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验与真理     
由于对经验概念的混乱理解,我们错误地把经验与理性对立起来。根据哲学家们的论述,任何被称做经验的东西,都不是指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体中或意识中的最初感觉,也不是我们对某种印象或刺激的反复回忆,而是经过了或知性(康德)或观念(洛克)或推理(休谟)等整理后形成的一套知识系统。由于对任何概念的理解应当从这个概念与其它概念的相互关系中考察这个概念的具体特征,因而我们对真理概念的使用应当基于我们对经验的理解。由于经验是一个包含了理性活动的认识过程,我们对句子的真假判断也就建立在我们的经验活动之上。只有在经验活动中我们才能理解真理概念,也只有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恰当地使用真理概念。  相似文献   

2.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有关自然的看法,一般来说是比较混乱的,在很多地方,他的论述都是很随意的,而且往往充满着神话的色彩,因此,很容易让人感到他不是在很认真地解答他所提到的问题。柏拉图自己也确实认为,有关自然的知识只能是或然性的知识,而不能是一种比较确看的知识。或许这种想法对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他在解答自然是怎样生成又怎样变化的问题时,前后是不一致的,而且也显得零乱和随意。在有些地方,相当令人费解,黑格尔和罗素都曾谈到过这一点。而在另一些地方,他又像是在谈家常一样。比如,他这样谈到神,他说:“神就是善”,但接着,…  相似文献   

4.
在《存在与虚无》与《伦理学笔记》中,萨特提出了另一种伦理学概念,这个概念来自长期以来的一种争论。萨特认为,道德问题是围绕下列问题展开的:即究竟什么是他人道德的哲学价值?换句话说,根据胡塞尔的现象学,萨特认为,人是自己所不是的东西或人不是他所是的东西,这就是关于人类本体论的道德真理。在他人问题上有某种道德旨趣,这主要表现在现象学意识和主体之间关系的结构上。萨特帮助我们理解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经验在于我们自己并不处于反思的状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我们的真实愿望没有多少关系,于是,我成为为他之人,而并没有忠实我自己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之误 这里想论述:腐败之内因乃在于工作为主体的人本身或说在于主体意识。我们知道最恰当最能充分作为人的表证的东西是他的人格和思想。可是,精神性的东西须经后天学习才能得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志说:“决定”的东西,只能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东西。社会意识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从广义上来讲,“决定”一词,还应当包含另一种涵义,即为实现质的飞跃和量的进一步扩张所不可缺少的主要东西。我们认为,一切条件都已具备,只是由于缺少某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朱国华 《云梦学刊》2007,28(4):18-19
我们形容一个人的美,其实是不可以按照三围之类尺度来描述的,道理很简单,满足了那些条件的未必就美。古人宋玉对美人的称赞被认为是最高明的,他说:“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其高明之处在于,他认为美只是恰好,也就是不可以比较的。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人之美,是一个属于质的事情,而不是属于量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抛开为功名、为学历的读书不论,我们每个读书人都有一种潜在意识,决定着我们对书的选择——这就是寻找灵魂的对应点。 茫茫书海,你看哪类、看哪本,一千个人有一千种选择,即使选择的是同一本书,从中要寻找的东西仍是千差万别。我们要寻找的那些其实正是我们渴望滋润的灵魂,是我们孤独心灵对外界的呼唤。因为人的灵魂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思维寻找与创作,我们在阅读的过  相似文献   

9.
福柯认为,作为主体而出现的人并非历来存在,而只是现代性认识型的特殊历史产物。现代性的人,在古典认识型的表象意义上只是一个空无,我们只有通过关于他的词、他的机体和他制造的客体才能靠近他,才能描绘他的面孔。这个新近被生成的人在现代认识型中由四重规定性构成,即有限性、经验与先验、非思及起源。福柯断言,现代主体意义上的人,必定是一张在历史上必定被抹去的面孔。他还认为,人文科学如同人一样,并不是一种始终存在的东西,只不过也是一种19世纪以后出现的新事物。  相似文献   

