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分类是缓解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垃圾处理"3R"原则的重要环节。该文在对福州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成功经验,对福州市垃圾分类管理措施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居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影响因素及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英  朱庆华 《管理学报》2008,5(4):555-560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循环利用行为是确保生活垃圾有效实现循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讨论了目前各国有关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收集循环利用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居民行为的关系模型,并结合我国居民文化风俗习惯等特点,提出了影响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模型,以期为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循环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识别和关系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4,(26):18-19
正经历过"创卫"、"创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争夺,如今的广州再次为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简称"创分")的国家荣誉争夺而努力。6月5日,广州市长陈建华组织召开公咨委工作会议,广州城管委发布了《关于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将申请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国家相关部委在4月份曾连续在广州进行闭门会议,认为广州在全国开展垃圾分类中数一数二,同时,全国示范城市评选标准也将参照"广州标准"。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治理领域的应用,给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环境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基于杭州6个居民社区的实地实验,研究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认证技术、智能语音播报与自动分类称重集成技术和摄像头抓拍监控技术3种智能技术的实施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成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认证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垃圾分类投放参与率,但在短期内降低了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智能语音播报与自动分类称重集成技术应用的垃圾分类成效呈现正向,且因技术应用时间的增加而更显著;摄像头抓拍监控技术对垃圾分类投放对参与率和正确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4,(31):22-23
正成都市最近决定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五城区和高新区开展垃圾"三分类"试点,争取2017年至2020年,成都各县市区将全面铺开垃圾分类。此前,成都市锦江区、遂宁市、广汉市等地先后试点将社区垃圾分类外包专业公司,引导居民进行垃圾"三分类"。两年来,锦江区垃圾分类居民定期参与度已达到50%,垃圾三分类准确率达到95%,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1,(8):19-19
近日,广州市通过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将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章。据悉,《暂行规定》在条件成熟后可考虑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按照计划,今年广州的垃圾分类率力争达到50%,2012年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百姓在犯愁:购物没了塑料袋,随之而来的便是家庭生活垃圾没了包装袋。尽管"限塑令"是个好事,可以限制和减少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但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限塑令"会不会治理了白色污染,却又带来垃圾污染?众所周知,就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城市居民来说,购物塑料袋在完成从商场到居家后的"包装袋"使命后,接下来便是家庭"垃圾袋"。将塑料购物袋套进垃圾桶、装垃圾、倒垃圾,已经成了无数中国家庭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一生活"便利"和垃圾"包装",改变了中国城市卫生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治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的治理尚停留在堆放到处理的粗放型治理阶段。本文结合国内外生活垃圾治理情况,建议应将循环经济立法,加大垃圾治理投入,支持垃圾治理产业化,提出以社区为单位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生活垃圾预防、分拣和投递系统,再以若干社区群为单位建立垃圾循环产业,进行垃圾的变废为宝和废物填埋,从而实现垃圾治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28):18-19
2013年度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推荐案例去年7月10日,广州市召开3000人大会,向全社会发出垃圾分类总动员。时隔一年,今年7月10日,广州市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阶段总结暨再动员大会,将"垃圾按袋计量收费"模式试点定为今年"重头  相似文献   

10.
垃圾资源化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东 《经营管理者》2001,(10):24-24
<正> 随着人口和城市化双高峰的到来,生活垃圾的危害将更加严重。在新的世纪,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因而面临严峻挑战。有关专家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首要问题是改变传统观念,把垃圾看作资源财富,而不仅仅是包袱和灾害。因为,从资源学的观点来看,生活垃圾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不断增长的潜在资源,如果把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变成垃圾的“二次利用”,就能释放垃圾的巨大资源潜力,既保护了坏境,又增加了资源,必将大大缓解全球资源短缺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西藏日喀则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情况,并调查不同乡镇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了解程度,为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城市生活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因此,生活垃圾资源化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北京市近几年来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产量及其变化趋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等方面的研究展开,分析了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与发达国家的可借鉴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璐婵 《决策》2014,(10):54-56
上海拥有2400多万人,日产生活垃圾高达20000吨,据说每半个月就能堆出一座金茂大厦。2014年5月1日,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并计划在2017年普遍实现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0,(20):20-21
北京是全国最早实践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奥运会之后.以建设“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为目标.北京市加大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今年4月11日.北京启动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等社会人口统计变量为研究重点,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居民群体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在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上均具有显著差异,性别仅在执行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年龄在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论可以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加深,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引发人们高度关注。使用2018年1月1日—2021年10月3日的百度指数搜索趋势分析垃圾分类网络关注度的地区差异,利用2012—2020年我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垃圾分类”网络关注度对政府治理环境卫生投入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垃圾分类的网络关注度显著促进地方政府增加治理城市环境卫生投入。政府需要积极引导更多的公众和资源投入参与到垃圾分类治理中来,切实推进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让垃圾变宝     
《经营与管理》2009,(11):67-6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在急速增长,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威胁。北京市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就高达672万吨,如果这些垃圾按5米高,1米宽堆放,全长48公里的三环路将被围20多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城市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城市餐厨垃圾作为城市环卫工程的核心部分,近年来政府管理部门日益加强了管理。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餐厨垃圾的现状出发,对餐厨垃圾的危害性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国内外对城市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措施进行阐述,最后就当前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提出我国城市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措施和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查英 《决策》2014,(4):J0002-J0005
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经过层层系统和复杂环节之后,输送出来的是水泥熟料。这件由"生活垃圾"变成"水泥"的事情在铜陵市海螺水泥公司被频繁重复。自2010年3月投产以来,海螺水泥已为铜陵市处理城市生活垃圾40多万吨。生产线上“垃圾”变成“水泥”的场景看起来像是一场“魔术表演”,实际上这只是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20.
关注城市垃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解决城市垃圾问题迫在眉睫。垃圾治理谈何容易尽管各地在下大力气整治垃圾,但谈何容易。 8月初,住在某市北街165号的居民们无奈之下打“12345市长热线”电话进行求助:“垃圾堵在我们这儿的公共厕所门口都有一年了,没人清理。垃圾堆上都长出草来了,成了垃圾山。”由于历史原因,露天堆放一直是各地垃圾处理的方式之一。城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