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文化产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古民居建筑艺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作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产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为此,本文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精髓,探讨了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应用,旨在发扬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瑰宝.徽州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和艺术风格是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将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抽象的符号系统以物化的形式赋予建筑,并与建筑的实用功能相结合,形成了徽州地区特有的古民居建筑群落.  相似文献   

3.
徽派居民建筑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的载体,以其特殊的建筑样式反映了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文章从实用、造型、环境、风格等角度对徽派建筑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了解建筑这种图像符号所透露出的固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徽州建筑雕刻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样式和内容,还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图形遗产”,这些“图形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现代设计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传统的徽州建筑雕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分离、重构,获得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样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5.
胡迟 《百姓生活》2012,(3):48-49
徽州“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是徽州古代建筑长期使用的民间雕刻工艺,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徽州“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6.
徽州民间礼乐是徽州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魅力体现在其重要的承载对象———吹打乐班上。可以说,徽州民间乐班的发展历程就是整个徽州民间礼乐发展的缩影。徽州民间乐班之所以至今依然活跃在民间,主要是因为乐班举行的民间吹打仪式中蕴藏着丰富的徽州民间宗法、伦理,吹打乐仪式已经成为徽州地区民俗生活中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粮。徽州民间乐班与其所依附的徽州民间礼乐有着诸多的联系与共性,因此,对徽州民间吹打乐班的音乐现象进行个案分析,可以探寻到整个徽州地区民间礼乐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于发掘、传承、保护徽州民间音乐文化的特色与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梳理了明清徽州地区各种人才的类型,各类人才按照不同行业,可以划分为科举人才、商业人才、学术人才、医学人才、艺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全国知名的各种人才群体,如徽州商帮、新安理学家、皖派朴学家、新安医学家、徽派画家等。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相比,明清徽州的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明清徽州能够产生众多人才的深层原因有三:一是徽州宗族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徽商群体提供经济基础;三是徽州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清代徽州祭祖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有所深化,在经历了两次战乱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在重点讨论清代徽州地区的宗族有关祖先祭祀过程中遍修祠堂、重修宗谱、合修坟茔等内容的基础上,以《茗州吴氏家典》作为徽州祭祖研究的个案,论述贯穿清代徽州宗族祭祖的宗法思想和宗族实践。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民间设塾之风盛行。塾学的广泛设置,扩大了对塾师的社会需求,徽州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塾师。徽州塾师在遵循儒家“先德后行,先礼后文”的道德伦理轨迹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改革,注意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丰富了徽州训蒙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推动了徽州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权溶岩先生在《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发表的《从祁门县“谢氏纷争”看明末徽州的土地丈量与里甲制》一文,从丈量单位、人役佥选等角度初步涉及了明末徽州地区土地丈量与里甲组织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明史界在这一问题上长期存在的错误认识。但该文对明末清初徽州地区土地丈量中的人役佥选、组成、分工以及文书押署等问题所作的分析及结论,不免显得过于简单和主观。  相似文献   

11.
徽州俗字来自于徽州古文书,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复杂的文化因素。对徽州俗字进行研究对徽学、文字学都有重要的意义。徽州俗字的产生,既有一般社会历史因素,也有缘于行业用途等因素而形成的特有的书写变异。  相似文献   

12.
徽州传统建筑砖雕中的灰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雕是徽州传统建筑中主要的装饰方式,而灰塑则是砖雕成型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本文基于对徽州传统建筑砖雕中灰塑工艺的调研,论述了明清时灰塑的表现形式,从材料与工具、制作工艺流程、安装等方面对灰塑的工艺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作业、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徽州地区传统民俗体育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民俗体育的产生、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经济的关系颇为密切,有着地方文化的特色,成为当地居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提出应加强徽州地区传统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氏墨谱》是徽州版画的典范之一,从《方氏墨谱》的艺术特征来看徽州版画的视觉表达,是一个以经典窥要点的概括手段。在分析徽州版画视觉表达的同时,把徽州版画发展轨迹里的徽商、徽文化、徽州本土画家、徽州刻书业中的代表等影响因素引入其中,与《方氏墨谱》的诞生背景一起融入到整个徽州版画发展的脉络当中,分析其视觉表达和总结视觉因素,为当代视觉艺术创作者寻找迷失的视觉表达经典理论寻求支撑和图式审美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徽州竹雕手工技艺现有四种传承模式:师徒传承、父子传承、职业学校教学习艺、雇工式传承,这四种模式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与挑战。在当今社会语境下,要完善徽州竹雕手工技艺的传承机制,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竹雕行业专业技术鉴定与管理组织,确立行业行为规范;颁布学徒合格标准,颁发证书,完善考核制度;规范学徒培养程序;政府对带徒师父和学徒给予经济支持,减小其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16.
徽商的发展历程中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体育精神,这对徽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开拓创新、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等方面对徽商文化中的体育内涵进行了探究,同时对徽商在民俗体育、艺术体育等体育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浅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徽派民间家具主要分布在徽州古民居内的厅堂、卧室、书房和学堂以及祠堂等地方。这些分布在不同场所里的家具的设计,既实现了家具的必要功能和符合程朱理学的礼教要求,又照顾了个人的审美需求。在家具设计的过程中,徽商居于主导地位,文人是家具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捍卫者,而匠人使家具的设计具象化和物质化,通过他们的共同参与,完成了作为人...  相似文献   

18.
从民间学术视野考察可知,徽州朴学家的学术起点和重点在于实用性的学问。他们首先是小学、历算和礼制学家,其次才是经学家和哲学家,这种先"术"后"学"的治学路径,与徽州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徽商"贾而好儒"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关系。戴震走出徽州后,也是以自然科学的成就显扬于世,并适时地顺应了朝廷的文化取向,故能成就大家,引领风气。  相似文献   

19.
朱熹理学在徽州地区得到传播与实践,逐渐形成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新安理学学派。朱熹就是新安理学的创始人。朱熹理学的精义通过教育得以传播并渗透到世风人情、族规民约之中,对徽州地区和谐社会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思想学说必然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