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我国微博用户的激增,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网络队伍,但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网络言论侵犯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问题.在面对网络的言论自由与网络名誉权的权衡时,我国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这一现状无法有效遏制,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对于公众人物网络名誉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在加强网络名誉权立法时应当注意到的问题,以更好地引导网络用户正确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  相似文献   

2.
如今网络的普及,人们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形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传统隐私保护方式已经远远不足以保护现今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形,比如网络个人数据泄露、各种不雅"门"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利益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并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相比之下,我国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却几乎为空白,这使得许多侵犯网络环境下隐私的行为都得不到有效的救济。因此,对我国网络隐私的保护进行研究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一般要经历从选题到采访再到写作的过程,选题是策划新闻报道的第一步。记者要想挖掘到好的新闻题材,就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敏锐地发现新闻点。如何才能做到?笔者总结出几种比较实用的方法:盯紧新热点、挖掘新闻的不同侧面以及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日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肉搜索现象颇受争议,反对派认为其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名誉权,而且充满了网络暴力,支持派则认为人肉搜索事件是公共事件,网民享有知情权,并不侵犯事件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更不是网络暴力。事实上,人肉搜索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道德舆论形式,它直接指向具有善恶、正邪、荣辱等道德评价性质的道德现象,促进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公共空间的构建。这些在互联网上公开的道德现象往往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人肉搜索机制有利于查清它们的真相,并形成相对一致的道德共识,通过对该道德现象进行道德评价,从而实现谴责、制约、监督和引导当事人实施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新闻传播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也随之日益加剧.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由于追求的目标和利益价值差异,所以在行使权力过程中,自然会有矛盾冲突.个人认为,处理隐私权和新闻自由这对私权和公权矛盾时,在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应优先保护隐私权,并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保护公众隐私权,协调二者关系,从而实现两种权利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陈璐 《现代交际》2014,(5):199-200
在高校的资助工作中,存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隐私权的侵犯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权与资助工作的知情间存在现实性的矛盾与冲突。因而,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保障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助的同时,切实保护其隐私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其中一大亮点便是将隐私权纳入到实然法的范畴中,但是,何为隐私权,其概念如何尚未有定论,本文试从语义学角度及现有理论出发浅析隐私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两名相恋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性关系,女生怀孕后,学校以"在校期间违反学校纪律,发生不正当性行为"和"品行极其恶劣,道德严重败坏"为由,对他们作出了勒令退学的处分。但女大学生的父亲站了出来,外扬"家丑",以"定性错误,于法无据"为由,支持两个学生将母校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处分,同时还以侵犯隐私权、名誉权为由,要求学校赔偿损失费100万元。2003年1月16日,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件全国第一起大学生因怀孕被开除而将学校告上法庭的案件。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互联网而享有的个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个人信息资料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在网络时代,侵害隐私权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其网络隐私权保护十分必要和迫切。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实践各有特色,为我国提供了经验。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存在体系不完整、层次不高等问题.为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法律保护、行业自律、技术支持和自我保护等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种种信息流通迅速的现代社会中,部分新闻活动会在有意或无意间不可避免地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导致新闻自由和公民隐私保护权两者之间的矛盾激化,本文着重分析两者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办法。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语篇中要求语言客观、准确、简洁。但是,新闻语篇中也存在不少的模糊限制语。这是因为对新闻报道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可信度,还可以使读者对所报道事件的看法不会受到干扰,保护事件中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使新闻报道者减轻或避免由于报道失误而受到的批评,维护新闻报道者和读者的面子。笔者从语用的视角对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新闻语篇的写作和阅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通过"暗访"等多种方式侵害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并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究其根源,就在于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对立和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与偏差。因此,为实现新闻侵害隐私权现象的消解,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当先行就隐私权侵权行为的免责原则进行厘定。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报道,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的对象。本文通过对新闻报道的概述,总结出新闻报道的特点,并简述了相应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只是追求一种新闻报道的方式"城市生活:首先求证一下,《新周刊》把《传奇故事》评为最会讲故事的新闻节目,是不是说明这个节目形态还是新闻?从播出的内容看它更像一个个的故事,你们当初是如何定位的?金飞:从栏目主创来说,本身我理解是新闻节目。你把它理解成讲故事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两名相恋的大学生,在一次外出旅游中发生了性关系,不慎导致怀孕。当他们所在的学校知道了此事后,以“两人在校期间违反学校纪律,发生不正当性行为”和“品行极其恶劣,道德严重败坏”为由,对他们作出勒令退学的处分。然而,女学生的父亲站了出来外扬“家丑”,以“定性错误、于法无据”为由,支持两位学生将母校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处分,同时还以侵犯隐私权、名誉权为由,要求学校赔偿损失费高达1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电子警察俗称"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在维护交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各种"直播事件"的曝光却引起了人们对自己隐私权保护的担忧。本文对我国电子警察与公民公共隐私权进行分析,系统论述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公民隐私权公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人肉搜索"作为后起的新兴的网络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很大,尽管"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侵权问题。强化对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成为社会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对于广大的新闻学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新闻语言运用能力,拥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够更好地在以后的新闻工作中,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新闻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遵循的要诀是"七分跑,两分想,一分写",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一分写,精准而生动的新闻学文字表达,能够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本文针对如何培养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庆 《现代妇女》2014,(4):106-106
侵害公民隐私权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属于民事权利,为私权。由于民事法律中没有条款保护隐私权,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非常普遍,侵害隐私权的案件呈上升趋势。文中结合我国对隐私权的含义和范围,隐私权的立法缺陷,隐私权的认定及法律保护与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法律思考,而强化隐私权的保护是现代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的叙事视角是指记者讲述新闻内容的角度,对一则新闻报道选择适合的叙事视角极其重要,叙事视角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决定新闻报道在新闻世界里的独特地位的高低。随着新闻传播方式向多元化发展,新闻媒体世界竞争愈来愈激烈,与此同时,获得独家新闻的机会也大幅度减少,对新闻记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基于此,怎么写新闻报道已经变成记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于现代新闻记者怎么写新闻比写什么更显得重要。因此,新闻记者必须掌握选择叙事视角的艺术,对叙事视角进行精心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新闻世界里独家新闻的地位。本文旨在分析叙事视角的含义,探讨其特点,指出相关新闻报道选择叙事视角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