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最璀璨的明珠,而唐诗翻译一直是许多翻译家研究的对象,本篇论文从阐释学的角度浅析了唐诗的意境翻译。阐释学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哲学,阐释学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意义内涵。而诗歌作为意象的集合体,需要译者加以阐释而非简单重组,这样读者才能更加准确理解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总结了唐诗中温度词的概念隐喻研究现状,用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唐诗中温度词在态度和信仰域、情感域、社会和经济地位域、状态域、疾病域五种不同目标域的映射中表达的内涵,举例说明唐诗中暖、炎、冷、寒等温度词概念隐喻的巧妙运用,为唐诗的赏析、流派之争及翻译等提供认知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楠 《现代交际》2012,(1):88-89
《源氏物语》中"空蝉"形象的塑造,空蝉与光源氏偷情、爱恋的心理描写,都隐喻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意趣。本文引用《源氏物语》文本相关段落的描写,分析其与《诗经》《唐诗》《庄子》《史记》等作品的底蕴,使读者领悟华夏文化和日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深刻性,是《源氏物语》创作的鲜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有着非常多的文化遗产,唐诗就是这其中之一,就犹如一颗灿烂的明珠不仅仅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也影响了我们周边四邻的文化发展。近年来,随着唐诗英译实践与相关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唐诗温度词的认知空缺解读与翻译研究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唐诗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唐诗中的海洋意象而言,数量就蔚为可观,本文就唐诗中的"海"诗,来分析这些诗歌所蕴含的情感。由景及情,剖析这些情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闫岩 《现代交际》2014,(12):86-87
乐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取材于唐诗《琵琶行》,作曲家把文字转为音符,将原诗抒情与叙事兼顾的特点变为只抒情不叙事,使之更易直通心灵。本文对《诉》的情感表现和演奏技巧进行简要的探讨,首先通过对原诗意境的描述,找到乐曲的情感渊源;再通过对乐曲演奏技巧的讲解深化理解;最后以自身实际演奏教学经验为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燕 《老年世界》2010,(13):29-29
唐诗是棵树,唐诗是鸟的乐园,鸟是唐诗的音符。 读唐诗,听到最多的是鸟的啁啾。诗里的鸟数不胜数,有鸳鸯、大雁、鹧鸪、燕子、乌鸦、喜鹊、孔雀、鸾凤、黄莺、杜鹃、黄鸸、黄鸟、青鸟、白鹭、白鹤、黄鹤、鸥鸟、鹦鹉、布谷、啄木鸟、斑鸠、老鹰……简直就是鸟的诗国!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是唐诗中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凝结,是丰富多彩的唐诗文化的集中体现,尼采说过"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即悲剧。"所以,在丰富多彩的唐诗艺术美中,我想借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命定与抗争","美景生长恨"和"并非十全十美"三个方面来欣赏一下《长恨歌》所蕴育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
杨贵妃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其生命的传奇性与戏剧性使她走入了文学视野,成为唐诗的一大题材。而对杨贵妃的形象,唐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或赞咏,或讽刺,或同情,或反思,这些共同组合成了文学领域中的杨贵妃。杨贵妃在唐诗中的多重形象实际上就是唐代诗人对历史的不同态度的缩影,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唐诗的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艺术性,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音乐美、抒情性和语言凝练等三个方面,研究中国古代唐诗的艺术性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至为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剪读唐读     
附图格子内填有二十四个汉字,其实是一首六言唐诗。请你将格子纸剪成4块形状面积相等的小块,每小块6个格子,可读出这一首六言唐诗,并答出作者与题目。  相似文献   

12.
马雷  颜培芬 《现代妇女》2014,(6):290-291
在人类文明长河中,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以凝练的语言、别致的声律和丰富的意象满足人们的社会情感需求。作为东西方诗坛中的两枚瑰宝,唐诗与十四行诗的研究成为研究者探讨的永恒话题。本文将通过对比唐诗与十四行诗中相通的自然意象,探究隐含在两种艺术形式后的隐喻和原型模式,从而揭示出人类相同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3.
书市一角     
《中外书摘》2007,(4):11-11
唐诗名句鉴赏辞典,当代美国英语词典,学生现代汉语词典,英语常用词用法词典,高中英语语法全解,家常保健菜典,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上半年的一天,我正辅导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小人读唐诗、背唐诗,小人背完王昌龄的《从军行》后,我让她看一会儿电视,放松一下然后讲解。 恰好,电视正播出于丹给全国人民讲解唐诗,讲的正好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于丹有声有色地念道:“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gu)浑……”  相似文献   

15.
整理总结唐诗中的渔钓形象,并加以归类,来分类讨论不同的渔钓形象的内涵与情感。同时对这一形象的演变进行历史探寻,研究其思想内涵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杜甫作为唐诗界的领军人物,其诗歌千百年来广为传唱,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思想成就卓越.“民胞物与”的情怀是其诗歌中的精髓,在当今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关世界》2016,(2):105-107
画家的情深,画家的心大。因为有了对自然万物的缜密观察和感悟,才有爱的冲动,才有画的欲望。也只有宽广而无私的胸怀,才能容下这芸芸众生,才能囊括这世界万物。在我认识的画家当中,唐诗云算得上其中一位。
  唐诗云,字泊鹄,别署翰唐,号素墨斋主人。毕业于齐白石美术学院,后进修中央美院山水高研班。擅长山水,更喜花鸟,尤优梅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内知名青年画家。其官方会员头衔我不赘述,只想与大家分享他的画作之精典。  相似文献   

18.
夜来和昨天     
“夜来”.在我区西部方言中。是“昨天”的意思。这个词,在唐诗、宋词和元曲中频频出现,但不仅仅只有“昨天”一个词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接受美学 ,我们已经对读者在文学生产与消费中的地位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然而 ,在接受美学论者的眼中 ,读者往往是抽去了某种性别特征、年龄因素、个性差异等等的读者 ,于是 ,读者固然还是读者 ,但读者的涵义却因此变得抽象了。在很多时候 ,当我们谈到读者时 ,我们实际上指称的就是这种共性的、抽象的读者 ,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处于特定接受水平、具有特定心理特征的富有个性的读者。这样 ,我们就有必要从理论上阐明真正与文学本文遇合的读者是怎样的读者 ,这样的读者与文学本文遇合的理由是什么 ,他们的阅读使怎样的本文经验获得了呈现 ,…  相似文献   

20.
王宝伟 《现代妇女》2014,(3):139-139
傅庚生先生在不同时期的文学研究不仅表现出了自身学术研究的个性和追求,也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思潮,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及学术研究,显示着20世纪一代学者的风采。本文重点对傅先生唐诗研究的对象范围、成就和特色、学术影响几个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具体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