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我国,杂文的传统源远流长,特别是“五四”以后,杂文经过鲁迅的倡导和身体力行,被公认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许多进步作家都曾运用这一武器进行战斗,从而使它深入人心,登上文学殿堂。鲁迅曾说:“我是爱读杂文的一个人,而且知道爱读杂文还不只我一个,因为它‘言之有物’。我还更乐观于杂文的开展,日见其斑烂。”当年鲁迅的预言,在今天已成为活生生的事实。可是,与杂文创作相比,对杂文的研究就显得非常不够,有关杂文创作的许多关键性问题,都缺乏应有的探讨;建国以来杂文的几起几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浙江是鲁迅的故乡,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更好地运用杂文这一武器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此,本刊开辟“杂文研究”专栏,登载关于杂文的研究论文。我们希望国内杂文家和广大读者多多赐稿,结合现代特别是当代杂文创作的实际,就有关杂文创作的各种现实问题,如什么是杂文、杂文的功能、杂文创作的规律、现代和当代的杂文史等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中也包括对现代、当代有影响的杂文家和杂文集的研究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一) 鲁迅的杂文创作,成就巨大,战绩辉煌,古今中外,无人可与伦比。他不仅自己树起杂文丰碑,垂范后世,而且带领一批革命作家披荆斩棘,开辟了广阔的杂文天地,为文学拓展了新领域。这不是说,杂文是鲁迅的新发明。在我国,杂文有着悠久的历史。鲁迅自己就高度评价了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小品文。到明末,尽管小品文走上了吟风弄月的歧途,鲁迅也还是肯定了其中积极的一面。杂文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特产,外国早有文艺性的随笔与小说、诗歌等并存,而随笔也正是杂文的一种。可是无论中国或外国,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似乎都还没有承认杂文是文学的一个分支。鲁迅说:“我们试去查一通美国的《文学概论》或中国什么大学的讲义,的确,总不能发现叫作tsa-wen(杂文)的东西。”因此,甚至当时进步文学界内部也有人责怪鲁迅专写杂文而不多搞创作,言外之意,写杂文不算创作。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杂文学会于今年元月19日选行了年会。在会上,认真总结了上一年的工作。指出,在1987年里,通过各位理事的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做组织领导工作,全省的杂文创作和研究开展得富有生气,充满活力。许多报刊不仅发表杂文数量增多,而且也注意了提高杂文的质量。许多作者创作精力旺盛,佳作迭出。有些同志虽然工作繁忙,但能挤时间坚持写作,既注重作品的数量,也肯在质量上下功夫,质量在逐渐提  相似文献   

4.
1986—1990年期间的浙江杂文界,颇多业绩,其中在浙江杂文史上开风气之先、或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者,有下列数端:一为杂文集的编辑出版。1988年1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柳琪编的《浙江杂文选集》,该书汇集浙江主要杂文作家作者自1979—1986年间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的杂文作品150篇。此外,还出版有个人的杂文专集如魏桥的《风雨四十年》(团结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等。二为举办杂文征文比赛。1989年《学习与思考》与萧山石英化工厂联合举办了全国范围的“鲤鱼杯”杂文征文。1990年金华市杂文学会举办了“汽运杯”杂文征文比赛。三为1990年10月31日,召开浙江省杂文学会成立筹备大会,协商选举产生了浙江省杂文学会领导机构。在这五年中,高光、魏桥、谢狱、史莽、舒平、王家甫,以及徐正纶、  相似文献   

5.
<正> 在“五四”文学中,鲁迅、周作人兄弟二人被公认为“文坛双星”,享有崇高威望。抛却其他方面,仅就杂文创作而言,二人也都有卓越的贡献。如何评估二人杂文创作的成就?如何看待二人杂文创作的异同?远在鲁迅生前,已经成了中国文坛的热门话题之一。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鲁迅研究的空前深入和周作人研究的迅速开展,二周比较又一次为现代文学研究界所重视。众所周知,二周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创作道路;这个所谓“二周之谜”,也许可以在他们杂文的比较研究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6.
读杂文,首先要搞清楚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因为杂文的神经最敏锐。不能随意将这一时代的杂文移到另一时代去射影,也不能将另一时代的杂文移到这一时代来类比。冯雪峰作是无产阶级文艺理论、批评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杂文作家。他创作杂文的黄金时代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在此期间,他共写有杂文百余篇,分别编在《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和《跨的日子》里。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正是我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经历了相持阶段到反攻阶段,直至日本军国主义投降,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时,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政权反共的狰  相似文献   

7.
眼下正是杂文兴盛时期。有人预言:“说不定杂文也会象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样,成为代表某一时代的文体,在文学史上占一席重要的位置。”此论是否精当,姑且不论。但是我以为要繁荣杂文创作,当务之急还是应该解决杂文创作理论的基本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杂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很难谈到。  相似文献   

8.
张梅 《浙江学刊》2001,2(1):76-79
40年代初,延安一些作家相继发表了一批具有批评色彩的杂文,对此,学术界已倾向于称其为"40年代初延安杂文运动",并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视为这一运动终结的根源.本文以丁玲为个案对上述观点进行质疑,文中重评了丁玲40年代初的杂文与小说,并结合丁玲个人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状况证明面对丁玲在"讲话"前后的转变,丁玲自身的思想背景比外力的压迫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海上渔家     
《今日辽宁》2013,(1):18
主题翻天覆地之前featuring primitive outlook海上渔家,位于世界园林博览会南区,保留着原始的盐池滩地、废弃的养虾池,它呈现出世博园建园前的本来面貌。这里,一抹荒凉突兀镶嵌在生机盎然的世博园中。海上渔家,是世博园中独此一处与美丽无关的景点。寥寥的青草、废弃的虾池诉说着这里原  相似文献   

