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社区功能的多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提出目前社会向社区制转变的客观必然性,以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社区文化建设为例论述了目前社区功能的多样化,并简单探讨了搞好社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积极探索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是当前城市计生工作的新课题。襄樊市樊城区依托社区 ,积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社会联动机制 ,健全群众工作体系 ,实行科学管理 ,优质服务 ,依法行政 ,走出了一条政府抓联动 ,社区抓主动 ,常住帮流动 ,服务促管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评价与剖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计划生育保障 ,它本质上是一种社区保障 ,尚未具备法制性、强制性及普遍性等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目前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还受多方面的制约 ,实行社区保障也是权宜之策 ,有其可行性 ,但又有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的政策演变,着重探讨中国社会对城市人口的公共管理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城市人口和城市社区目前的现状,并就社区的本义,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区民主与社区的职业化,讨论当前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芬 《南方人口》2005,20(4):25-30
本文通过在海南省海口市近郊农村的实地调查指出,农村宗族现象的存在、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健全、家庭老年人的压力和社区控制的失灵既使传统社区生育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又强化了村民们的传统生育意愿与行为,而传统社区生育文化与村民生育意愿、行为相互建构、相互支持,从而导致社区出生性别比失调.应发挥农村社区熟人社会的优势,将社区作为控制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力提高女性地位,营造两性平等的社区氛围,通过各种措施重塑新的社区生育文化,从根本上解决出生性别比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新型社区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社区可利用资源,强化社区一站式窗口服务功能和居委会自治功能,提高社区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水平,从2006年4月起,江苏省苏州市在三城区的三个社区进行了社区工作站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试点。现以沧浪区双塔街道沧浪亭社区为例,研究社区体制改革中人口计生工作新路径,通过梳理社区职能,明确职责,围绕完善“十项工作机制”,探索社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泰国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 泰国艾滋病的高发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自1961年发布首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后,泰国的经济一直以平均8~9%的速度持续增长(1989~1990年为12%)。尽管有如此高的增长率,贫富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在泰国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北部和东北部,几乎不存在村级社区,特别是在旱季。大多数的年轻人和成年人涌向城市或其他地区寻找工作。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在曼谷有超过1,000个贫民区,约150万居民),传统社区和价值的瓦解:环境恶化(森林面积从1961年的大于60%降低到了1990年的19%)、卖淫、童工和童妓、吸毒及犯罪。扩展了城市和工业社会没有与合适的社会与文化联结,导致了社会结构的退化,因此城市社区的一些部门就变得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8.
慈勤英 《人口研究》2004,28(2):57-64
基于湖北农村部分县市的个案访谈资料发现 :在社会经济背景没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 ,各地存在着文化、风俗的不同 ,而这不同的文化、风俗制约和影响了当地村民对性别选择价值的认同和认知 ,并进而影响和决定了该地村民的生育性别选择。构建男女平等的社区文明、社区文化将有助于引导和规范村民的性别偏好和性别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涤 《当代人口》2002,(3):30-34
浙江省自1993年开始试点,1996年全面推广实施新家庭计划活动。多年来,这一活动对促进浙江省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对计划生育工作来说,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对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两个转变”、建立富有浙江省区域特色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模式等产生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并且在建设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区生育文化中,以其独特的时代活力,发挥了显著的、积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新余市不断创新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新办法,实现了流动人口管理覆盖“零缝隙”。全市在社区实行计生基础建设融入社区阵地建设、计生队伍建设融入社区组织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融入社区文化建设、计生优质服务融入社区综合服务、计生目标管理融入社区评估指标体系;在城区形成县(区)—街道办事处—社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伊始,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口计生局为破解"城市社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难"这一困扰,选择位处城市中心的白云街道办事处作为试点,探索实施了"城市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平台,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大格局中,实现"属地成网、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服务到家"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了城市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芬  赵海霞 《南方人口》2003,18(1):18-22
中观的社区人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社区一元性特征的基础之上,在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城市社区的二元性特征显著.城市社区成员,包括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在经济条件、社会交往以及文化和社会心理上的二元性使社区流动人口的生育具有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通过社区进行人口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应该认识到城市社区的二元性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区一元化发展,从而控制流动人口的生育,完善社区人口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13.
