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对叶永烈来说,生命中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在21岁时所预言过的未来世界生活,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叶永烈的家,常常让去过的朋友大吃一惊,那体积庞大的商务用复印机,和一般家庭很少见的碎纸机等,各种各样的最新电子产品,常常引来询问。“就连我那在美国工作了多年的儿子,也称我是‘高科技老爸’。”叶永烈说。“小灵通”的爸爸,这是很多人想起叶永烈的第一印象。在叶永烈的生活中,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自己21岁时所预言的未来世界生活,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即将离开母校的学生,是缘让我认识了一本书(杂志)——《阅读与作文》。在六年的时间里,我无时不回忆着那铅印香味的一篇篇文章,使我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以至于大大小小的报刊上有我文章的身影。希望我的这首“劣诗”能登在《阅读与作文》上,使我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完美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不少老师得到众多网友的热捧,这让我想到自己也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叫王琳,是我的会计课老师。我学的是会计专业。记得去年秋天,初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上课铃声响起,我极力睁大双眼看着桌上那本厚厚的会计书,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让人不禁产生一种想要撕碎它的冲动。  相似文献   

4.
王一民 《21世纪》2000,(6):14-17
20多年前,伴随着科学春天的来临,小灵通把未来的图景展现在人们眼里,也同时打开了孩子们幻想、企盼未来的闸门。千年路口,世纪之巅,当年的孩子已经步入中年,让我们一同回眸那从前的幻想,瞻望更加精彩的未来。20多年前,一个“机灵活泼,有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两只大耳朵,长着逗人喜爱的小圆脸”的小家伙,伴随着一个科学的春天出现在中国少年儿童的视线里,引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还有努力的决心。这个小家伙就是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中的主人公小灵通。“走起路来爱连走带跑,步子轻快,像阵风似的…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自己复习高级口译笔试的那段日子里,遇到的最大困难就属翻译的部分了。听力和阅读由于本人平时爱听VOA和BBC,加上又是《英语世界》等外语杂志的忠实读者,因此这两部分还能应付。可就是那恼人的翻译像座高山挡在前面,每次看到翻译片段我就好像感到绝望,在其他同学望听力和阅读兴叹之时.我只能感叹自己的翻译细胞怎么那么少。  相似文献   

6.
我爱唱红歌     
周世英 《金陵瞭望》2011,(35):81-81
我爱唱歌,尤其爱唱红歌。 什么是红歌?有人解释,红歌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最近,有人公布了231首经典红歌,我细细数了一下,自己居然会唱其中的152首,当然,有些歌词已记得不太精准了。  相似文献   

7.
每当我捧起《新少年》仔细阅读时,就会想起我的好同学丹丹。那是我上五年级时的事儿。因为二年组有一个班里缺少《新少年》,所以,五六年组每个班少发一本,而拿走的正是我那本。回到座位,我十分生气,一屁股坐在凳子上,趴在桌子上,一声不响。“凭什么拿我的《新少年》?同样花的钱,为什么他们就能在那儿津津  相似文献   

8.
我心如竹     
贝聿铭 《可乐》2011,(4):12-12
在长达7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我先后设计规划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肯尼迪图书馆等建筑,大部分作品都与文化艺术有关,符合自己的追求。有人说,一个设计师的命运75%来自他招揽生意的能力,我不同意。建筑师不能对人说:"请我吧!"自己的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怎么表现你的实力?那就是要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写作     
我认为文章是否写得好,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关系密切。一个人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他文章的文采和深度。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使自己文思如泉涌,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阅读量,用大量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文章,这也是奠定自己作文的基础所在。我对于书籍的阅读是有一定规划的,例如现阶段,我每晚临睡前都会读一回《红楼梦》。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准备一本枕边书,充分利用每晚入睡前的时间,适当地阅读片刻,充实一下自己,同时也是为自己忙碌的一天画上圆满  相似文献   

10.
张冰 《成才与就业》2011,(Z1):33-34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收获美好的未来。2008年年底,刚开始求职的我满怀信心,对未来职场生涯充满期待,可在参加了几场大型的招聘会后,我备受打击。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  相似文献   

11.
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记得小时候曾有人问过我:“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说:“当一名白衣天使,可以救活好多人,这是一件很高尚的事。”因为年纪小,所以这是随口说的话。到了大约8岁的时候,我对儿童动画片着了迷,几乎每天必看。那时我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自己来做这些动画片,在电视上放映,那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12.
从大二到大四,我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被新冠疫情打乱了节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毕业后,回顾这三年,总感觉有太多无奈。第一,校园活动大幅减少,自己连参与的机会也没有。还记得高三那年,自己坐在教室里,看着课桌上的“书山”,望着窗外的操场,畅想大学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期待自己未来积极参与其中。然而,大二寒假,疫情突如其来,仿佛给自己的大学生涯踩了脚刹车。从此,迎新会、运动会、艺术节和社团活动等都因疫情而被取消或受到限制,我无法如愿感受那种浓厚的大学校园氛围,也无法通过参加活动结交新朋友,更难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相似文献   

13.
余万龄 《老友》2012,(3):53-53
我是《老友》的忠实读者。订阅12年来.我每期每篇必读,优秀作品反复读,细细品赏,受益匪浅。阅读之余,总觉得光读人家的文章,自己不会写。实是愧疚,因此,我也萌发出自己投稿的念头。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了些稿子,谁料《老友》竞给了我三次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4.
我的悦读     
高清 《社区》2012,(2):55-55
阅读的乐趣让我想起快乐而纯真的童年。记得小学时候的一次儿童节,爸爸妈妈给了我和弟弟各一元钱,我舍不得地将钱不知搁在哪儿好,而弟弟,即刻奔向新华书店,一股脑地将一元钱上缴给书店,带回三本小人书,封面上有一圈蓝框。中间是长袍铠甲古装人物,右边立着四个大字: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5.
《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教育》一书就放在我的枕边,随手翻开,很多文字用紫色的水笔勾画圈点着,显然是暑假第一次阅读时留下的痕迹。我清楚地记得,觉得自己记性不好,向女儿要来  相似文献   

16.
我第一次见到溥杰先生是在电视里。那是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什么内容的专题片,已经记得不十分清楚了。只记得片子的末尾,摄录者请溥杰先生谈谈自己的个人生活情趣,溥老满含爱意地指了指院子里欢蹦乱跳的数只小猫,说自己特别喜爱饲养小猫,而且还愿意把自己养的小猫送给“讨猫”的人。末了,溥老还幽默地补充了一句:“广东人跟我要猫,我可从来不给,因为广东人会把猫肉当成美味佳肴给吃了。”  相似文献   

17.
“把你的作业本拿过来我检查一下,看做得怎么样?”母亲又在“执行公事”了。我偷偷的笑着,细细的欣赏着母亲那挂满微笑的脸,如同翻开了自己的童年。  相似文献   

18.
因为学习语言专业的关系,我学过的课程大多是学生正儿八经地坐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的教学模式。正当我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就要与传闻中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告别之际,一次不经意的选择让我的大学生活圆满了,那就是在大二那年我选修了演讲与口才这门课!选这门课时,我冲着“授课老师是本校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这一缘由而去,却没想到因此收获了额外的惊喜——老师竟然在这门课上采取了如此奇葩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9.
17岁时,买了一本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置于枕边,怀着对作者的无比崇拜之情,细细阅读,但读不太懂。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8,(6)
到曼哈顿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刚好他那上初中的女儿安娜在家。我与安娜聊起了她未来的选择,她非常明确地告诉我,她希望将来学医,而且希望学儿科。初中生就把自己的未来想得这么清楚!我有点儿惊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