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机遇,也使我国面临文化强权的挑战与威胁,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努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我国文化的科学发展创造安全环境,是当前我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文化富矿,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突出优势,服饰文化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近年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为人津津乐道。从蒸蒸日上的汉服复兴运动到设立“国家汉服日”议案的提交,这是汉服这一服饰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趋势,也是新时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英国人类学者古迪认为只有基于园艺文化的花文化才称得上是花文化。笔者认为,如果根据古迪的观点来看少数民族文化的话,好像很难找到什么花文化。其实很多民族都是有另外一种花文化的。以凉山彝族为例,他们很重视高山杜鹃,认为高山杜鹃与彝族有生命的联结。通过对园艺文化以外的花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视野(民族文化的新的一面)。而这也可以成为我们更深入了解彝族文化的一条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夜郎竹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时 《民族论坛》2003,(7):36-37
郎文化目前已成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近年来对湖南新晃夜郎竹文化进行了一番深层挖掘、整理,对千百年来广泛存在于新晃侗家人社会生活中的神秘的夜郎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种极具神话性、崇尚性和神秘性的民族文化。一夜郎文化包括了“采集、渔猎、农耕”三大文化,竹文化是“渔猎”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人们统称为“竹文化”早在5000到1万年前左右就已产生。这种狭义的竹文化,只限于以竹来作为人类的生活用具,它并不能代表夜郎竹文化。夜郎竹文化产生在夜郎古国时期,即战国——秦汉(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38年…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语言就象一面镜子,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由于中日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不同,在谚语,成语中使用的动物也不同,它体现了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质,一个是"海洋渔业文化"一个是"大陆畜牧文化".  相似文献   

6.
贫困文化理论是人们对贫困现象思考的一次转向,是从纯粹经济理论解释转向文化理论解释的一次转向,对文化扶贫的启示性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重视贫困文化的正功能,文化扶贫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第二,重视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机制,加大力度促进子代贫困群体的文化脱贫.因此,文化扶贫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对策:第一,大力弘扬贫困文化中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幸福的文化特质;第二,加强对贫困文化传承载体——子代贫困群体的文化扶贫.  相似文献   

7.
文化表演:传媒语境中的理解与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现代传媒文化的影响 ,文化表演被置于一种跨文化的场域中 ,被无限放大和仪式化、戏剧化 ,使日常生活方式的呈现具有了一种文化表演的性质 ,其中体现了不同文化对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是谁。促成了花街节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嬗递 花街节作为花腰傣的一种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兴起的背景下,逐渐成为了能带来各种利益的文化资本。这种从文化资源转向文化资本的过程,绝不是文化自然本性所然,而是人为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花街节文化表征活动中,牵涉了各种社会关系的互动,形成了一个花街节文化表征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土族宗法文化的表现形式 ,认为土族的宗法文化是一种整合重构型的宗法文化。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过程中,如何高效率推进民族文化建设进程,使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代化之路,成为民族文化工作者面临的一道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像一种文化基因 ,进入到文化的诸多领域 ,从而衍生出了独特的数文化。由于数字兼有语言符号和文化符号的双重属性 ,数文化自然成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又一研究视点。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领域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少数民族数文化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与重视。然而 ,就其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等而言 ,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2014,(12):64-64
@田野上的风201410:未来的中国文化可能出现一种地域文化传播普及的现象,即国人可以利用互联网等获取地域文化信息,如少数民族文化,然后将其辐射开来。西方节日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对于我们是新事物,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面对世界发现和普及民族传统文化里的新事物呢?  相似文献   

14.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文化、一种“个人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的,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从“文化资本”这个角度去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的概念提出,到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推进全球化,再到现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侵入每一个国家.一方面全球化带来了经济上的极大促进,另一方面它也放大了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步步地走到了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范围内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和事务中参与度不断提高,中国面临着各种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西方对我国文化的误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流行文化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成为跨文化传播中最重要的部分.除非你的工作或者学习跟国外相关,那么你对另一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来自流行文化.你可能从你喜欢的外国歌星、影视作品、小说以及摄影作品等了解到国外的文化.流行文化更多地在青年人群中流行,所以流行文化往往是一个人对外国文化了解的开始并以此形成最初印象.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流行文化的传播速度,我们可以在全球不同的地区同时接触到最新的流行文化,这让流行文化的传播力量越来越大,其影响力也更加巨大.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便是探讨中欧之间流行文化传播为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经济体的文化融合带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的发展看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迎接全球化成果,跟上全球化步伐;另一方面必须努力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使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成为全球化体系中生命力强盛的一元。本文以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为视角,探讨新世纪中国文化吸收全球化成果与保持传统特色有机结合的途径,探索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早在5000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姓氏的概念,而对姓名学的研究,也在2000多年前就已开始。在21世纪的今天姓名貌似仅仅成为了一个与他人区别开来的符号标志,很少有人了解姓名是如何产生并延续至今,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义,殊不知姓名文化完全可以代表一部文化发展史,它不仅仅是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的符号,还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可谓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由此可见,姓名文化值得后人去深究探索,因此本文将以姓氏文化作为探究中国文化的切入口,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旨在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对话看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对异文化的考察,来重新审视自身,是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理由.但在实践过程中,文化中心论曾经一度成为宣扬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强势语词,给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制造了诸多的贻害.通过文化中心论产生的历史谱系分析,揭示了文化中心论话语的本质就是西方世界中心经济对非西方世界边缘经济渗透过程中的一种话语权力的安排的表现.消解文化中心论的基本途径,就是承认多元文化的价值,并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增强不同文化共同体的可行能力,夯实文化多样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文化中心论的消解建立起来的文化对话机制,是有可能使得文化生态趋向于总体平衡、社会趋于和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