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势、最困难的群体之一,孤残儿童则是这一群体中最底层的人,最需要政府的救助和社会的关爱。近年来,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实施孤儿救助与安置,并多次提高孤儿的养育标准。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到儿童福利院关爱儿童,但很多人对孤残儿童仍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如认为他们内向、敏感、多疑等等。孤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承受了早年被遗弃的创伤,如果社会公众再用别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无疑更加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唯一一所收养16岁以下孤残儿童、弃婴,集养护、教育、康复、医疗、安置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目前有300多名孤残儿童生活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其中90%以上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福利院在孤残儿童特殊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山城重庆有一所儿童福利院,这所儿童福利院,有一家三代祖孙护理员,45年来,她们一代接一代地为孤残儿童服务;一代又一代孤残儿童在她们的抚育下长大成人。昔日风华秀丽的刘文波娘娘,现已是70高龄的老母亲;她的大女儿代万竹,1978年顶替因亲入院当教师;1993年代万竹的小女儿代夏也考入儿童院工作,继续着养护孤残儿童这一崇高事业。她们以中国传统朴实的母亲情怀,温暖着这个世界,温暖着这些苦命的孩子们外婆1950年初的重庆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重庆市救济院收容了大量无家可归的儿童,在这些苦冷的孩子中,每天都会看到一个面目…  相似文献   

4.
孤残儿童安置引入社工服务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目前收养孤残儿童1200余名,在院儿童残疾率达99%以上,其中重度残疾率达80%以上.根据北京市福利机构的功能划分,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年满6周岁且具备接受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力的儿童应适时转至相应的福利机构生活和接受教育;年满14周岁且不具备接受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力的儿童应适时转至相应福利机构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孤残儿童的收养主要依靠政府兴办的福利机构,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大趋势下,让孤残儿童回归家庭的家庭寄养方式逐渐显露出优势,是孤残儿童养育方式更加人性化的进步. 广东省中山市儿童福利院有孤残儿童约600人,其中200多名是有寄养需求的孩子,大部分是中轻度残疾,包括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有轻微智障等生活能够自理的孩子,其中近150名儿童已委托在家庭中养育.2009年开始,中山市儿童福利院与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寄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希望通过社工的介入,在家长照顾技巧、亲子关系、寄养儿童成长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引导寄养家庭家长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情感支持和感情投入,让孩子在重新组建的家庭环境中能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所集养护、治疗、康复、教育、安置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为了给孤残儿童提供一个更富有亲情和温暖的成长环境,推动儿童养护工作的家庭化、亲情化和社会化,实现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目的,我院积极探索多种养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儿童福利院的实际工作中,孤残儿童大部分是在寄养家庭里生活的。由于寄养妈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对寄养儿童倾注更多的关怀与母爱,因此一旦寄养儿童有永久安置的机会而不得不离开时,寄养妈妈大多会出现分离焦虑症状。因此,我们福利院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实务工作中,也十分关注这些寄养妈妈。但是,  相似文献   

8.
海宁市春苗社会工作室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孤残儿童群体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2012年,社工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了“与爱同行”孤残儿童成长项目,并将海宁市26位社会散居孤儿也纳入了服务范围。社工对19位居住在海宁的孤儿进行了入户探访。通过探访,社工发现他们的生活基本都得到了保障,但有的儿童存在心理障碍、社会融入性差等问题,其中个别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很不理想,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社工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几位孤儿进行了个案介入,期望通过社工的专业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社会参与欲和兴趣,帮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浙江嘉兴海宁市春苗工作室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孤残儿童群体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我们在工作中了解到,除了海宁市福利院的这些孤残儿童,海宁市尚有几十个孤儿分散在亲戚家中生活,为了解他们的生活、成长现状,我们逐户进行了走访,发现他们的需求. 经过走访了解,我们发现散居孤儿失去父母的原因各式各样,成为孤儿的时间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家庭的变故、父母的离世、舆论的关注都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基于此,春苗工作室以“与爱同行”孤残儿童成长项目为载体,对全市的散居孤儿在生活、学习、沟通交流、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开展专业社工服务,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童福利机构——重庆市孤残儿童爱心庄园一期正式开园.这座按照国内一流标准精心设计建造的爱心庄园,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打造成孤残儿童生活有所依、学习有所托、能力有所长的快乐成长天堂.目前,500余名孤残儿童就生活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 孤残儿童因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和背景,有不同于其他儿童的心理特点,如孤独、自卑、缺乏安全感、适应性差等.如果缺乏专业、精心的照顾服务,他们的特殊心理状况和个性需求就容易被忽视,其健康成长会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养育模式新探索 一直以来,儿童福利机构承担着照顾孤残儿童的重要使命。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孤残儿童的照料模式也由传统的机构集中供养向多元化养育模式发展,如,社会助养、家庭寄养、涉外送养,等等。这些养育模式虽然形式不同,但中心目的均为让孤残儿童能够享受家庭或者类似家庭的温暖与照顾,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各地都非常缺乏科学规范的孤残儿童生活费标准测算办法和正常调整机制,这不利于切实保障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也不利于明确财政责任边界。本文具体探讨了如何采用市场菜篮法来测算孤残儿童生活费标准,分析了测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提出了这种方法下的生活费调整公式。  相似文献   

