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新批评在文学批评中过于强调文本的重要性,忽略了文本以外的因素,而遭到了后来诸多文学理论流派的批判。但是,作为新批评主要的文学阐释方法,文本细读应该在我们的文学批评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发挥其作为文学阅读基本方法的作用。通过使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呼啸山庄》的主题,读者更加容易把握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一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英美新批评从属于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文学本体论是理论基点,文本细读是其主要方法。新批评作为一种鉴赏方式在文学批评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东西方诗歌的解读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赵丽华的诗歌在文坛曾掀起轩然大波,本文借用新批评的鉴赏方式对赵丽华诗歌进行文本细读获得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葛南  张传宏 《现代交际》2013,(12):57-57
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入手,对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田园语言的“戏仿”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田园语言中的“戏仿”现象蕴藏着一股强大的艺术张力和艺术生命力。本论文的研究旨在帮助文学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美国文学发展趋势,尤其是对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使研究人员和读者对美国后现代文学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文学作品再次创作,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验翻译者的语言功底,还要考验译者的文化底蕴。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之前要对作品背景和语言文化背景做充分的学习和探索。通过中文来翻译日本文学作品实质是进行语言的转换,文脉决定了文本的含义,对此,在深入理解原本的文脉之后才能作出完美的翻译,虽然中国文字和日本文字具有共通点,但是民族意识和文化背景差异明显,语言表达的方法和习惯都是译者不能忽视的,本文以《源氏物语》为例子,探究翻译日文文学作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本细读是文学研究、批评和教学里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中小学课堂中,频繁出现学生普遍抵触历史经典性作品,我们可以通过文本细读对英美历史信息文本的案例分析,用文本细读这个阅读支架对鲁迅等一系列历史经典作品进行深度细读。  相似文献   

6.
女权主义批评已成为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中的一门显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者往往从政治维度(妇女运动)和文学批评维度来探讨女权主义理论,这样没有把握女权主义批评的实质。我们认为,女权主义理论探讨应采取文化研究的视野,应该关注作为文化研究的女权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帝国主义》是萨义德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后殖民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是对19至20世纪英法文学经典的解读。在这部著作中他主要以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这一普遍性的文化形式为切入点来研究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萨义德提出了一种“对位阅读法”,这个方法贯穿全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批评观念、阅读视角和批评方法。本文将对“对位阅读”这一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由于作者在进行语言表达中所使用的技法的不同,一一对应的文本翻译,很难传递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及内涵。本文以模糊理论为出发点,探究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出现形成了新的美国文学关照视角,其揭示的性别、种族、文化内涵填补了美国文学和文学批评领域的空白。通过对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的研究找出其独特性,探究其存在的意义,达到对黑人女性文学更高的文学欣赏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从事文学人类学的“仪式”研究,自然会首先注意到“文学与仪式”的内在关联。从20世纪文学批评中的神话--原型批评派的实践与英国的仪式学派(又称“剑桥学派”)的渊源关系上,就可以得知大概。民族志电影作为一种主创人员通过人类学视角创作的叙事文本,其中的仪式叙事有其重要的内涵和价值,但易被研究者忽略,本文即是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以电影《赛德克?巴莱》为例,浅析其贯穿影片的仪式叙事,揭示其深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医学专业特殊性要求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叙事医学着重培养的叙事能力是医学人文素质的最佳体现。英美影视文学中的医学叙事课程是一门医学人文英语课程,主要包括叙事医学理论和文本细读方法、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医学叙事及英美影视中的医学叙事三大板块。其中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医学叙事主要选取诗歌中的生老病死、短篇小说中的疾病叙事、长篇小说(节选)中的叙事闭锁这三个主题进行文本细读。英美影视中的医学叙事主要通过"电影赏析""人文讨论"及"反思性写作"等一系列课程设计,在虚构作品的情境训练中,培养医学生的"叙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作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著名美国作家,其创作生涯虽短,却凭借着多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是《狼的儿子》《野性的呼唤》《白牙》《海狼》等代表作,更是将他对生命的崇拜,对生命意义、精神自由的追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对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研究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此,介绍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同时以《野性的呼唤》这部中篇小说作品为例,对杰克·伦敦在其生态文学作品中表达的生态批评理念与生态主义价值观展开探讨,希望通过生态思想的总结,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伊甸园神话作为古老的创世神话不断被以不同的批评方法加以解读,本文则是在吸取前人解读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细读,进一步围绕智慧果被食这个中心,对上帝的矛盾,以及导致智慧果被食的关键因素蛇与夏娃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入把握伊甸园神话对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康拉德的《黑暗之心》进行了新的解读。《黑暗之心》讲述主人公马洛对库尔兹的寻觅之旅,小说以终极真理探寻失败的方式解构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通过揭示小说中终极真理和二元对立的消解,不仅阐释了终极真理的不可得,并进一步解构了自身,表明文本意义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任平 《现代交际》2023,(9):35-44+122-12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运用哲学方法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关键性文本。其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的两个目标,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建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政治批判为实现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政治哲学批评路径,并为当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精神滋养。因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政治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转向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高中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文学作品赏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文学作品欣赏就是应用古今中外成功的文学艺术成果,借助符合文学鉴赏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其人文素养。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须重视文学作品教学,培养自己自我感悟、自我认识的能力。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学作品多样化赏析的方法,并分析了周边环境对文学作品欣赏的影响,以期为高中学生提供有益参考,提高自身的文学作品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17年时期,现代中国文学大厦中树立起了一座新的丰碑,这就是在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现代革命战争文学文本的极度繁荣。对于这个时期革命战争文学创作文本的研究,传统的视角主要集中于文本政治思想价值的开掘上,而当下的评论界在对已经建立起来的传统镜像进行勇敢地毫不留情地解构的同时,正在借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东风,操起各类新鲜的多元化的批评武器向着文本的审美世界或形式结构猛冲。  相似文献   

18.
吉尔·德勒兹是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他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创造哲学概念所需要的养分,并用一种基本的感觉理论和流变思维进行着他的反思。他用他的生成哲学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和什么不过是流行文化进行了区分。因此,旨在研究德勒兹文学批评层面的"流变性"在其思想中的展开过程,同时梳理德勒兹有关文学的学术生涯,厘清其主要思想,构建德勒兹式的文学意象。德勒兹对于文学的哲学化思考,尤其是在生成哲学视域中对文学的观照,给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美国文学作品,在国内外被多次解读过,早期其研究重点都交织于心理学,伦理学方面,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才逐步有学者分析这部短篇小说的叙事魅力。这部作品的多重视角混淆给文本意义的阐释带来了多维度的参考,本文旨在通过对文本视角的分析,从叙事视角层面解读文本的多层含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兴盛,使女性主义者开始挖掘过去文学批评中被忽视的女性问题,而对民族主题和女性意识间关系问题的重视,成为女性主义批评挑战父权传统的文学史书写、介入八九十年代重写文学史进程的一个切入点。在这一背景下,民族主义和女性主义关系问题,成为解读《生死场》时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生死场》中的民族寓言与女性书写,并非全然冲突,而是存在着并行不悖之处,这也正体现了彼时萧红徘徊于左翼创作和女性书写之间的特殊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