10.
杂文,虽然不是“鸿篇巨著”,但也不是文学殿堂里的“小摆设”。从战国开始直至现在,历经两千多年,这短小精悍,文笔犀利,针砭时弊,抑恶扬善的杂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其它文学“载体”一样,也占有一席之地。鲁迅是现代杂文的鼻祖,开拓了杂文的新领域。他所写的杂文,特別是后期的杂文,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二、三十年代和建国以后,杂文家以及一些作家继承  相似文献   

11.
空白无时不参与和影响着杂文创作,并在其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只要细细考察杂文的结构系统,研究杂文创作的技巧,体味其中的审美情趣,就不难看出,杂文创作大量地应用语义的多元、模糊、悖谬;"借用语"的运用;积极修辞;联想和类比;借用典故、成语、笑话及传说;形象的塑造与寓意;标点符号的暗示等多种空白手法来表现杂文的潜在信息和意蕴,寄寓实实在在的思想、情感和旨趣.  相似文献   

12.
设置文眼,在杂文创作中也是很重要的。文章从首句标目、一穴得气、峰回路转三方面,论述了巧设文眼的情况,提出重视点睛艺术,是提高杂文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杂文应列为文学“正宗”说诚如鲁迅所说,杂文是“古已有之”的。然而使得杂文作家颇为灰心的是,这“古已有之”的杂文却从来没有被列入文学“正宗”的地位。到了近代,杂文创作有了很大发展,杂文概念也与前大不相同,举凡杂感、小品、短论、随笔、札记、随感录,乃至通信、日记等,就都是杂文作家乐于驾驭的样式。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新文学尚属草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这里所说的“散文小品”,指的正是《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常见的随感录、短论等,也就是后来被一总称之为杂文的那一种文体。发展到三十年代,杂文更是兴一时之盛,至于有了“杂感年”,“小品年”之说,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政论杂文的独创性杨昌江龚自珍是近现代政论杂文运动的开路人,政论杂文的创作几乎和他战斗的一生相始终。他的社会批判论和社会改良论思想,就主要是通过政论杂文表达出来的。龚自珍极其注重政论杂文的写作这一现象,说明中国近代文学新观念已开始萌生。龚自珍的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制度经济学这一领域的考察,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制度主义者们所采用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归结为下面三种:杂文法或时事法、论题法以及范式法。依据杂文法或时事法,制度经济学则被说成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研究,以至于对它进行恰当的定义都是不可能的,将它融入某一广为接受的分析框架之中也是不可能的。在使用此方法时,制度主义者们只在一件事情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正统或主流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16.
聂绀弩是继鲁迅之后杂文文纭上须臾不曾离阵的战士。他的杂文之所以有较高的思想性,是因为他的杂文创作时时注意“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打击旧世界的统治者”。这是聂绀弩全部杂文的核心和焦点。他的杂文以对问题不惮其艰苦执着的哲理思考,使作品处处闪爆着融合着感情胜境的思想火花,这是聂绀弩杂文最突出的品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上图书馆、逛书店,常常会见几本新出版的杂文陈列架上。多年来,杂文命运坎坷,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被一些人目为惹祸之源。现在,有人敢编,有人敢印,而且不断结集出版,尽管为数不多,却是“日见其斑斓”的一个明证,这是值得欢迎的。党的三中全会之后,在繁荣起来的文艺百花园中,杂文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是不能忽视的一枝。杂文的结集出版,说明这一文学形式,在我们的国家里,在社会主义时代是会存在并发展下去的。近五年来杂文集的出版,虽然数量不多,却超过了建国后的三十年。根据  相似文献   

18.
杂文本应作为当代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的教学实践却往往忽略其重要性,而现实的需要则要求教学者努力培养学生的杂文意识和批判意识,充分认识和发掘杂文的魅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从而更好的利用杂文这种武器对社会百态作出批判。  相似文献   

19.
《史记》的“太史公曰”,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者按”,也是十分精采的杂文。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杂文家。文章研究了“太史公曰”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太史公曰”中无时不在、无文不在的一个活跃着的“我”。写杂文不可无我。“我”,就是个性,就是风格,在“太史公曰”中经常出现的“余”,进一步强化了“曰”。“太史公曰”中的“春秋笔法”,是成熟的“杂文笔法”。司马迁敢于揭发汉代社会的黑暗,敢于批评皇帝,包括当代的汉武帝,用的是微言大义的曲笔,或采取指秦骂汉、指桑骂槐的手法。司马迁的杂文还经常运用“寓论断于序事”的方法,论断从序事获得依据,序事又借助于论断找到指明。司马迁用典操纵在已,运用自如,其组合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太史公曰”是一把锋利无比的解剖刀,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晴,是一面光洁锃亮的镜子,是一支高吭嘹亮的小号。  相似文献   

20.
近来读一些作品,看一些电影、电视,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总觉得不生动,不感人,不够味儿。然而,读了半个世纪前鲁迅写的杂文,则使人那么兴味浓烈,情致勃勃。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根本区别是,前者虚假,后者真实。鲁迅杂文的美学价值,就在它的真实性。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其实,鲁迅杂文的生命也是真实。如果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那么,鲁迅的杂文,则是现实生活更直接、更真实的反映。只有真的,才是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