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宗教问题的研究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马克思思想的切入点。马克思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不多,但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于宗教有比较详细的表述。在该文中,马克思从人的维度对宗教的本质作了判断,并主要集中在对宗教的产生、存在和批判展开了基本论述。  相似文献   

2.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对德国现行制度的批判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提出了人的解放这一伟大的历史命题。深入的文本解读和思想梳理表明,马克思的批判至今对于我们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宁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出版了中山大学刘景泉副教授编著的《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象本书这样把《资本论》和《逻辑学》这两部巨著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还没有先例。作者通过多年艰辛的劳动,完成了一项繁难而属于开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而不是从"具体"到"抽象",马克思以此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将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割裂开来,没有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基于此,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解放为落脚点,明显地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色彩。显而易见,费尔巴哈在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中,起了一种中间环节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残留着一些前唯物史观思想,具体表现在唯心史观宗教观、一般唯物史观、哲学共产主义等方面.马克思在多个后<导言>文本中,曾自觉地对此展开过批判清算.清算<导言>中的这些前唯物史观思想,有助于我们科学把握,正确运用并现实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地评价了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既肯定了这篇文章在马克思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又指出了它尚未完成这种转变,并对主张马克思这篇文章彻底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观点的不当之处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这种观点没有说明这里所说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什么性质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出"两种转变"思想的不当之处,不是要低估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而是为了准确评价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既充分肯定它比以前的著作离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更加接近,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离完成这个转变尚有不小的差距,以便清楚地看到在它以后的论著是如何逐步消除这个差距、直到基本完成这个转变的。  相似文献   

8.
综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我们不应简单地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界定为不成熟的作品,从而忽视了其在马克思自由思想演进历程中的里程碑式意义。在其理解的自由实现了从抽象自由到实质自由,即从政治解放到人的普遍解放的转变后,马克思在该文本中正式开始了对人的现实解放道路的求索,这无疑意味着其自由思想的新起程。一方面,马克思找...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标志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者、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献。马克思对于人类最主要的贡献就在于他创立了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在写于1843年末至1844年1月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就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奴役制”,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这时马克思“已作为一个革命家出现,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  相似文献   

10.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从1979年以来,经济理论界重新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不但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理论恢复了名誉,而且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同志都运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一般原理来分析和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许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至今沿袭这种观点。我重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后,认定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社会生产目  相似文献   

11.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把"宗教"和"思辨哲学"作为靶子进行揭露和批判,虽然通篇没有出现"意识形态"术语,但是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基本原理:颠倒的世界产生颠倒的世界意识,对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实践),理论解放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这些基于形成根源、克服途径、功能作用所揭示出来的意识形态基本原理,表明早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概念就已经达到了"原则高度",否定性的概念内涵呼之欲出,其所欠缺的一是正式命名,二是来自唯物史观的系统论证和重新表述.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人权──重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张文木近几年人权问题似乎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学术界也开始了对人权问题的研究,下面是笔者在学习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时结合人权问题所作的思考。《导言》是...  相似文献   

13.
试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看法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内涵在于:第一,表述了无产阶级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和新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的思想;第二,阐述了先进理论的革命作用。本文认为这两个方面不足以揭示《导言》的理论内涵。《导言》的真实内涵在于,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探讨了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导言》还从革命对象的特殊性、资产阶级的特殊性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以宗教批判为中心较为系统地阐述宗教基本理论的重要文章。通过对宗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指出了三位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代表人物在宗教批判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无论施特劳斯的“集体意识”、鲍威尔的“自我意识”,还是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本质上都是把上帝和神置换成了思辨概念。马克思以实践哲学实现了对青年黑格尔派宗教哲学批判的超越,深刻揭示了宗教和人的本质,提出了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阐明了宗教批判与人类解放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快读” ,非指阅读速度 ,而是说阅读快感。“快”乃“快意”之谓 ,是一种感受、一种心境。《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是马瑞芳教授新近面世的一部著作。全书四十七万两千余字 ,分为五编 :第一编 ,《聊斋》新论 ;第二编 ,《红楼》新论 ;第三编 ,从《聊斋》到《红楼》 ;第四编 ,《聊斋》个案析论 ;第五编 ,聊斋学、红学。书中并有插图一百零八幅。2 0 0 4年 10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与瑞芳相识 ,大约有二十年了 ,多数是在学术会议上碰面 ,聚散匆匆 ,偶有机缘同住一室 ,则往往化为闲“聊”之“斋” ,同入“红楼”之梦。在这长时期内…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看成一部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史诗,那么,人的解放就是这部史诗的逻辑主题。在人的解放的逻辑主题中,"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起点,对宗教和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主线,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中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潜在地遵循“宗教批判-政治批判-人的解放”的逻辑,通过批判宗教、政治,将其最终归宿点诉诸于批判的终极旨趣,即人的解放问题,更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中的确有诸多的虚构或曰“篡改”,但非“歪曲历史”;在关羽和诸葛亮的形象塑造上,自不乏美化和神化成分,但非“胡编乱造”;“无情和残暴”,并非“英雄”的“必备条件”,英雄也绝不是战乱的必然制造者;曹刘的正统及政权合法性问题本来就是一个陈年旧账,亦无必要非得厚此薄彼;至于《三国演义》书中所存在着的职官、地理方位等方面的错误,当不应成为全盘否定此书之价值的主要依据;而该书之所以被尊奉为“文学经典”,则更是数百年来经受了时间老人严格考验和广大读者反复筛选的结果,因之,也就当然不是由某一个人所能说了算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原则高度”的理论开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对宗教、思辨法哲学等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否定性批判中,内在建构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核心要素与理论逻辑:从意识形态生成根源、精神变物质原理、理论实现条件等批判维度,深刻揭示了“颠倒的世界决定颠倒的世界意识”“彻底的副本批判必然会专注于原本和实践”“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以及“理论实现程度取决于国家需要程度”等基本规律,初步确立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和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