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叻报》是新加坡近代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叻报》广告以其庞大的数量和丰富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近代新加坡华人社会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殖民背景下,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给新加坡华人社会带来冲击和影响,其社会生活既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又接受了某些西方现代生活方式,形成了华人移民社会所特有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文教育发展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华文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兴而衰、由衰而盛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美国华侨华人历史的写照。最早的华文教育,是以侨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但随着美国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侨民教育逐渐过渡到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发展成为族裔传统的文化和语言教育。而今后华文教育唯争取认可,融入主流教育之中,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于1899年,经历了创办、发展、复办、繁荣、鼎盛(督查)、衰弱(菲化)、振兴七个发展阶段。目前,华侨华人正致力于华文教育改革,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华文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华文教育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红卫 《船山学刊》2006,(2):222-223
新加坡华文教育从开创华侨私塾崇文阁算起,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从其嬗变的历史轨迹来看,可以划分为开端、兴盛、式微、复苏、振兴五个时期。目前,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人的华文教育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新加坡从殖民地时代到独立建国以来的社会发展变迁中,数百个华人宗乡社团在新加坡社会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将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发展置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中国和亚太地区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从认同形态、组织结构、运作内容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当代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将波及到人类生活的各层面,也对海外华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随着华人活动的全球化,带动华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海外华文教育随之而发生演变。全球化时代必将带来华人的文化整合,华人必须在参与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与各自国家的发展寻求平衡;同时保持民族性,使自身文化的特质进一步明确与突显。全球化也必将带来华文教育的整合。全球化将把海外华文教育带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曾玲 《文史哲》2015,(1):85-105,166
作为东南亚华人社会重要的历史文献,华人社团账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与史料价值。一方面,保留下来诸如应和会馆、应新学校等各类社团账本,是账本所属社团自己建立的经济档案。对这些账本的爬梳、整理、分类与解读,可拓展东南亚殖民地时代华人社团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数字类的账本记录,具有计量学与统计学意义上的"实录"华人社会历史图像的功能,因而能够为反思与推进现有的包括华人移民帮群社会结构、会馆办学、华文教育等领域在内的东南亚华人历史研究提供新资料与新视角。考察新加坡应和会馆、应新学校、海唇福德祠绿野亭、丹容巴葛福德祠等华人会馆、华校、庙宇组织等社团所保留下来的,从1906年延续至1953年的各类账本账册,并结合章程、会议记录等其他华人历史档案,在殖民地时代新加坡社会时空的脉络下,透过对应新学校财务收支运作的具体与细致的研究,不难看出"二战"前应新学校在办学上具有社群化、财务运作制度化与经费来源多元化三个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朱晓文 《理论界》2006,(1):166-167
本文探讨了文化教学在当今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根据该地区华文教育的历史及现状,认为在华文教育中进行文化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汉语的教学,而且也有利于华族自身及居住国文化的发展,而不会影响到华侨华人对居住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1819年新加坡开埠后,基督教宣教工作随之展开。1949年以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可以发现,影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来自中国、西方差会和新加坡华人社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曾玲 《文史哲》2006,(1):14-21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的民间信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课题。本文从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切入,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研究个案,考察跨境“分香”的祖籍神明如何在新加坡移民社会环境下“定居”即“再社群化”,与建构新加坡华人社群“祖神”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承载着祖籍原乡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对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内部社群认同与整合的意义,以及历经从移民时代到本土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沉淀,“祖神”逐渐成为当代维系华人与祖籍地关系的象征符号和“祖籍认同”对象的历史演化。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和华人与祖籍地互动关系中,涵盖了祖籍地和移居地两方面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将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和动态发展的文化纽带持续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 1期李国梁 近年来华侨华人经济问题研究的进展和思考 ( 1)………………………………………………………陈衍德 ,任 娜 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族际关系演变新探 ( 9)…………………………………………………周聿娥 ,曾品元 战后国际局势对新加坡华文教育演变的影响 ( 16 )  相似文献   

12.