13.
王鹤年 《老年人》2008,(6):49-4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长期离开父母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2007年仅湖南省15岁以下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就有240万人,占农村少年儿童总数的27%。由于他们长期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以下简你代理监护人)共同生活,这些人因老弱病残或素质偏低,对孩子疏于管理,或过分溺爱纵容,加之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缺陷,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地养成了目无尊长、生活懒散等不良习惯,而且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探索符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导刊》2009,(34):35-35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呼市儿福院”)成立于1999年,是呼和浩特市地区唯一的一所收养16岁以下孤儿及弃婴,并为其提供养护、教育、康复、医疗、安置等服务的国办儿童福利机构。院内现有258名孤残儿童,其中98%为残疾儿童。自2007年7月被民政部批准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以来,呼市儿福院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上接7月下期) 工作方法的专业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方法,这三大方法都已经不同程度地运用到儿童福利院的实务工作中。例如D市儿童福利院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离院前儿童提供服务,协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F市儿童福利院针对寄养儿童的特点及所面对的问题,开展个案工作,除对儿童进行个案辅导外,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下称广州福利院)近年推动社工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服务,引入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同时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开展寄养儿童成长辅导服务项目,促进寄养儿童德、能、勤、智全面发展. 家庭寄养概况 家庭寄养是指福利院将其监护的孤残儿童放到家庭中,由家庭为儿童提供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和服务,使儿童能够在温暖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广州福利院家庭寄养主要包括自然家庭寄养和类家庭寄养两种模式.其中,自然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福利院监护的孤残儿童委托在社区家庭中养育的模式;类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福利院提供住房及基本生活设施,由福利院招募的寄养家长和监护的孤残儿童组成家庭进行养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系系统学习社会工作知识两年后,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的黎明之家脑瘫儿童康复站,和这些孤残儿童同吃同住同活动,近距离地接触他们,试着用社工职业的眼光去感受关注这些特殊的天使。  相似文献   

18.
在福利机构集中供养是目前我国比较广泛的一种孤残儿童照顾模式.孤残儿童在儿童福利机构中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活照料和养育,有条件的机构也能提供良好的幼儿早期教育和特殊教育.虽然生活上的照料能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早期教育也能满足他们身心发育的要求,但是集中养育模式对儿童的心理成长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他们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形成了一般孩子不会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他们身上也存在远远低于他们实际年龄的心理特征,普遍面临以下困难:没有固定的照顾者让他们无法产生稳定的心理依恋,将影响到他们今后对他人的信赖感和自我信任,造成性格或人格的扭曲;缺乏正常的社会成长环境,缺乏家庭生活的理念,缺少父母的爱,缺乏情感交流和与他人的情感交融;缺乏个别关心、监督和鼓励,每个孩子的智力、学习能力、自制力等都不一样,所以他们需要个别关心、监督和鼓励;缺乏责任感,对未来没有规划.家庭环境的缺失让孩子缺乏必要的亲情依恋,同时也缺乏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总是认为享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应该的,不仅对自己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对自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更谈不上为自己规划未来.  相似文献   

19.
吴东 《女性天地》2005,(4):31-31
春节前,柳州市儿童福利院、柳北区胜利养老院和柳州市职工救助中心充满了欢快的笑声,聚集在这里的孤残儿童、老人及困难职工每人都接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春节礼物:荣获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的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江佩珍,用自己刚刚领取的奖金,购置了一批上好的米、油和年货送来啦!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本文主要对这些留守儿童由于亲子教育缺失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关注并予以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