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诗大序》是先秦以来诗教传统的延续,奠定了中国诗歌的"诗言志"传统,高度概括了诗歌创作内容、方法、意义与社会功能,对后世的诗学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文化都是诗意的.诗歌是以最精练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生活的文学样式.中国自古就有"诗言志"的说法,毛长苌在<诗大序>中写道"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也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经怨".在诗歌中,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因素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所以诗歌自古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3.
闫永明 《职业》2013,(18):122-122
中国的文化教育向来有"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因为有所承载,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才十分厚重。现今的中职技术学校就业班的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相应的承载,才能让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厚重而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童培 《现代交际》2012,(10):111+110
马克思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问题。本文以"异化消费"理论为线索,通过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解决当代社会消费问题的研究,从而反省我国社会进程中的物欲膨胀和拜金主义问题,对于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5年"两会"期间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热点议题之一,继"两会"后,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随着生态问题的逐渐升温,关于高校生态德育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高校生态德育属于比较新颖的提法,各个学者的研究内容也各有侧重。本文主要从高校生态德育的来源及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法式研究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提出了造园"有法无式"一说起,已经广泛为园林学界所接受。在其他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中,还可以看到"无法而法"、"一法多式"等说法。本文试图梳理"法"与"式"的词源、含义,剖析有关学者对"法"与"式"的表达,探讨中国园林法与式的关系,以期促进对中国园林法式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问题几乎困扰了我们一个世纪,该问题是1898年张之洞为"会通中西,权衡新旧"所提出。一百多年过去,在中西文化关系上,反对它也好,支持它也罢,我们的思维似乎一直没有走出这八个字的"体用模式"。上个世纪末,一个文化老者声称"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于是中国文化行情渐长,甚至有学者要用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在法兰克福学派眼中,是一种非文化、反文化或虚假文化。"文化工业"这一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概念集中代表了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的大众文化观,也成为中国学者引用最多的术语。而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操纵化、单面性、强制性等这些由"文化工业"衍生的语词也经常被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所套用。  相似文献   

9.
佚名 《伴侣(A版)》2010,(7):38-38
正"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曾到中国讲犹太商法的这个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意思。这个学者名叫手岛佑郎。讲坛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搭建。他讲的题目是《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此篇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非本刊导向,读者自有公论,本刊编辑部希望能有更充实的论据,来博弈"中国环境威胁论".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要,对世界格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国家、学者和政客从"恐惧"、"嫉恨"、"担忧"、"遏制"等不同角度,炮制了"中国威胁论",给中国和平发展增添了巨大障碍."中国环境威胁论"是"中国威胁论"在环境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环境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物质资源,也是国家综合实力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球性,倍受各国关注.因此,"中国环境威胁论"的鼓惑性和危害性甚至超过"中国军事威胁论",不能掉以轻心,驳斥和消除"中国环境威胁论",成为中国有关部门和学者重要任务之一,必须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30日,"中国NGO互动网"就"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在线交流.在谈到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哪些严重问题的时候,有学者直言:"中国慈善会严重影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这一发言一经出现,立刻引起网民和慈善工作者的关注,并对实际工作发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中国化不仅仅是近些年我国人民所追求和向往的,也是一种文化和习俗的自然形成。西方哲学中不仅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还有一些人性与民族意识的学者论,西方哲学中国化不会局限于中国学如何去学习西方学,也不会妨碍中国学的进步和发展。西方哲学中国化和西方哲学的研究理论更崇尚的是站在高维度去展望世界,进而使得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能够具有更多的自信。下面笔者将会针对"中国化"表述方式的历史根据以及有关具体的"中国化"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最后对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思想成果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一直都很热闹,以房地产专家身份出来演讲的经济学家、学者也出奇的多,那么,有没有真正客观、代表第三方立场的经济学家、学者?对这个问题我认真想了许久,觉得答案只能是"不知道"。你或许要指责这个回答的圆滑。但是,如果我的回答是"没有",肯定要得罪一批专家、学者;如果我的回答是"有",那就必须列举出他们的名字来,这同样  相似文献   

