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巴克莱非物质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认识论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并非仅仅针对洛克的唯物主义学说,而是直接指向“怀疑主义”;它涉及到巴克莱对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肯定了认识主体性思想;内含于该命题中的主体性思想,有其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洛克哲学中表现为“观念”的表象论性质问题。该问题讨论的是洛克所说的观念到底是心灵知觉的对象还是心灵知觉的行为?或者说,洛克在观念的性质问题上是表象实在论者(间接实在论者)还是直接实在论者?问题的核心是洛克的观念是否是知觉之幕?是否是心灵认识外部世界无法逾越的第三者?纵观学者们对该问题讨论的历史,可以将这一问题进一步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洛克的观念是不是实在对象?第二个层次是,如果洛克的观念不是实在对象,那么洛克的观念还是不是心灵知觉的直接对象,洛克还是不是一个表象论者?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当代洛克哲学研究中仍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畏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4,7(6):F002-F002
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认识本质问题、认识过程问题、认识主体性问题、社会认识论问题等讨论和研究,我国哲学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但存在着客体认识论或主体认识论的片面化倾向,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质的理论探索和科学把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体性原则是以人的内在尺度为核心去认识、改造客体,使其满足自身需要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原则是以物的外在尺度为基础去认识、改造客体,使客体主体化的原则。主体性和客体性原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立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既是主客体产生对立的根源,又是实现主客体统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可以说就是以人的认识论为主题的,这几乎是洛克及其时代最需要解答的课题之一.对认识论来一个彻底评估,同时表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最终意图是要进一步探讨整个人类的知识的起源与范围,这样为以后的政治哲学的道路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欧洲,洛克是一位认真、细腻地考察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家。他在其代表作《人类理智论》里,一方面,提出不少耐人寻味的认识论课题,启发人们去进一步思索,对认识学说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自然科学发展条件的限制和作者本人经验论、机械论思想的影响,又发表不少错误意见,使他陷入严重的思想混乱中。因此,细心地剖析、全面地评价洛克,是颇为重要的。本文只就洛克的物质实体观念,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自从十六世纪着重研究认识论以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基本上都采取反映论的原则。从笛卡儿的反射观念、洛克的白板学说,直到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信号系统学说,一直被当作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的理论。按照反映论的原则,首先承认被认识的对象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相似文献   

8.
认识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认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反映的客观性而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在一些教科书中,对认识主体性阐述得很少.因此,对于什么是认识主体性、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认识主体性等理论问题,不甚明确.近年来,学术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对于正确认识上述问题是有益的,但在讨论中出现一种片面夸大主体性的错误倾向.把认识的主体性与能动反映论对立起来,把能动反映论等同于直观反映论.我们认为,研究认识主体性不是为了否定能动反映论,而为了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充实.为此,必须正确理解辩证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认识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存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反映?从现代系统论来看,所谓反映,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17世纪末认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洛克的语言观及其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洛克的语言观建立于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洛克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并非是直接的;洛克的语言观对于正确认识翻译的实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认识本质问题、认识过程问题、认识主体性问题、社会认识论问题等讨论和研究,我国哲学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但存在客体认识论或主体认识论的片面化倾向,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质的理论探索和科学把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康德的先验论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试论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章苗定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主体在认识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主体性问题的是康德。从康德提出先验论一直到皮亚杰的“发生认...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与康德主体性思想之比较崔永杰一肯定主体因素尤其是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贯穿于康德的批判哲学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之中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就这一思想的提出而言,二者都是针对经验主义认识论的。然而,仔细分析他们对经验论的批判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对康德的"自然"范畴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解析康德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康德认为:自然就是"经验的一切对象的必然的合乎法则性"。康德对"自然"范畴的界定,充分彰显了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其批判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对其后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辟了人类哲学认识论领域研究的新视野,使得我们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哲学主体性思想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理论来源,对当代哲学领域内认识论研究仍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康德哲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他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颠覆了传统哲学的思维模式,将认识对象依据认识主体而转移的思维模式确立下来,使以往独立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依附于一种主体性的理论,开辟了先验认识的道路。这一颠覆,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面貌。颠覆亦是理性的一种回归,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依其职能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5.
洛克是西方哲学史上系统批判、研究人类理性的第一人。他将人类认识的范围完全限定在观念的范围内,把作为事物属性之基层和支托的实体、作为各种可感性质之内在根据的实在本质以及超出感觉经验之外的过于遥远和细小的事物一概视为人类理智之外的对象。洛克之所以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既与其在认识论上坚持经验论密切相关,又与其在本体论上坚持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分不开。洛克哲学的不可知论思想开近代反形而上学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洛克“反省说”辨正马云泽在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他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份,或者说它是洛克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向唯心主义的让步和妥协。马小彦主编的《欧洲哲学史辞典》、罗森塔尔等主编的《简明哲学辞...  相似文献   

17.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主要是他在探讨认识发生发展的机体根源和心理根源时体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建构作用。鉴于国内对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多有比较研究,但智仁相见,观点迥异。因此,本文在评论皮亚杰该思想的同时,比较分析了其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代表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它与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对于发展能动反映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这个理论尚有不少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研究,基本上是以牛顿力学的线性思维模式为背景的。其特点是立足于物质客体,以客体为轴心,以客观性为认识的根本原则来研讨主—客体关系,从而把物质如何向意识转化的问题即认识发生发展的宏观外在机制作为认识论研究的中心。现代科学与社会实践的发展,日益暴露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研究的局限性,迫使我们的哲学认识论研究作一次视角的格式塔转换,或如库恩(T.S.Kuhn)所说进行一次“范式”的革命。弘扬主体性,强化对认识的主体性研究,就是学术界对当代科学与哲学认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重新审度后作出的抉择。但是,对于哲  相似文献   

19.
洛克的符号学包含观念理论和语言理论两部分,构成了洛克意义理论的完整结构。符号学是为他的认识论服务的,有必要在认识论视域下图示洛克符号学中的三重标识关系及其与认识论的关系。知识不同于真理。在知识层面,观念标记的缺陷和语言标记的参与会导致不可知域的形成。在真理层面,以观念标记构成的心理命题则因无法彻底摆脱以语言标记构成的口头命题的影响而与后者一样不易成为真理。观念标记在自我心中实现理解,而语言标记则在主体间摧毁人类理解,标记的这种错位性质使洛克的知识体系成为必然性与随意性的矛盾体。洛克符号学中的矛盾特性预示着现代符号学的困境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是交互认识论,强调了“干-群”双主体之间的对等性、互动性和主体性原则,因而彰显了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摒弃了主客体对立的认识论思路,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与本体论、辩证法上相一致的表达。通过交互认识,领导与群众形成共同知识与共同信念,在一个不断信息更新、信念修正、信息域和知识域增大的动态过程中,实现领导与群众的利益与责任的一致、手段与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