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其中有许多材料对于我们研究命名理据有重要价值。在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考古材料确定这部分名物词的具体所指,并运用同源词系联比较法探讨《说文解字》所收146个车类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共分析出车类名物词的功用、形状、标志性部件、制作方法、空间位置、比喻命名六大类命名理据。  相似文献   

2.
音同音近,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又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一组词为同源词。为同源词而造的一组专门书写符号为同源字。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由于未强调同源词语源上的亲缘性和字、词不分等理论上的缺陷,故在同源词系联中,把一些通假字、同义词、同音分化字、异体字等亦误为同源词。  相似文献   

3.
词族比较法是研究汉藏语同源词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有利于区分同源词和借词;可以提高同源词的识别率,拓宽同源词比较的范围;也有助于理出同源词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验证法与汉语植物命名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物考证,尤其是汉语植物命名探求在语言学界是公认的难题,探讨科学的名物探源方法尤为重要。本文认为,科学的名物训诂方法应是语源学与现代植物科学相结合,其中生物学验证法不仅为“因声求义”法提供旁证,还可辨析歧训异说,匡正旧说谬论,在汉语植物命名探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间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刘熙《释名》的声训到王圣美的“右文说”。为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 ,清代学者对“右文说”合理成分的发掘 ,又把同源词的研究向理论方面推进一步。然而 ,这都是在缺乏语言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论情况下所进行的探索。直到王力先生《同源字典》问世 ,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才步入科学的轨道 ,而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同源词研究还有待承学之士的进一步努力 ,这对汉语史的建立以及汉语词汇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借鉴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原型范畴理论 ,重新对同源词作了界定。并由此得出结论 :解释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上只注重对同源词进行描写的方法的不足 ,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 ,可以把汉语同源词的研究带入一个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源词和同义词。对于同源词和同义词问题前人虽有过相关的论述,但对同源词的“义同”和同义词的“义同”这一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的界定。鉴于此,本文从二者“义同”的区别入手,阐述了科学的区分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力很有影响的《同源字论》,将同源词与同义词论定为有从属关系:同义词是同源词中占很大数量的一类.这是违背事实的误断,并且所主同义词完全偏离了他自己提出的"一义相同"观.此论对同源词研究与同义词辨释都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其实,同源词与同义词是两种不同属性的语言现象,两者在组合的性质特点、标准以及研究目的、方式上都不相同.但它们有渗透关系,两种研究也能相互作用,主要是同源词研究对同义词辨释的作用,同源求异法--异形求义法与声符求义法,是对同义词辨释有独特作用的重要方法,探讨同源词与同义词的关系的重要意义,就要认识两者的渗透关系和同源求异法.  相似文献   

10.
徐锴在传释<说文>时,对词语的同源现象多有发明,留下了比较丰富的同源词语料.<说文解字系传>中用于系联同源词的术语既有继承传统的"之言/之为言"、"犹"等,又有颇具开创性的"义同"、"义近"、"义出于此"等,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对同声符同源词的系连,则表现出徐锴对"声义同源"规律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同源词和构词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语的同源词是指有共同语源、音义都有一定联系的词;它的产生同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分为音同和音近两类。一,同音的同源词是由词义引中形成的。词义引中产生新义,近引中义属于一词多义现象,远引中义就分化为同源词。这种同源词是由词义构词法形成的同音的同源词,有的字形没有变化,有的字形有不同。二,音近同源词是由音变构词法形成的。一般来说,音变构词必须有严格的语音标准,不能随意把语音相远的词定为同源词;有人认为有所谓声韵各有不同来源的“声韵同源”词,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观点。 三,由结构构词法造出的都是复合词,复合词总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它只存在共语素的同索词,不形成传统意义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第1期《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的《不能混淆同源字和通假字的界限——从两篇文章对两种文字现象的混淆谈起》是从《语文建设》两篇文章中使用的通假字与同源字概念的混淆谈起,主张不能混淆同源字与通假字的界限。考之于语言材料,实际上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同时对“怎样判断同源字”及一些古今字的例证也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假借义与语源义在概念上迥然有别。假借义是字义的一种 ,与字的本义不相关。语源义是同族词所共有之义 ,就具体的词而论 ,即是该词的命名之义。语源义既可能是词的具体义项 ,又可能是某一义项的义素。在实际语言中 ,假借义与语源义有时又有一定联系。我们既不能将二者混为一体 ,又不应将它们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提出“变易”“孳乳”两大条例,黄季刚对其进行详细论述。综合考察相关论述,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认识这一条例的性质和“变易”“孳乳”的区分标准,而且可以引导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考察同源字和同源词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论假借 ,主张“通其所不通则为假借” ,即凡假借其双方在意义上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此论对造字之假借而言是正确的 ,但对用字之假借———通假来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朱氏收列用字之假借 (通假 )实例多与其理论相矛盾 ,而现代许多著名专家不但继承了朱氏的理论而且长期延续着朱氏之矛盾 ,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以朱氏为代表的假借 (通假 )理论应当修正 ,承认通假双方其意义并非一概不相通 ,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16.
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识同是决定同义词辨释优劣高下的首要问题.在认识"一义相同"是同义词识同的标准后,就要解决如何识别一群词"一义相同"的问题.不少的研究者曾提出许多识同方法,但都由于不明同义词的正确界说和误解等义词而不能成功.事实上,从词义的相同程度,同义词可分理性意义等同而附加意义有异的异称词和理性意义有同中之异的一般同义词. 对前一类,可围绕异名别称,用"同一概念"和"同一对象"两种识同法;对后一类,可围绕一个词义的主要、基本部分相同,用"浑言通义"识同法;还应该运用可共用于这两类的文献训诂材料识同法、古人替换使用识同法.  相似文献   

17.
《摆手歌》与《古老话》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口承于荆楚故地、武陵山区的土家《摆手歌》与苗族《古老话》,缘于同一地域的共同生态及同为“蛮夷”后裔,故而两部史诗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作为单列民族各自民族特点的反映,它们又有一些互见差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论汉语文言虚词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词繁多是汉语文言文的一大特色,对它们的英译不能以简单的省略来一省了之。根据汉语文言文的特点,结合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指出:对于文言虚词来说,语义翻译是应优先考虑的手段;另一方面,交际翻译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常用的手段包括隐性衔接、合并、句式转换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比较词源学理论对汉英植物命名进行比较研究,揭示植物命名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在植物命名过程中的意识体现。汉语与英语在命名取象上具有类比性、具象性、单一性等方面的共性,但在文化上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