14.
在伊斯兰教义学的诸多命题中,真主的属性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其中尤以"传述性"属性问题的争议最大。在这个问题上,不仅逊尼派与其他派别之间存在严重分歧,逊尼派学者之间也存在持久而激烈的争论,并严重影响逊尼派穆斯林内部的团结与和谐。本文在对罕百里、艾什尔里和马图里迪派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三派学者之间分歧的性质做出如下判断:关于真主属性问题的分歧是允许不同意见存在的学术争鸣而非不可调和的教派矛盾,不应当成为影响穆斯林内部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罗东 《城市观察》2015,(2):158-166
"中国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已走过六十年历史,期间经历了若干次的研究范式反思与重构。但关于中国常被集体性解读为单一性的"乡土中国"这一现象仍未提升到这些反思或重构的学术中心,城市或城市中国是不在场的。它的话语逻辑,仍是西方以及西方学术界对中国研究的霸权。当下,城市拆迁与业主维权等有关城市化运动的两幅图景正在重塑"国家—社会"关系,但遗憾的是,"国家—社会"这一理论框架在海外中国研究中又遭受到了质疑。相对于已形成研究路径依赖的西方学者来说,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城市化运动在学术上更敏感,将是找回中国研究主体性的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16.
有奖征联     
笑尘 《老年人》2005,(8):50-50
古贤云:诗言志。其实以诗言志,常有诸多不便,远不若以联言志来得自如而便捷。言志述怀,往往产生于情不自禁之境,或壮怀激烈之时,如果在此时此境还要受谋篇凑数之苦,去讲究起承转合之法,则极易流于削足适履之弊,或失之于画蛇添足之讥。是以悠悠千载,言志联的数量远非言志诗所堪比拟。言志述怀联一般见于题宅、题书斋、题画卷、题园林、题衙署或即席即事即景而题。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言志联,当推无锡东林书院顾宪成所撰之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书生的情怀本色,尽在一联之中。明末名将袁崇焕…  相似文献   

17.
李林 《职业》2009,(19)
一难:绩效难以衡量 彼得·德鲁克先生提出"知识员工管理"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学者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就像大师预言的那样,在后工业化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欧美国家不约而同地遇到了这个问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被"进口"到了高速发展的中国,但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知识员工管理问题在中国似乎又有新的变数,这就注定了我们既不能依靠"进口"管理者,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同行的方法,必须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摸索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者们对校园危机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兴趣增多,成果颇丰.高校"突发事件"、"问题"的研究,最初源自"公共关系学".国外最早的是美国学者库姆斯,他从宏观角度对20世纪80年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危机进行了研究.国内最早将预警与高校相联系的是大陆学者周贝隆,他在1994年就提出"中国教育的危机",开创了高校危机及对策研究的先河.目前,我国的高校预警管理研究尚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研究成果的起步阶段,在预警管理的整体建设及实践运用方面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凌鹏 《社会学研究》2016,(4):52-73,243
长期以来,土地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基础。而作为其源头的"井田制"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同时还作为"理想"与"现实"贯穿于历史的始终,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经典问题。进入近代之后,在救亡压力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传统上对于井田制之"历史"、"理想"、"现实"三维度统一的理解也分裂了,呈现为"理想—现实"(今文经学)与"历史—现实"(古文经学)的两个极端。而在进入民国之后,在西方社会科学的影响之下,众多学者们开始在新的意义上探索井田制之三维度的新关联,同时也是试图通过重新理解传统,来探索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方向。20世纪20年代有胡适和柳诒徵对于"历史"维度与"理想"维度的分别探索,30-40年代则有郭沫若、高耘晖等开始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统一"历史"、"理想"、"现实"三维度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历史"与"理想"维度间的张力继续成为问题焦点。这些重要研究深化了井田制新研究的各个侧面,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究井田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徽州,在古代乃至近现代历史上,在中国的大地一直是一个传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大放着异彩,现在的学者一直潜心研究徽州的历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徽学","随着学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样化,并各具特色。徽州的教育,一直以来是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徽州的教育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现在教育的发展,徽州教育有其精华也其糟粕,有其积极影响,也有其消极影响,以下主要探求徽州宗族教育对于我们现在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