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现代社会消费模式发生了质变,那就是符号消费的产生。符号消费逻辑运作的前提是物必须成为符号。在物的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交互运动中,物具备了符号价值与社会意义。因而消费体现为复杂的、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消费并非与他人无涉的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关乎他人的伦理行为,关乎他人的生存资源、他人的感受、他人的权利。在符号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主体不断趋于精神性的自我实现,破坏并也生成着新的伦理文化,解构并建构着新的社会伦理关系与结构。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学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传统伦理是一种近距离的伦理,是他人在场的伦理;而生态经济学倡导的是一种远距离的伦理,是他人不在场的伦理.这一特点决定了实现生态经济的根本途径只能是人对自身进行自觉的伦理约束,是人自身以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来审视、限制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达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人的内在利他主义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外在行为上对他人的公平与正义.生态经济学要求的对人自身利益、需要的限制只能通过人的自我限制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生态经济的关键在于人类自身内在道德境界的提升.生态经济学主张经济发展的伦理关切是人的感性生存;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道德理想是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新闻图片的价值要素包括新闻真实、新闻伦理、视觉真实、视觉伦理、视觉审美等方面,各价值要素之间存在不协调关系。其中后三者是在现代传媒环境中凸显出来的价值要素。视觉真实是新闻图片是否值得被传播的阈限;视觉伦理是富有弹性的、可变度较高的价值;视觉审美在三大价值中被研究最多、最细致、最富有弹性,也是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最为熟悉和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面,也是受众在阅读图片时最为关注的因素。只有克服视觉真实与新闻真实、视觉伦理与新闻伦理之间的不协调,新闻图片才能成为独立的、有效的传播品类。  相似文献   

4.
"城乡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孙惠芬绕不开的一个写作主题。面对城乡变迁中出现的颠覆传统伦理的变化,作者凭借自我经验与对他人生存状态的体验,并通过把握自己情感反应来对传统生存伦理和现代经济理性之间的纠葛,血脉亲情弱化和孝道伦理变迁,做出关注具体情境的关心关怀式的情感书写。女作家孙惠芬就此亮出了一种具有关怀伦理思想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伦理是伴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从社会工作伦理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道德阶段、价值观阶段、伦理理论和决策阶段以及伦理标准和风险管理阶段。社会工作的伦理演变展现了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伦理到职业伦理和专业伦理,由德性伦理到责任伦理的发展特征。社会工作伦理研究与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工作伦理将更加凸显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指导价值,更加注重伦理境遇对伦理决策的作用,更加突出助人自助的伦理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伦理是关注行政组织及其成员活动的道德规范,责任是行政伦理的关键,责任性的冲突是行政伦理困境的最典型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向不为人关注的监狱伦理冲突也不断呈现,监狱及其组织成员也时常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行政伦理的责任及其冲突的角度,简要分析当前我国监狱的行政伦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爱始于差异性,而非同一性。现代性伦理从主体性出发,寻求清晰性与自由,将爱的内在矛盾性视作一种疾病,采用"固定"和"漂流"的策略去克服它,以规则与自由取代情感冲动与责任,最终却将真正的爱导向死亡。以列维纳斯为代表的后现代伦理学家从他者的绝对异质性出发,强调爱的非对等性和责任。他者的外在性是伦理的源头,外在性的进入使得主体自身性被打破,爱才得以可能;对他者的欢迎是去质问我的自由。真正的爱是一种自我的让位,是由"以自我为中心"走向"以他人为中心",是"成为他人的人质"。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是现代性原始情感和责任缺失的背景下的一种回归,它试图探寻在主体性、理性和自由这些概念之前人类原初的伦理经验。这种"伦理的伦理"构成了罗尔斯和哈贝马斯这类伦理"立法者"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承认问题是当代哲学社会学的重要问题。与黑格尔之后的社会承认理论强调自我通过他人的承认而获得自我意识不同,列维纳斯提出了一种被动的非对称的承认概念,主张自我在承认他人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意识。承认是一次被动的形而上的冒险,其本质是对他人的无条件的尊重与责任。列维纳斯通过对他人的无条件的尊重与责任而将承认概念导向了伦理的至善性与神圣性。承认他人是困难的,但它是人成为伦理性的人(而非理性动物)的必经通道。  相似文献   

9.