10.
文艺思潮,作为社会意识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方面,归根到底受着社会存在的决定和制约,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②倘若将这个认识论原则贯彻分析的始终,我们就会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新中国文艺思…  相似文献   

11.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对象是什么?这是哲学研究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搞清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然而,对于这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国内外学者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概而观之,计有五种不同的看法。 (1)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存在、客体或客观世界。 (2)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思维、主体或认识过程。 (3)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4)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人本身,哲学主要是研究人。 (5)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这些分岐的看法是否可以统一起来呢?完全可以统一起来。我们认为,前面四种看法和最后一种看法并不是根本对立的;第五种看法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它可以包容前面四种看法,第一、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变革的过程中,对于人与物的作用总是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主观地片面地看待人与物的作用,他們把两者孤立起来,結果,不是見物不見人;就是見人不見物,这是形而上学的看法。另一种是既重視物的作用,又重視人的作用,把人与物紧密地結合起来,并认为人是决定因素。这是辯証唯物主义者的看法。这两种看法在生产变革的过程中,自始至終地斗爭着。毛主席說:“武器是战爭的重要因素,但  相似文献   

14.
我们平常说:“人为万物之灵”,这话实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把人看成万物中之一物而与他物并列,只不过此物有灵;另一种解释是把人看成渗透于万物之内的东西,他是万物所具有的灵魂。前者可以叫做主客关系式的解释,按照这种看法,人或自我站在世界万物之外,好象是世界万物的旁观者,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只是认识的关系。西方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持的这种观点,中国哲学史却比较缺乏这种观点。后一种解释也许可以用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5.
论语言素质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结合的产物,与人的思维方式、文化素质、语言知识、语感等密切相关,语言素质是可以培养的,它是一个全面的、开放性的、综合性体系,要提高人的语言素质不只是语言学范畴的事,需要我们从许多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初中课堂教学如何立足教学实际,把传授知识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在柏格森哲学和美学中“绵延”无疑是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最难理解的概念。罗素坦率地承认他不懂柏格森的绵延,萨特则分不清绵延与存在,认为绵延缺乏一个“自为的绝对基础”。柏格森的绵延指的是运动本身,是变化发展本身。他并不是认为运动可以与运动体分离,变化发展可以与变化、发展着的具体事物分离。他只是说两者不可以等同,物只是绵延(运动、变……)借以实现自己的东西而已,而传统哲学错就错在把两者混为一谈,从而相信物体静止了就等于运动消失,生物死亡了就是绵延的终结。柏格森所理解的绵延的最好的例子是人的意识活动。无论如何,人的意识活动是不可能由物理化学方法解释得了的,它的特点是永无休止(即使睡着了)、不  相似文献   

18.
福柯认为,从19世纪开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科学话语为构形本质的真理话语建构了正常与不正常生存的界线。这是一种可以杀人的真理刀。这个新型权力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管理学"的东西,福柯把它叫做"治理的艺术",治理就是新型的积极权力。以知识为装置的规训开始在全社会布展开来。权力的规训技术,在最微细的层面上开始控制人的肉体和灵魂。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的位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思和 《社会科学》2001,(10):67-70
教育 ,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初级教育 ,它的对象是人。而人在接受教育的时候 ,不是一张白纸 ,一无所有地进入接受教育状态。有的东西 ,人从一出生起就在学习 ,慢慢地成了人自身的东西 ,比如生活的知识 ,如何穿衣 ,如何走路 ,等等 ;有些东西 ,是人所不具备的 ,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得 ,比如数理化知识 ;也有些东西 ,是与生俱来的 ,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需要通过教育被唤起 ,这就是人文精神 ,也涉及到人文学科的教育。我常说青少年面对着三个世界 :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的教育需要通过家庭与社会来完成 ;知识世界的教育可以由…  相似文献   

20.
张梅 《南方论刊》2002,(7):43-44
从事教育工作八年中,就有五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回顾这几年所带的班级,有好班,也有差班,让我感触颇多.教师不光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做班主任工作是苦,但苦中有乐,苦得有价值,会让人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人变得更成熟.我们认为教师如果不当班主任.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