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汉语中有一类词,如父子、夫妻、姐妹,在人际关系上相互称谓,内部结构为并列式,本文称之为互称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数词+量词+名词"是常规语序,但当其名词为互称名词,"互称名词+数词+量词"形式反而更为普遍。于内外部来说是因为板块限制性低、语体风格严肃,可预测度低。  相似文献   

2.
吴捷 《现代交际》2012,(3):52-53
常用词"记"除可作动词、名词外,还可作动量词,本文试图对动量词"记"的语法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它的产生和发展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名词+る"结构的五段动词大量出现,这种名词动词化现象在外来词、汉字词和日语固有词中都有分布,既有他动词,也有自动词。掌握这种结构的动词,对于提高日语口语水平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动词+味"为例,探讨了日语定语结构"动词+感觉名词"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语义特征方面,可以从物理和心理角度对感觉名词进行划分,把动词性定语分为"附加特征型""心理状态型""味觉感受型""具体事象型""内在性质型"。语法特征方面,将定语分为"时态性定语"和"非时态性定语",定语内的动词采用ル形还是タ形,是否具有时态性与其语义特征密切相关。此外,本文对于"动词+味"定语结构的结构分类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吃"是人们重要的生存方式。汉语中"吃+名词"结构译成俄语时,若是动词所接名词不同,译法也会有所差异。本文对"吃+名词"结构的俄译进行研究分析,并归纳方法。  相似文献   

6.
唐莹 《现代交际》2010,(3):61-6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搭配的情况,井研冤了教材中动量词的安排情况,给出了一些关于动量词搭配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think"这一内隐动词为例,基于典型事件模型,对"S+think+宾语从句"结构的附加疑问中的疑问句部分进行了认知解读。最终实现了"S+内隐动词+宾语从句"结构的附加疑问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8.
闪含语系中的阿语和印欧语系或汉藏语系中的各语种在词法上的最大区别是:阿语的词只分名词、动词和虚词三大类。这样,名词的范围必然较为广泛。实物名词、抽象名词、词根、数词、代名词,疑问名词、关系名词、专用名词和派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大语料库与可可语料库的检索可知"大+V+M/MO"与"小+V+M/MO"两种结构都存在于现代汉语当中,但对语料的搜集整理发现,能进入这两种结构的动词却不是完全相同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大""小"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动补式合成词也叫述补式合成词,它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加上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来作补语的合成词,体现的形式为"动词+动词"或"动词+形容词"。处于后面位置的动词和形容词是作为一种补充关系出现的,用以说明前面动词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等。本文浅析了动补式合成词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以下"三位"、"三动"和词的活用是笔者对常见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归纳. 一、"三位" "三位"指词在句中的位置,主要有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介宾短语作补语译作状语.  相似文献   

12.
如今,"副+名"成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言语现象。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对现在已有的"副+名"结构进行解释。本文将从语法角度深入地分析"副+名"结构成立的条件,并根据条件,对此结构中的副词和名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3.
胡续静 《现代妇女》2013,(12):271-271,27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大部分的篇章中运用到数词。通过对《诗经》中数词的统计,本文将从数词的分类,数词的组合形式两个方面对《诗经》中的数词运用进行浅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向阳 《现代交际》2013,(10):31-31
《歧路灯》使用的后缀“子”多达三千多处,是汉语后缀“子”发展到18世纪的一个断代专书模型。本文分析了《歧路灯》中后缀“子”的语法结构,主要有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子”、形容词/动词+“子”、量词短语(量词)+“子”三种类型,与现代汉语相比表现出同中有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绪论:名词的概念、分类及特征阿拉伯语中,凡具有独立的意义而又不带时间概念的词均称为名词。阿拉伯语名词除了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抽象的概念以及说明他人、他物的性质的词外,还包括数词、代名词、指示名词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Sinclair研究词汇的四个维度入手,利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通过对索引行的提取,探讨短语end in的搭配、语义偏好和语义韵情况。研究发现,整体看来,动词短语end in主要有两种搭配结构,在其中的"end in+名词"搭配中,由于所跟的名词大都是具有消极语义色彩的词,因而其语境呈现明显的消极语义色彩,语义韵的揭示将词汇描述及语言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动词后结果补语"上""下"具有丰富而抽象的表意功能,这一对反义词在与动词结合组成动结式"V上""V下"时,呈现出了许多不对应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相同动词与结果补语"上/下"组合成的动结式"V上""V下"中,"上""下"语义不对应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在线语料库COCA辨析英语同义词approve和endorse,从两个词的使用频率,语域特征,使用趋势,类链接以及两个词与动词,名词和介词的搭配等方面来分析两词的异同。本文的分析结果对当今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者均有启发作用,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域意识。"语域"这一概念源于英国的"语境主义",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学术界基本公认"表示处所的词语+是+名词性词语"结构是与"表示处所的词语+有+名词性词语"并列的一类存在句的下位句式。基于此,探究"表示处所的词语+是+名词性词语"结构被归为存在句的合理性问题,提出该结构中的"是"仍然为判断动词。该句式具有存在和判断双层语义结构,可归为"是"字判断句下位的一个构式,对应"有位于该处的某样东西存在,这个东西是……"的句式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满+N+XP"这个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组合层次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中一些熟语性的"满+N+XP"所具有的主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