黑客,是当今互联网上一个最为敏感的现象,甚至在网络世界中弥漫着一种谈“黑”色变的情结。人们不断的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法律、伦理层面关注黑客,关注网络安全。而对黑客现象以及黑客伦理的探讨,在一定的程度上无疑可以促进黑客现象的规范和健康发展,促进黑客伦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出于发现案件真实的需要,当事人往往需要就自己秘密保有的技术或经营信息进行举证,导致其商业秘密被他人知晓,从而使商业秘密面临被侵害的危险。调整发现案件真实与保护商业秘密之间的冲突是立法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日本法律在其保护知识产权的不断努力中,逐渐形成了由各相关法律配套组成的知识产权诉讼的秘密保护制度。我国的知识产权诉讼的秘密保护还相当不完备。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迫切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诉讼秘密保护的研究和立法。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它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而且也是其重要理论主题。习近平的实事求是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唯物论基础。习近平同志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突出地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与辩证方法的统一,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也体现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注入新的理论内涵,而构成这一思想路线的各个方面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内在统一的;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也是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制胜法宝;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在他看来,要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实事",同时还必须深入探索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为了人民利益而追求真理、修正错误。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即求真务实,并把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具体化为"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强调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作风建设的重点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由此不仅继承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思想,而且赋予实事求是的"实"极为丰富的新内涵,同时还将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建设视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点内容,实现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学地理空间可以分成现实空间、想象空间与心理空间,简称为文学地理的三重空间。《城南旧事》通过现实空间、想象空间和心理空间的交汇融合将英子从六岁到十三岁这七年间的外在景观与内心情感编织在了一起,揭示出英子伦理主体性建构方面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给读者留下无尽的联想。三个空间中穿插着多个伦理结,如英子和秀贞,英子和宋妈,英子和小偷,英子和妞儿,英子和兰姨娘,英子和父亲等,多角度展现了英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和作出的伦理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英子的伦理观日趋成熟,伦理意识逐步增强,道德品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致良知”教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其讲学的立言宗旨,又是王门诸子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思想纲领。20世纪以来,关于“致良知”教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哲理诠释与精神信仰两种不同诠释路径。反观20世纪以来阳明“致良知”教的两种研究取径,都不可回避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成德成人。成德成人的德性教养既是儒学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更是阳明“致良知”教的本旨意涵,其意义就在转化个体生命情感、精神意志的过程中显现出人人本有且知是知非的良知。在成德成人的基础上,哲理诠释的路径蕴涵着精神信仰的价值追求,而精神信仰的路径又表现出哲理诠释的普遍性面相。这既关涉如何体贴阳明哲学的真精神,也向当代儒学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诠释儒学传统价值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北宋时期就产生了具有一定程度现代契约伦理色彩的共同体组织——乡约。不过,“乡约”这种契约伦理共同体跟现代以个体权利为本,通过契约缔结的社会组织有本质的不同。“乡约”旨在提升个体德性,以便将个人更好地收摄进家族式群体生活方式之中,而不是让个体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体。因此,入明后,“乡约”即被君主专制权力所利用,成了官府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和牢笼人心的工具。于是,“乡约”这种具有一定现代契约伦理色彩的共同体组织终究没能发展壮大并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性转型。探明乡约的契约伦理特性及其产生、变异的原因,有利于推动传统伦理形态的现代转型,有利于提升当代中国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化书》乃五代时期道教之经典,其中颇为丰富之伦理思想竟为学界所忽视。它视角独特地从生物学上寻找人类伦理之源;痛斥当时道德堕落之状况;认为伦理教化之根基在于帝王无为寡欲,清正爱民;其实施策略即为与民同甘共苦,倡导平均,厉行节俭;其伦理理想则为由人人平等而至天下大治。这是融儒家、佛家思想于道家之中的伦理创新,是中古道教伦理思想之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6.
“善”是伦理学的首要概念。西田几多郎关于“善”的研究颇具新意,从与摩尔的比较来看:善可否定义?西田认为善是纯粹经验状态下意志的发展完成,也是知情意合一、主客相融下的人格实现;摩尔认为善不可定义,否则就是犯了“自然主义谬误”。善何以认知?西田认为通过“知的直观”可以认识善,这一点和摩尔非常相似,因为摩尔主张通过直觉来认识善;不过在西田将直观贯彻到底的同时,摩尔却将善事物的认知付诸了经验。善如何实践?西田通过人格的内在统一将个体善与社会善结合起来,以达到“完整善行”;摩尔则通过对快乐主义的改造,通过强调行为产生的效果来处理现实伦理问题。两者的不同集中体现为,西田的理论是一种基于先验直觉的意志论伦理学,而摩尔则是一种带有经验论色彩的直觉论伦理学。两者的比较对“善”的理解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默多克是一位伦理道德哲学家和小说家,“善”是其伦理道德哲学的精髓,“善”是使人彻悟,把握真实,“善”是“己所欲者,施与人。”“善”是“消解自我”,关注“他性”存在,在《绿衣骑士》中,彼得.摩尔是“善”精神的体现者、贯彻者,“善”的精神也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与世界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揭示,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双重演化的复杂的对象性世界,人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个以信息为中介的信息活动过程。从信息活动的视角揭示人类认识过程的多级中介性,以及真理尺度以人的认识中介为参照的具体性、价值尺度以人的有目的性能动选择的相对性,有助于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的中介普遍性,人的认识过程发生的复杂性,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是一个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方苞响应朝廷的号召,选编了《古文约选》,作为国子监教育的教材。坚持以“义法”为标准甄选散文,选取了两汉、唐宋大家的作品,重点选取了韩愈各体散文作品。贯彻以“义法”为原则对韩愈散文进行点评,认为韩愈散文“义法”精湛,源于“六经”,主张学行统一,发展了韩愈散文理论“文以明道”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诸方面来考察崇高美是毛泽东实践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毛泽东的哲学精神表现出“真”与“美”的统一,毛泽东的伦理学思想表现出“善”与“美”的统一,而他的文艺理论则表明了把“崇高美”作为其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