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秦汉徭役制度,由于史料奇缺,有许多问题不甚明白,需要提出问题,辨明疑难。历代注疏家及今人之治秦汉史者,对有关秦汉徭役制度的有限史料的理解,也分歧不小。秦简、汉简相继出土之后,虽然为秦汉摇役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但对有关简牍的理解,也未趋于一致;加上发掘不够,有些可以说明徭役问题的简文,未曾引人注目。基于上述情况,与  相似文献   

2.
1、地租与地税的分裂 秦代已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所谓“民田…租诸民”(《云梦秦简》三),秦律第一次公布了私田的“契约租佃”为统一的法律制度。“无贵贱,以田多少出人…为徭。”(同上二)也是秦律第一次肯定地租归地主,赋役归国家,农民具有二重人身依赖关系为统一的法律制度。亚丹·斯密说中华帝国地租与地税合一,这是错误的。所谓私属徒、隐民,虽往往只有一重隶属关系,民间也往往有不立租约习惯,隐民更多不立约,但是,  相似文献   

3.
秦汉的置是隶属于县的邮驿组织,其规模庞大,吏员众多,其主官多为置啬夫,置佐为其副贰,有时在啬夫之上还设丞、尉,此外还有承担具体事务的其他人员,郡府派出的置史监督置事但并不直接干预置的事务。厨、厩为置的附属机构,分别设有啬夫和佐,其职责各有侧重。置间距离并不等齐划一,而是依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口疏密等因素而有别。  相似文献   

4.
秦汉监察制度是君主绝对专制权力体制下的制衡制度,其所体现的基本思想和运行机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遵循.秦汉监察制度主要体现为上一层级权力对下一层级权力的约束与制衡.汉武帝改革监察制度,设立十三州部和刺史,并对刺史的监察权力进行规范,从而形成T既对州郡长吏实行有效监督,刺史本身权力又受到有效的限制的机制,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失为较为科学的设计.从现代法规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视角去审视秦汉监察制度,对正确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引进专职社会工作制度,上至全国层面的社工资格认证考试,下至地方出台社工建设文件。关于专职社工的话题,热度空前。引入专职社工制度的试点也不断增加。但由于认识、理论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各地对于引进专职社会工作制度的做法各异。针对个中问题,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资深官员——广东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先胜结合工作实际,以专家的视角提出了颇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当前,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引进专职社会工作制度,上至全国层面的社工资格认证考试,下至地方出台社工建设文件。关于专职社工的话题,热度空前。引入专职社工制度的试点也不断增加。但由于认识、理论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各地对于引进专职社会工作制度的做法各异。针对个中问题,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资深官员——广东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先胜结合工作实际,以专家的视角提出了颇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松柏汉1号墓47号木牍《南郡卒编更簿》,它的性质,像一种理论预算性编制。其数据是宏观性数据,是一个为实征徭役提供的理论预算性数据;此簿的基本属性是"编人",即对县卒人员的分组编制。秦汉月更徭役制度不论采取何种编制,对于一个更卒个体而言,其年内践服更役之总量是不得超过一个月。牍文所示"三更"等诸"更",其义极简明。今以"三更"为例言之,"三更"义即三个更次,亦即将全县更卒分组编制成为三部分,也可以说是三个队列。他皆仿此。  相似文献   

8.
一、秦丞相制的确立秦朝在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组织中,一个重大的措施就是在中央政府内确立了丞相制度。虽然秦以前就有辅佐君主的官;但是,丞相这个名称,及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特殊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却是秦朝确立的。先从名称说起。《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相国、丞相,皆秦官。”这就引起了古往今来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相国、丞相皆六国时官”(《汉官仪》);有的又说“始皇始置相国”(《通典》);有的还断定,丞相和相国为两个官名,并且“相国在丞相之上”(《历代职官表》)。究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丞相,是正式的官名,而且是从秦国开始,在秦朝确立的;相国,是人们对丞相、也是对其它名称的宰辅(如楚之令尹)的尊称(有如后世之称国老、阁老);相,既  相似文献   

9.
宋杰 《南都学坛》2009,29(6):1-11
秦汉政府对犯人的护送依据距离远近可分为短途押解和长途押解。短途押解的对象主要是刚被捕后送往附近狱所的罪犯,由专职的吏卒或自行缉拿犯人的百姓押送,施以绳索束缚。长途押解的对象为尚未终审判决之"囚"与服劳役之"徒",前者送往郡国治所或京师的法庭,后者押送服刑地点,皆以桎梏或锁链束缚。押解人员须凭借证明文书过往关津,住宿传舍、亭舍,有全程护送和更替押解的区别,国家并设有行程规定。  相似文献   

