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清代唐诗注释家们充分吸纳了时代的学术养分,在诗歌注释中发散出带有时代普遍性的学术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理念.本文以清人唐诗注释为语料,从注释学与文化学相结合这一角度切入,通过注释一有意味的符号形式探究清人唐诗注释的文化理念:一是尊重历史、传承文明的使命精神;二是要素与整体交汇融通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三是寓创作于征引式注释中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语典故英译既要忠实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又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实现翻译的文化交流目的。本文认为目的语读者对文本的接受都要受到原有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会修正、拓宽期待视野,其期待视野是不断变化的。接受者固定视野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需要读者的创新期待来弥补。译者在翻译成语典故文化时,要重视受众,了解受众的期待视野,满足其创新期待,以充分实现翻译的等值。  相似文献   

4.
邵颖涛 《船山学刊》2011,(4):149-152
文献典籍在传抄、印刻、引用过程中所出现的讹误或替代,导致版本异文的大量出现,审慎考辩异文对正确解读作品至关重要。李颀《无尽上人东林禅居》、《题蝽公山池》诗名、诗句在各时代版本、引用书籍中皆有明显差异,关注异文可觇视李颀诗歌的版本流变,捕捉文字变更中隐含的诗学理念。考订异文有助于接近李颀诗歌的原貌、正确解读诗歌,还能弄清诗歌中宗教人物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啸与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应斌 《学术研究》2002,3(2):105-110
啸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音乐领域里,叶啸迅速兴起并进入宫廷,诗人与隐士之啸盛行,出现了对啸乐曲进行艺术总结的音乐著作《啸旨》,使啸曲在音乐上达到顶峰;在文学领域,啸音乐向文学渗透和转化,成为重要的文学题材和典故,啸参与到唐诗特色的建构中。唐人对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史炳军 《社会科学战线》2006,143(5):284-287
关于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思路。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是政治人素质的提高,而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先进文化的培育与弘扬。在一个有着浓厚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国度,政治文明建设离开了相应的文化建设,再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在建设和执行过程中都会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已往异文研究的成果,清理其脉络,总结其表现特征,概括其研究方法,归纳其理论内涵,最终达到蠡测其未来走向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徐志学 《兰州学刊》2010,(10):202-205
当前研究典故的相关文章或著作中,相关术语所指的对象有的互有交叉,有的互相冲突,特别是典故所指,大致分三种情况:一种指言语作品中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一种指言语作品中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及其来历出处,一种指言语作品中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之来历出处。这种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关于典故所指认识上的分歧,又给人们认识了解典故带来困惑,不利于典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章从用典语言形式与其来历出处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典故所指的对象为用典语言形式之来历出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考察了大量唐诗作品的基础上 ,论述了存在浙西唐诗之路的文学史实 ,并进而分析浙西诗路形成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浪漫派诗人中,还没有人像拜伦那样在自己的叙事诗作品中融入如此繁多的话语形式.作为一位阅历丰富、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大诗人,其诗作中的互文性叙事也应当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通过考察拜伦叙事诗中文学典故和宗教典故的互文性运用,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追踪这位大诗人的文学渊源,窥见其宗教倾向,而且得以见证诗人一以贯之的批判精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禀赋及其调用多种典故进行互文性叙事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11.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唐诗英译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下业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决定了唐诗英译和文化传播的效果。通过对唐诗的英译研究可以看出,译者主体性存在、支配和贯穿于译者对诗歌文本的选择、阐释及翻译策略的运用之中。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的唐诗英译研究,有助于建立更宽容的译诗评价多元体系,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和文化研究是学术界经常使用的两个术语.两者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无论从概念、产生背景与发展道路还是从性质上都存在明显区别.文化学主要是与人类学有关联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活动,而文化研究是文学中派生出来的学术思潮,它除了是一种理论研究之外,还是社会运动和文化实践的一部分.此外,国内通常使用的文化学概念与西方学术世界中的Kulturwissenschaften有较大的区别,不能将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3.
唐诗的典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后世诸代诗歌创作取法的典范 ,宋人模仿唐诗而兼力图自立面目 ,金、元两代诗坛亦以唐诗为准的 ,明清诗人宗唐已有相当的理论自觉 ,并表现出抑宋扬唐的倾向 ,近现代白话新诗的创作取向都深刻地为唐诗所影响 ,唐诗以其“如初发芙蓉”的美学特征和深厚蕴含浸润了中国诗歌。  相似文献   

14.
传统哲学面临被“文化哲学”终结的危险,“哲学走向文化”仅是一道曙光。对“哲学如何被文化涵摄”的开发性研究能够将哲学研究引向光明,并且能充分表述“原生态的形下→文化哲学→哲学文化性反思→哲学文化学推动→升华了的形下”这种“从文化到哲学再回到文化”的哲学发展历史循环。笔者的探索是将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类型进行深层生态学研究,讨论与“哲学文化性”相关的“哲学之场、能、效”等基本内容,描述中国传统哲学在“大文化”涵盖下各类新型的文化形态、生态特性及其今后的发展路向,研究在“后文化哲学”阶段中“文化形态的哲学”或“哲学的文化”所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基本能效,以此建构一种有益于中国传统哲学继续发展的“哲学文化学”。  相似文献   

15.
杨怀源  匡腊英 《云梦学刊》2009,30(3):137-139
马钰、丘处机诗词中的27条异文可以从诗词格律的角度进行校订.  相似文献   

16.
黄文山是较早倡导文化学和从事文化学研究的学者 ,他早年信仰无政府主义 ,后改奉国民党正统意识形态 ,成为倡导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代表人物之一。黄文山取文化学的立场 ,以文化学理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 ,来探讨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他的文化观的转变 ,充分显示了文化学的理论对其文化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 ,反映了近代思想与学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变迁现象。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播和融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型,也实现了文化创新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文化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解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也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唐诗在日本     
在日本文化中 ,唐诗不仅是可用来吟咏欣赏的异国文学作品 ,更是诗歌创作的楷模 ,尤其是从奈良到明治时期 ,汉诗取法盛唐 ,兼采六朝诗文和宋诗的菁华 ,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集中体现了唐诗及中国诗文化对日本文学、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典故"探研     
罗家湘 《中州学刊》2005,(5):196-199
"典"本是提纲挈领式的备忘录,"故"本是储存于记忆、流传在口头的对典的解释.典故相互配合,构成古代文明传承的方式.文字操作的方便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故"有了记录在案的可能,古人称之为"淫文破典".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得"典"有了重新解释的必要,各种权变之术、临事之宜应运而生,古人称之为"淫权破故".破的好处是典故的合一,使文挣脱口语的束缚而独立.但破又使大量的典丧失故的解说,成为无法索解的微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海南岛贬谪文学多方面的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