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内容发生了重要转变,研究者们将研究重点从"教学方法"转到了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者才是语言学习的中心,因此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介语理论也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对外汉语教学也属于二语教学,中介语理论也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均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较为传统的语言学习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出现时间比较早,它们主要在二语习得的认知领域盛行,而中介语理论是在应用语言学和二语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及中介语理论在各自语言分析领域都有其应用价值,每种语言学习理论均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中介语是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体系,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作为一种语言体系,中介语有自身的语言特点特征,而近年来石化现象作为中介语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旨在帮助学习者克服石化现象以及应用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普遍语法是在母语习得中提出,被认为是人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的一部分。普遍语法在母语习得中作为初始状态,同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语法的作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真正关注的焦点是普遍语法对中介语初始状态的影响,本文就普遍语法是成为一个稳定特定的语法还是始终有别于任何一个特定的语法同时普遍语法在整个中介语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就初始状态和普遍语法的研究对传统的迁移的发展和二语习得的贡献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第一语言对学习第二语言所造成的影响被称为"语言迁移",二者的相似之处促进二语习得的迁移叫做"语言正迁移";二者差异较大而干扰二语习得的迁移叫做"语言负迁移"。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正迁移,扩大正面效应,正确看待语言负迁移,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提高第二语言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6.
钱清华 《现代交际》2014,(3):236-237
二语习得理论针对二语习得环境而提出,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影响较大的当属Krashen"输入假说"。它强调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输入假说"未能涉及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输入后的语言吸入情况必然从输出的语言中得到反应和验证。Swain对"输入假说"做出了补充,提出了"输出假说"。她认为单凭语言输入不能保证语言的成功习得,语言学习者在接受语言输入的同时,应进行语言输出活动,两者交互作用才能确保语言习得的成功发生。本文探讨了"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怎样作用于二语习得,并依据"输入—输出假说",提出一些关于如何促进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输入—输出"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全球胜任力"在本质上与外语教育的素养培养密切相关。基于当前语言智慧习得现状,本文主要探索在语言智慧习得中如何培养"全球胜任力",并提出三种模式:认知力+胜任力培养模式、外语学科+其他学科培养模式和专门用途英语+其他语种培养模式,最后分析这三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对智慧环境下语言习得的"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使学习者的语言不能顺利朝着目标语的方向发展,是外语学习者提高外语水平的巨大障碍。本文以前人在中介语石化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心理学、语言接触和社会文化影响等多维视角,对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石化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总结出一些英语教学启示,从而帮助教师减少石化现象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二语习得理论出发,利用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高级教材语料统计,对高级阶段韩国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V出来"使用情况考察。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72年发表的“interlanguage”一文中首先提出了“石化现象”这一概念。石化现象是指语言学习到一定程度和阶段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妨碍语言习得者进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来预防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从而更完全、更深入地习得第二语言。本文首先从文化、交际、学习策略、情感、母语迁移、测试等方面分析中国学习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前听力教学的三种趋势与传统课堂有限的听力输入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在智慧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第一,在"主题相关"的原则上实现多模态输入和在"由易到难"原则下切换输入模态;第二,进行信息处理(听力水平前测和认知负荷控制、输入内容习得和内化);第三,获得效果反馈(记录学习轨迹和定期自测);第四,实现知识整合(语言、认知和文化等知识)。第五,总结基于该模式可采取的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教学的深入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而中介语理论、语言普遍性理论、语言监控理论、文化适应模式因其各自理论的独特性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各个理论流派核心基础、基本特征、合理性及其局限性的论述来对其研究进行整合,从而充分发挥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二语习得者表现时,二语习得者的学习风格、流利程度和社交环境是主要的研究方向。通过收集具体的数据来分析二语习得者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学习表现将更加直观地呈现二语习得者的基础认知过程。同时,数据将为研究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的二语习得者的表现提供动态而具体的观点和可信的结果。二语习得者在沉浸式环境(例如英语国家)中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越长,他们的英语能力提升越明显;此外,在英语国家生活的时间比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王暖 《现代交际》2013,(12):187-187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常提及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所处的阶段正是中介语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对学生的这一阶段给予足够的重视。英语教师适时的交际反馈,会给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可以纠正错误;反之,不及时的反馈,可能造成学生英语错误的固化,形成中介语石化现象。本文对英语教师如何利用交际反馈帮助高职高专学生避免英语石化现象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对委婉语进行解释,描述了英语委婉语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并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理解和解释英语委婉语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语言学习主体对语言信息的综合感悟能力,是外语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技能,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语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产物,需要后天培养才能形成,它具有直觉性、无意识性与可习得性特征。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目的语材料的输入与输出训练,培养学生的二语思维习惯,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语感。  相似文献   

17.
曹阳 《现代交际》2012,(5):32-34
人类对言语信息处理的认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解码和推理,对应两种交际模式——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本文依据关联理论,以汉、俄、英自然对话为语料,分析明示行为与解码——推理过程的互动关系,及其对话语理解的影响,探讨话语接收者认知过程中的交际失败原因,旨在揭示言语交际失败现象中隐含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的影响和作用也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本文将通过对以往语言迁移研究的述评,着重从语言迁移研究的不同层面对中国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并对该理论下的重要理论组成进行阐述性分析。着重论述了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途径。指出要将"习得"与"学得"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正视学生及第一语言的主体地位等。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孩子学习语言的效果是不同的,年龄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很多孩子三四岁时开始第二门语言的学习应该也是基于这种原因。研究二语习得年龄差异对成人外语学习的影响,需要先了解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然后详细分析儿童和成年人在二语习得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适合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