10.
秦汉监军制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军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在秦汉封建大帝国建立之后,君主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而创设的。秦和西汉的监军官吏除临时派遣的监军使者外,常设监军官吏分属护军、军正、监军御史三个系统。分别职掌监督将领、按皇帝符节发兵、刺举惩治犯法将士等责任。东汉一代,监军使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职责为监察出征将领有无抗命违法,作战不力等情事。这一制度为  相似文献   

11.
秦灭古蜀以后,最初采用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直到杀了第三个蜀侯(绾)之后,才废除了在蜀封侯的制度,彻底推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古蜀国改为蜀郡,只设郡守,直接对中央负责。成都的第一任郡守,名叫张若,他在成都的时间比较长,干了三四十年,好多事情,他都参与过。 成都当时是县,受蜀郡管辖,但它又是蜀郡的郡治。它当时管辖的地区,包括今天的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龙泉区和双流县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秦汉时期的邮驿机构之一,置具有传递公文和接待过往使者、官员的职能。其内部组织完备,既有供各类使者官员住宿的传舍,又有提供膳食、车马服务的厨、厩,并各有专门吏员负责其事,从而保证了秦汉王朝的政令畅通及与周边各政权的友好往来,在一定条件下还为朝廷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江州(重庆)城市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规划专业与城市发展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对比秦汉时期江州(重庆)城市选址、营建中的一些现象,阐述了作者对当时有关城市性质及功能、选址及布局分区、城市规模及形制、营建方式、建筑艺术形象等有争论问题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一、由藉田法到税亩法的让渡 1. 按亩课地租和地税的先声 由于农业生产力发展,个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因而耕种同样耕地面积所需劳力减少,奴隶生产方式“千耦其耘”、“十千为耦”(《诗》)的大农业经营形式,亦即所谓“田三品”、“三年一换土而易居”的烧田法(《公羊传》何休注》,在西周已逐渐转变成了“自爱其处”不易居的休耕法(《汉书·食货志上》)。至春秋时代,更逐渐为“家百  相似文献   

15.
试论秦汉行政巡视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时期确立和完善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巡视制度.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巡视主要有皇帝巡狩、州刺史"行部"和大使巡视三种类型,地方政府对行政的巡视主要有郡国守相"行县"和督邮、廷掾对郡县辖区的分部巡视两种类型,形成多维的地方行政巡视体系.秦汉行政巡视制度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层和分部巡视制度相结合,职权分明,各负其责;二是巡视形式多样化,既有行政长官皇帝、刺史、郡守、县令的定期巡视,也有专职官吏司直、督邮、廷掾的分部巡视;既有公开的、耀武扬威的行政巡视,也有微服私访的暗地行政巡视.不同的巡视形式有不同的职能,互相补充,使行政巡视的作用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行政巡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防止了违法和乱纪行为,保证了国家政令的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提高了秦汉时期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秦汉制度渊源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炎武在他所著的《日知录》中说:“《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后之文人,祖述其说,以为废封建,立郡县,皆始皇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  相似文献   

17.
秦汉建立了君主专制体制下的顾问官制度,帝王依法在自己的周围设置了太中大夫、中大夫、谏议大夫、光禄大夫、侍中、中常侍、散骑常侍、议郎、给事中、博士等一批顾问官,皆为皇帝钦定,临时差遣,大多为兼职,无办公衙署,在宫廷内或宫廷附近"待诏"或值班,位卑权重,出入禁中,侍从帝王,随时听候帝王的咨询。帝王通过"召对"、"论议"、"集议"等形式,广泛咨询顾问官的意见,充分发挥顾问官的"论思献纳"、"拾遗补阙"的职能。秦汉帝王顾问官还奉诏出使,赈济灾民,班宣风化,举实臧否,了解民情社意,为帝王提供决策信息;又精研儒家经典,撰写历史著作,整理图书文献,探讨历史发展规律,为帝王决策提供政治智慧。秦汉帝王顾问官制度加强了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保证帝王既"兼听"大臣意见,又能"独断"大政,使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权力运作正常有序进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帝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秦汉以后君主专制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秦汉守官制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守官制度,即官吏的试用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任用制度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一、守官制度的建立赵翼《陔余丛考·假守》云:“其官吏试职者曰守”。守官即试任某官的意思。作为一  相似文献   

19.
秦汉廷议制度试析高焕祥秦汉时期。绝对皇权尚未形成,皇帝大权还有些制约。其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有廷议制度.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因而,廷议成为秦汉帝国决策中枢进行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社会大政方针的制定起了不可忽...  相似文献   

20.
宫省制度与秦汉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宫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宫省制度与秦汉政治的关系,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月关即国家”思想泛滥,家政、国政不分状况对秦汉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