常态化与正规化: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国华 《西北人口》2007,28(1):97-101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规模以超常规的态势增长。随着社会条件的复杂,流动人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流动人口的城市择业、社会生活、子代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日趋严峻,鉴于此,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首先在理念上要推陈出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社区等需要通力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才能步入常态化、正规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城郊农民集中居住区移民社区归属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继红 《西北人口》2011,32(3):27-30
通过对江苏农民集中居住区新移民的抽样调查表明,总体上,移民的社区归属感主要取决于移民社会适应能力、社区居住条件、社区邻里关系以及移民社会交往能力等因素。同时,移民的社区归属感还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提高移民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社区居住条件,增进社区邻里关系,拓展移民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5.
景志铮  郭虹 《西北人口》2007,28(2):33-36
本文以社会排斥理论作为概念工具,对城市新移民的城市社区融入问题进行研究。笔者从新移民和城市居民两个不同的角度收集资料,根据新移民的职业、在城市的居住时间和长期居住意愿选取典型个案。笔者从经济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和文化排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社会排斥是新移民社区融入的壁垒所在,缓解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区参与、社会交往的“破冰”,是形成社区内社会关系“互构共变”的基础,是城市新移民真正融入社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人口学刊》2018,(1):56-65
"候鸟式"异地养老是我国近年逐渐流行起来、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型养老方式。现阶段,"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以年龄偏低、身体状态较好、有稳定收入、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为主。相对而言,有配偶、有子女、在迁入地有亲友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采取"候鸟式"异地养老的方式进行养老,采取这种异地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往往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其消费习惯、消费喜好等对迁入地的整体消费结构和物价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迁居的原因主要包括:迁入地空气质量及其他环境质量优秀;老年人患有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到迁入地养病;老年人通过"候鸟式"迁移在迁入地重新选择居所,得以与亲人和亲近的朋友集中居住,互助养老。"候鸟式"异地养老给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在现阶段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养老思路。目前这种养老方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也面临很多困难。如医疗保险跨省异地报销问题,异地居住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协助认证问题,无法真正融入迁入地的问题以及医疗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管理等供需失衡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困难,才能为"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有序流动和健康快乐地生活提供保障,促进迁入、迁出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利春  杨红丽 《西北人口》2002,(3):63-64,F003
当前,在大型城市外围或其它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建立专门养老社区,鼓励老龄人口迁出城市,进入养老社区,可促进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好老龄人口所具有的人力资源及对消费品的需求市场,对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江北区着力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有效融入到社区管理中,有效融人到服务群众的“三生”中,不断丰富人口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找准契合点提升人口文化宣传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后形成的城市"农村新社区"处于农村向城市社区过渡的边缘地带。行政体制的变化,必然给"农村新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及手段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新社区计生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农村新社区"和谐计生"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口学刊》2018,(3):103-1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照顾问题日益突出。社区照顾相比家庭照顾和机构照顾有其特殊的优势,越来越受欢迎,但仍需要创新。社区照顾只有结合中国实际才能真正成为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可靠之策。社区内结伴互助照顾模式是在结合中国熟人社会、老人交往特点以及参与社会的内驱力而提出来的,是社区照顾的一种表现形式。社区内结伴互助模式是指依托社区,以吸引或者信任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以自愿为前提,由老年人自己根据需要在社区朋友圈中寻觅合适伙伴并结成互助合作小组以实现快乐养老的模式。社区内结伴互助模式适用于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且在本区内养老的老年人,是人们按照一定程序把原始互助行为推向组织化的一种尝试。社区内结伴互助模式以互助自助的自我服务为主,成本较低;注重老年人社会参与,精神充实且富有人情味;坚持自我管理为主,有利于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资本提升;强调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相结合,可以有效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内结伴互助模式与国家的社会服务政策导向相吻合,符合政府关于社区治理和老龄工作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特有的重人情重关系的文化理念以及熟人社区的内在约束力又为发展社区内结伴互助模式创造了条件,近些年来国内开展的互助养老服务实践更为其提供了经验,因而发展社区内结伴互助的老年照顾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