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析指出,女性关怀伦理学建立在女性主义基础之上,并随着女性主义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从女性关怀伦理学的视角,从伦理关照下的贝基和缺乏关怀伦理的法伊两个角度,探讨造成两位女性不同命运的缘由,从而指出关怀伦理秩序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女性的道德发展——吉利根的女性道德发展理论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女性主义道德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审视批评了西方社会现有的人类道德发展理论对女性的忽视,通过访谈等方式对女性进行经验性研究,论述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上的不同,建立起了女性主义的关怀伦理学。她的理论在西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争论  相似文献   

3.
女性崛起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型师生关系所强调的平等、对话、关怀等核心理念,与女性气质体现出的同情与理解、关心他人等特质相似和相通.伴随着女性的崛起,教育领域中的女性工作者不断增多,在她们的不断努力下,曾经受到压制的尊重与关爱学生的理念逐步获得解放并上升到重要位置,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女性的崛起也使广大男性从男性气质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男性不再压制自身的女性气质,避免了由于固执追求男性气质意识形态而带来的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进而有效地推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的民生转向,必然使女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女性在民生社会怎样发展、如何发展,不仅是女性发展的根本问题,也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走向和人发展的前景.女性的本质在于女性的特殊身体,着力关怀身体,就成为民生时代女性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关怀身体,女性就要从"政治身体"、"道德身体"、"金钱身体"、"他者身体"中解放出来.同时,民生时代女性要善待自己,树立主体意识,追求幸福生活,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和谐品质.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性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上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治理的"调和"、"多元"、"互动"等特征,决定了女性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女性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参与领域不断拓展,参与方式日趋多元,参与机制不断健全,参与水平不断提高.但女性参与社会治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和完善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建立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培训机制,加强女性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及任用,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尊重与接纳女性的社会性别,是改变女性在当代教育领域不利处境、促进男女教育平等的重要举措。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意蕴主要体现为如下四个范畴:家庭、母性、关怀以及联结。鉴于此,当代教育实现男女平等的策略就应包括:将家庭生活纳入教育的目标体系,让母性成为教育的德性,教育的道德目标应包括关怀,在教育中建立广泛的联结。  相似文献   

7.
几个世纪前的《傲慢与偏见》就流露出二十一世纪文学批评的主题思想:绿色生态和女性意识。文章对《傲慢与偏见》文本进行绿色生态挖掘,发现奥斯丁关怀女性、热爱自然、刻画人性,表达了人渴望真实、情感、和谐和宁静的状态,这也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  相似文献   

8.
明代儒家撰写的以墓志铭为主的女性碑传文,既是女性生命历程的完整呈现,又内含着儒家理想的女性观。与正史、地方志等正统传记资料着重展现女性贞、节、烈等极端道德行为不同,碑传文的叙事风格更为生活化,不仅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碎片化理解女性的格局,而且主张应当从日常行为中全面认识女性。从碑传文中可以看到,明代女性不仅不是男权社会的被动接受者,而且还是具有自觉意识的独立个体,她们对于婚姻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甚至也具备自我塑造的能力。明儒还通过对非女性专属德行的称赞与表彰,把女性身份从家庭扩展到社会,揭示出明代女性在家族事务、社会救济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童话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人类心理的沉淀,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必然反映童话作家们的女性审美价值观念。童话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改写或重新创作,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不同时期的西方童话,可以看出西方童话故事中女性形象变迁的三个阶段:男权主义下的隐忍被动,平权主义下的与男人和平共处的新女性,霸权主义下的有些激进极端的大女子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呈现不同风格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文化趋向,主要在爱情、家庭以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趣味和人生关怀。“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以父子对立模式表现青年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其目的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更在于通过爱情叙述一个社会化的故事,达到批判封建主义礼教的目的;不同的家庭观念也表现出作家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女性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对题材领域的超越,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在带有男权倾向的社会背景下,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这种性别意识广泛地存在于女性的自我意识、存在价值、独特体验、身体语言之中。中国女性艺术正处于变动、发展的阶段,女性艺术家已不仅仅停留于自我关注的个人经验层面,而是从她们的"内心资源"和感悟出发,向更广阔的精神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12.
池莉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风潮的代表作家,其众多作品都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特别关注和思考。在十几年的小说创作中,随着作家个人经验和阅历的丰富,这种关注和思考经历了懵懂、觉醒、自觉、和解四个时期,最终形成了池莉独特的女性意识。试图通过对池莉在十几年的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演变,来探究她对女性角色定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汉字中与妇女性别相关的"后"、"好"、"男"、"女"、"夫"、"妇"等文字入手,论证了中文汉字在造字和训释过程中,男尊女卑观念所造成的对女性的歧视和贬抑;论证了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妇女在汉语言文字中被咀嚼成"贱"和"内"的身份和角色;论证了中国封建文学史书写对古代闺阁文学的歧视和排斥;论证了晚清末年秋瑾的出现,以其历代才女所罕见的豪放雄健的诗词,宣告了一部中国传统女子文学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和美国著名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疯狂演变过程和文学创作经验,揭示女性的社会性别内涵、扭曲的女性社会角色和家庭中传统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分析了她们的创作动力来自对女性的自我否定和对其肉体的嘲讽以及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她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女作家张洁自新时期以来关于女性和爱情婚姻的书写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家书写的先导和典范,但通过详细的文本阅读,文章认为张洁的创作并没有真正实现对传统男性话语的突围。其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不仅没有强调女性的主体性地位,也没有构成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化的颠覆与解构。批评界对张洁“女性主义文学”和“女权主义者”的定位,只是一种盲目运用西方理论因概念混淆而产生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话语。她们文风迥异,但或公开或隐晦地揭露种族歧视与偏见,宽泛关注多个民族、多个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问题,期盼建立一个没有种族差别的"一家人"的理想世界。她们以女权主义者的敏感性触及和批判了中西文化中封建父权观念和物质至上的男性中心意识对两性的精神荼毒。  相似文献   

17.
从陈端生的《再生缘》到侯芝的《金闺杰》、《再造天》,再到邱心如的《笔生花》,清代女作家弹词形成了一个阅读、批评与创作相交织的链条,后一部作品是对前一部作品的回应和再创造。《再生缘》的“颠倒阴阳”引起了包括侯芝在内的闺秀才女的非议,而邱心如在继承《再生缘》“为女子张目”主题的前提下,对故事的框架和具体细节都作了一些巧妙的设置,既隐秘地表达了她的诉求,又使文中的叛逆性始终包含在温情的道德氛围中,体现出她作为闰塾师的创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一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女作家。她们身上保留了中国传统女性端庄、婉约的特点,但时代的影响又使她们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带上了现代女性个性解放、思想活跃的特征。东西方两种教育思想的冲击促成了闺秀派作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作群体的形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大潮的推动下,她们的创作整体上表现出女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探求自我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在审美风格上,注重营造古典的诗意氛围,抒写温婉的感伤情怀。  相似文献   

19.
萧红对于女性生活命运的表现是独树一帜的,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显现出对女性的关怀。萧红的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和为其提供养分的现实土壤,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思路融入到了她对妇女命运的表现中,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主义对妇女的精神奴役,这使她的作品超越了同类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商品化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城市白领阶层女性的体育参与也出现了消费性和商业性特点。而某种程度上,白领阶层女性又成为大众妇女体育参与的引领者,所以关注白领阶层女性健康体育生活的构建,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现代白领女性体育生活构建的基本特征和它与当代传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白领女性健康体育生活构建的新标准,并进一步阐明了新标准的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