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地域     
<正>费孝通先生笔下曾经的"乡土中国"如今正在飞快地变成"城市中国"或是"全球化的中国",这样的景象总会使知识界产生焦虑,我们总会担心将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乡土。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我们到底能否守住乡土和田园,而是我们的社会还有几分自己的文化自觉。如果将"乡土"当成一种自觉的文化态度,我们则有可能在全球化的冲动中反思自己现代性发展经验与知识积累的不足,直面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建构相对于西方模式下本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乡土文化是乡村力量的重要源泉,是乡村力量凝结的粘合剂,是承载乡村力量的火炮架,是我国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以及扶贫治贫的巨大文化资本。乡土文化力量的振兴就是要分析乡土文化的现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移风易俗、批判继承,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保护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积蓄乡土文化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因而乡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在此背景下,我们的乡土文化也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机遇,新的历史挑战,对于乡土文化的探索与建设,对其价值的再定位、再更新、再塑造、再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出的新的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与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相结合是乡土文化力量再生长,再次振兴、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鹏  丁维 《现代交际》2012,(12):34+33
借助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对中国现代农村社会现状进行反思,中国传统农村属于礼法社会,现代社会需要农村转型为法治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乡土中国》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研究精彻,本文主要借助于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的重点理论从农村中独特的乡土经济、乡土政治两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结构+习性+实践的组合体系为分析工具,解析出在当下,传统乡土体系保护、再生与发展的关键是传统乡土原有社会结构投射下的物化的空间控制机制的延续与新生。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因循传统乡土空间控制机制的血缘性与地缘性特征,发现并发展出具有乡土质感的重复同构型空间控制模式,并将之贯彻到当下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简介中国的社会史料积累丰富,开展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大有可为。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王日根撰写的《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是目前乡土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作者选择了明清基层社会中最能体现社会变迁与社...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曾经着力去描述过的乡土中国在今天的巨变,绝不意味着乡土社会真正的消失与瓦解,只要人类还必须从土壤的种植中获得赖以为生的食材,乡土社会的消失就只可能是一个现代人编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本文由“乡土社会与工商社会”“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引出对法学研究中“进路”的思考,进而引发作者对乡土社会发展的思考,从而得出进入“工商社会”的中国,依旧是“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8.
《乡土中国》是论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经典著作。将乡土社会的基本面貌概括为一种推己及人的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模式与文化传统和一种从容变动的社会演进与权力继替,着重介绍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的相关概念,并借助四种类型的权力划分理解不同的社会秩序及其变动状况。最后,将对书中论述的社会转型阶段出现的基本问题进行归纳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是著名的文化大省,乡土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量。乡土文化是考核一个城市文化传承、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的基点。本文对乡土文化品牌的内容和必要性进行了剖析,并就乡土文化品牌创新策略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毅 《职业》2010,(35)
技校生是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偏激,缺乏人生目标.而乡土美术恰如春雨,可以净化、滋润技校生的心灵. 一、乡土美术的内涵 "乡土美术"中的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人们出生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由于长期的居住和生活,人们对该地产生了特别深厚的感情并受其影响."乡土"的概念范围通常会随环境、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对于宁海人来说,宁海是其乡土;当人到了外省,宁波则可算是其乡土;有一天他走出国门,则整个中国都可算是其乡土.但是,一般意义上的乡土范围最小可具体到乡镇,最大不超出省.因此, "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孝是中国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传统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是人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老人是集经验、知识与权力为一体的权威形象,他们居于村内及村际社会网络的关键位置并占有大量社会资源,在村庄公共秩序的维持、大事小情的处理等方面居于核心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贫困文化一度成为农民工无法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藩篱,这种表现值得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民工的贫困文化与阶层再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生活观、教育观、乡土观和教育观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孝是中国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 传统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是人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老人是集经验、知识与权力为一体的权威形象,他们居于村内及村际社会网络的关键位置并占有大量社会资源,在村庄公共秩序的维持、大事小情的处理等方面居于核心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默顿中层理论的分析,文章首先在提出中层理论具有可操作性和过渡性两大特征及其具备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指出建构中层理论这一理论类型的核心路径:逻辑与经验的统一。再次,文章结合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具体地分析了建构中层理论的逻辑与经验的统一路径如何得以实现。文章最后指出,社会研究过程中方法论与实践操作之间总存在隔阂,达至逻辑与经验的统一并未易事,仍需学界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5.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与合作的基础,乡土社会原本有着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信任体系。转型期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价值观念的重塑对社会成员间的信任模式造成深刻影响。本文从乡土社会入手,通过与转型期社会的比较,分析信任模式的动态变化及其潜在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也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沈阳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沈阳市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用国家发布的统一课程,实行统一的课程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社会实践活动,完善中学英语乡土资源课程开发支持机制,构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库,创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沈阳市中学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谢俊丽 《现代妇女》2013,(12):I0064-I006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中国共产党接受,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具体社会条件具有这样的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作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法律实践,需要理顺中国革命和法律的关系,需要明确革命胜利后,是否需要法律以及需要的程度,还需要正确认识中国法律的性质问题。本文我们将就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内涵展开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8.
孙祺祺 《现代妇女》2014,(6):119-119
通过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的《无讼》篇中描述,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的就是对诉讼的厌弃,这也是中国传统法律价值取向之一的息讼、无讼的追求。为什么中国会有着如此浓厚的息讼、止讼精神呢?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占江 《社会学研究》2023,(4):74-95+227-228
在费孝通著述中,“乡土”既是作为对象的显性存在,亦是作为方法的隐性存在。前者饱受关注,而后者尚待阐发。本文认为,作为方法的乡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规范层面,以乡土所孕育的中国文明为价值基准由内而外地想象和擘画世界理想图景;二是在经验层面,以村落、街集和乡镇所构成的乡土为经验基地自下而上地观察和理解中国现实图景。由内向外和自下而上相互交织,共同构成理解中国的内在视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我们通常所说的孝道主要指儒家孝道。儒家孝道涵盖了一个人从家庭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道德行为规范。面对儒家孝道思想,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儒家孝道中精华的部分,舍弃其糟粕和不适应的部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了解儒家孝道内涵并运用儒家孝道思想中精华的部分来解决现代家庭养老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