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心是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翻译家。她以"阅者为中心",以"顺"为首要原则,赞颂女性,提高女性地位。本文重点研究女性主义对其翻译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大胆地披露了女性真实的生命感受,以坚定的女性立场表达自己、发现自己、解放自己,展现了女性在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下极具叛逆性的一面,展现了女性"性"与"爱"的意识觉醒,通过"莎菲"构建了一个敢于正视内心真实想法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莎菲女士的日记》于今日仍然有其极具震撼力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作家群体涌现,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谌容便是其中一位。她以女性的身份看待社会和生活,构建女性写作空间,在创作中充分的展现了女性意识,《人到中年》是其代表作,体现了谌容对女性意识的思考和反省,有很大的进步性,同时也有些暗色。  相似文献   

4.
语言性别变异体现词语的运用和发展情况,也反映社会心理。探究其研究现状可为语言学发展提供构词法、语用的借鉴。"娘炮"是现在社会上的一部分带有女性气质的男性群体的指称,也同时代表了一种个性意识。从"娘炮"一词的相关情况和与"女汉子"的"对称"与"非对称"情况可发觉社会话语导向与男权意识的"指挥",窥察到古代女性地位受到压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胡丹 《职业时空》2010,(1):125-127
斯皮瓦克从西方女杈主义运动出发,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介入对后殖民主义翻译问题进行探讨,其女性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而作为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翻译家,冰心颂扬母爱,歌颂女性本身的美丽和力量,凸显女性的伟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意识。  相似文献   

6.
王娟 《现代交际》2015,(2):61+6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朱虹1981年在《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女性主义之后,我国女性作家的文本开始发生变化,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的出现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女性写作"的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她创作了很多作品,如雯雯系列,还有"三恋"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女性意识,然而作家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代表中的一员。文章试从"三恋"对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小说《冬天的骨头》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美国底层社会的蛮荒与韧性。小说以女主人公芮寻找父亲为主线,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主义意识下的"爱与自由"的主题,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男人的书"。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悲剧生活与当时所处社会下的男权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对女性人物的负面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态度。虽然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但是女性主义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9.
柳永所处之时,正是宋词繁盛时代。作为我国第一位职业词人,柳永以其对女性形象的多样化表现和超越传统的女性观点,开创"俗"词中的一股清新之气。本文对柳词传递出的女性思想观念,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觉醒,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女性学价值进行了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早期作品《霸王别姬》策略性地从传统的男性中心历史叙事突围出来,以现代女性视角重新感受与书写历史,体现女性书写者对男性中心历史叙事的消解与女性意识基础上的历史想象,在时代语境下赋予小说女主人公虞姬一定的女性自主意识。这一意识的萌芽与走向通过对虞姬心理与行为的描写,以及赋予黑夜与月亮意象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来,含蓄而清晰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刘羽荣 《现代交际》2014,(12):80-80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成功塑造了一个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并且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既定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世界,宣扬了女性的反抗意识和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的民权运动,引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崛起。处于"边缘的边缘"地位的女性,开始加入到争取民主权力的社会大潮中来,以此来抗争种种强加于身的定型化偏见。在这一冲击下,当时的美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全面的社会、文化和根本价值观的危机"。苏珊·桑塔格在《火山恋人》中,塑造了凯瑟琳和埃玛两位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尽管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埃玛敢于摆脱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强调自我主体价值,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体现了民权运动之后妇女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期,我国涌现了大批伟大的女政治家和领导者,"女性参与"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历史证明女性领导者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岗位中加大女性比例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女性职业对社会和团队的作用,总结出增加女性职业比重的必要性,对当今行业中女性存在的不公平对待现象进行阐述,从政策支持、社会认可、意识提升三个方面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佟振保与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作为情妇的"红玫瑰"娇蕊,以及妻子"白玫瑰"烟鹂,她们都在振保身上倾注了大量感情,在恋情中卑微妥协,甘愿牺牲,而振保爱自己更胜他人,最终还是负了这两个女人,三人为爱身陷囹圄,不得善终。小说生动地呈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婚姻状态,对这两位女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大量着墨,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女性在男权意识统治的社会下生活的困境,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本文就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谈谈其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呈现独立新景象,这使其在家庭中民主与平等的意识更加强化。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身份、角色及责任的多重性使女性成员面临着一系列冲突与困境。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女作家王海鸰,一直以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关注着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全景式地展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惑、痛苦和挣扎,充满了对女性在市场经济社会处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避孕失败引起的意外怀孕是女性的头等"心腹大患"。很多女性的避孕意识比较弱,对于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也缺乏了解。上海计划  相似文献   

17.
苑赫 《现代交际》2012,(7):75+74
女作家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超越“自我”的理想意识和风格各异的独特意识,表现了她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小说创作特点,也表达了她清醒、深刻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黄韦娟 《职业》2017,(14):120-121
从舒婷的《致橡树》引申,体察中国女性写作高扬的女性意识:经历"婚姻围城"和"事业围城"与男性二元对立消解而逐步趋向孤独地回归"自我城堡",逃入女性隐秘世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们在授课时可以大胆跳出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是一位能够驾驭多种题材、始终充满活力的具有丰富潜力的女作家。她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性观念的颠覆,是女性意识觉醒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标记。"三恋"中,她把性爱置放在婚外恋关系中探讨女性身体欲望,让性爱回到自然状态中寻求一种两性的平衡,从而完成了对浪漫爱情叙事中无视女性主体感受的爱情神话的消解。  相似文献   

20.
秦露馨 《职业》2014,(12):182-183
本文以莎菲和林道静为解析对象,比较《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青春之歌》中对女性爱情意识的描写,从以她们为代表的中国女性的感情历程和对待爱情态度的变化着手,论证革命对女性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