骨干作用,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使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的亟待的难以解决的困难迎刃而解,从而焕发应有的勃勃生机。我国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取…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历史沿革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是生产管理权的委托与代理,企业日常生产管理由企业厂长或经理负责,而生产计划、原材料供应、企业厂长经理任免、产品销售则完全由国家控制。实践证明,这种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造成了国有企业普遍缺乏活力,效率低下。1986年以来,国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放权让利改革,普遍推行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使得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以承包合同这种行政契约维系的资产经营权和委托与代理关系,它缺乏必…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回顾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形成于五十年代中期。经过三十多年的演变。现有的企业调度和经营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为论述方便起见。不妨先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的演进作一简要回顾。五十年代中期形成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是在适于中央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模式下,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统包统配”的直接管理,企业才能按国家指令计划组织生产,在人财物、供产销等方面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针对中央管得过死,地方和企业都没有积极性的弊病,曾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中期,两次调整管理体制。但是,这两次调整,由于主要是围绕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作文章,没有触及企业经营自主权问题,同时又因时机选择不当,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国内外市场上日益强大的竞争力,传统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对此要有生死存亡的紧迫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方面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最终实现国有企业持续保持支柱地位、产业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得以不断提高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尹淑红 《社科纵横》2004,19(6):56-57
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已进行了多年的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国有企业改造模式 ,这些改造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列举了这些年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主要模式 ;着重分析了如何选择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交叉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对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在不同模式中的利益分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造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汪海波在本期“改革论坛”上撰文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工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把工资分配权交给企业,并由国家通过实行个人所得税制等办法,对企业实行间接控制。文中对学术界提出的两级按劳分配摸式、企业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模式、企业自主分配模式等目标模式提法,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是当前搞好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迫切的问题。本文拟从对花都市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出发,谈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一、当前花都市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花都市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企业职工由原来的“国家职工”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职工”,劳动者脱离了国家计划分配就业的“终身制”,有了自己的择业权。企业也不再由国家计划安排接收劳动力,而是根据企业需要录用职工,这对从宏观上调…  相似文献   

17.
如今国有企业是各国经济中普遍的现象,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但是研究国有企业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国有企业”本身的概念不清。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生产单位。如果按这一说法把“最大化”作为标准,很显然会把一大批公认的国有企业排除于外,因为多数的国有企业都不可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基本目标,更准确地说,它们的基本目标主要在于社会效益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现在许多国家把国有企业称作“现业”、“事业”、(Undertaking)和“政府服务”(GovernmentService),以示与私入企业相…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淑晶 《学术交流》2006,(10):111-113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在其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如融资困难、信用不足、人才匮乏等,从而使得国有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是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此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战略应同企业竞争战略相一致,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的素质,员工培训是国有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构建现代企业财务总监制度杨肃昌李培根目前,随着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日益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特别是大中型集团化经营企业中,陆续建立了财务总监制度;另外在一些非国有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中,随着企业组织规模和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20.
也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蔡谦,殷晓一、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的提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确立企业法人产权制度。这是在改革实践不断深化中达成的共识。在探索国有企业改革途径的初期,多数人都主张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国有企业广泛推行以"两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