1  新加坡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坛 ,特别是东南亚华文文坛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 80年代以来 ,新加坡华文文学开始走向世界文坛。许多作家 ,如尤今、王润华、周颖南、黄孟文、田流、骆明、流军、淡莹等等 ,他们的作品先后在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并引起了读者与评论家的注意。新加坡华文文学这一变化 ,是和新加坡华文作家、新加坡华文文学团体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华文文学团体之一的新加坡文艺协会 ,在骆明会长领导下 ,立足本国 ,放眼世界 ,为振兴新加坡华文文学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新加坡…  相似文献   

13.
耿红卫 《船山学刊》2007,(2):203-206
华侨华人在马来西亚创办华文教育的历史,是一部血与泪写成的斗争的历史。华人华侨通过争取公民权和教育权的一系列斗争,逐渐在马国立稳了脚跟,创立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办学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华族优秀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战后国际局势对新加坡华文教育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65年新加坡独立 ,鉴于当时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东西方冷战的制约 ,新加坡采取了追求认同东南亚、认同马来亚、迅速“脱华”的政策。华语虽是新加坡多数民族———华族的母语过 ,但新国家领导人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考虑 ,未将华语定为国语 ,华文华语的使用价值每况愈下。 2 0世纪 90年代后 ,国家重新重视华文教育 ,采取各种措施 ,提高母语教育水平 ,但华族的母语教育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1819年英人莱佛士开辟新加坡以来,华籍劳工不断涌入。从1931年以后迄今,华人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75%。从而可见,新加坡由贫穷渔村发展成为富足繁荣国家,华人贡献殊大。 是什么因素促使华人有如此表现?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早期华人绝大多数是文盲与半文盲,但一直生活在传统的儒家伦理社会中,潜移默化,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已成为他们的生活指导原则。比如勤劳、俭仆、安分守己、知耻守信用等美德,都是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本着这种美德,华人披荆斩棘,任劳任怨,终于把这块沙漠变成绿洲。 时至今日,由于国际贸易频繁,工商业发达,英文成为强势语文,受英文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越大,华人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考验。西方个人主义、自由民主思想与东方社群主义、社会利益在个人利益之上的价值观起冲突。 只有灵活地取用中西文化之长,改进华人传统文化中的保守性,继续推行双语教育,定华族文化节为常年活动,以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进而谋求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华人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在二战前已获得相当大的发展,战后初期由于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受到中国成为战胜国“五强”之一的巨大鼓舞,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华文教育在各国华人的积极推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盛况。据统计,i954年海外华校总数达4000多所,其中95%以上在东南亚,而以马来西亚和印尼最多,各达千所以上。可是好景不长,随着50年代东南亚各国民族政权建立后,自50年代后期开始,这些国家都强制实行“民族同化”政策,而“教育同化”则成为首当其冲。在急转直下的“同化”政策的冲击压制下,使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骤然衰落,直…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语文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 ,新加坡为了守住本民族的文化根基 ,对其语文政策进行了调整。首先 ,双语制的调整 :不再强调国人对英语的认同来加速国家一体化的进程 ,而是强调母语的学习来传承民族文化和亚洲价值观。其次 ,华文教育政策的调整 :由以前压抑华文教育转向大力提倡华文教育。这种转变既有文化上的原因 ,也有经济上的考虑。不过 ,提倡华文教育并非是要用华文取代英文 ,英文的主导语文地位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与政治态度:新加坡三大族群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下,新加坡的公众价值观调查(WVS)数据表明,新加坡的华人、马来人和印巴人的社会资本存量有明显的差别,而且社会资本对于新加坡3个族群的政治态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华人文学可以分为侨生文学、华侨文学、华文文学三个阶段,这种分期主要以华文作家的身份及身份意识的转变为基点,同时也概括出华人文学在印尼的发展历程 印尼华侨女作家兼画家蒋萸棣是这一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例,本文即从其诗歌出发来分析其"漂泊者"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华语运动是当今全球化浪潮下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案例。通过改造华族社会的语言习惯,华语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华人文化认同意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华语运动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极具新加坡特色,为华人提供了文化认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