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戈 《民族研究》2004,(5):55-63
回鹘文契约是众多的回鹘文资料中的一种 ,其内容的结构、行文用语与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汉文契约中的格式与套语很相似 ,证人套语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介了百余年来俄、德、英、法、日、中等国学者对回鹘文契约文书的研究概况,指出了目前刊行于世的几种本子中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由于这几种本子问世于突厥语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编著者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程度不同,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少差异,有的本子中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与错误,对史学工作者来说,利用这部分资料必须采取多种译本比较研究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在山田信夫刊布的回鹘文买卖契约中,有一个词出现过六次,它的转写字有三种:“ygn”、“ygn”、“yign”,均译作“甥”。他还把ygntaγay释为“甥舅”。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解释。但是,笔者认为ygn的汉译应该是“嫂子”或“婶子”,ygnimtaγaym的汉译应该是“我嫂(婶)子、我叔(舅)”。这个词组多出现在违约赔偿的句子里,即发生了违约现象,当事人的兄弟、子女、嫂(婶)子、叔(舅)都要承当后果。这个现象反映出在古代吐鲁番的普通家庭里,作为妇女的嫂子或婶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4.
5.
刘戈 《民族研究》2005,(6):69-72
在山田信夫刊布的回鹘文买卖契约中,有一个词出现过六次,它的转写字有三种"yägän"、"ygän"、"yigän",均译作"甥".他还把yägän taγay释为"甥舅".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解释.但是,笔者认为yägän的汉译应该是"嫂子"或"婶子",yägän-im taγayam的汉译应该是"我嫂(婶)子、我叔(舅)".这个词组多出现在违约赔偿的句子里,即发生了违约现象,当事人的兄弟、子女、嫂(婶)子、叔(舅)都要承当后果.这个现象反映出在古代吐鲁番的普通家庭里,作为妇女的嫂子或婶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6.
在山田信夫刊布的回鹘文买卖契约中,有一个词出现过六次,它的转写字有三种:"y(a)g(a)n"、"yg(a)n"、"yig(a)n",均译作"甥".他还把y(a)g(a)n taγay释为"甥舅".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解释.但是,笔者认为y(a)g(a)n的汉译应该是"嫂子"或"婶子",y(a)g(a)n-im taγayam的汉译应该是"我嫂(婶)子、我叔(舅)".这个词组多出现在违约赔偿的句子里,即发生了违约现象,当事人的兄弟、子女、嫂(婶)子、叔(舅)都要承当后果.这个现象反映出在古代吐鲁番的普通家庭里,作为妇女的嫂子或婶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维吾尔语中的n源于汉字真,n bitig的汉文词义为真契,此乃不少中外学者的共识。本文发现,在元代的一些汉文买卖契约中有亲契一词,卖主要将土地的原买情况记录于新契之中,称亲自画押之契为亲契;回鹘文契约Mi21反映了与元代汉文契约类似的情景:在续租同一地主土地的契约中,存在着佃户对以往租佃情况的叙述,表现了当事人对与自己有关的契约及义务的确认,称新的亲自画押之契为n bitig。笔者在本文中论证了n的发音通中古汉语的真、亲、新,认为回鹘文契约中的n bitig的最佳汉译用字是亲契。不同语言的文书中存在着相似的现象,它反映了蒙元时代边疆与内地在经济、文化、乡规民约等方面密切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8.
回鹘文是在胡人文化影响下由粟特文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音素文字,碑铭及出土文献也反映了突厥语族群从对粟特文的借用到改造的演变、发展轨迹,而借用粟特文字母来拼写突厥语也就标志着回鹘文的产生。《多罗郭德纪功碑》可证回鹘文至晚在552年已开始使用,而哈喇和卓古墓群发现的以粟特文字母书写突厥语kif(i人,妻子)字样的代人木牌还意味着回鹘文极可能于482年已开始使用。通常认为回鹘文是继如尼文之后开始使用的,就目前所见碑铭及出土文献可断定,其使用历史远要早于如尼文,应是最早用来拼写突厥语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9.
回鹘文是畏兀儿人使用最广、保留文献较多的一种文字.畏兀儿人不仅使用回鹘文字翻译、刻印佛教典籍,还用它书写民间借贷、买卖契约文书以及碑铭石刻等.元代,回鹘文字作为官方文字为蒙古族所借用,用于书写诏诰典祀,翻译医学、历史学、儒学及佛教典籍等.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的元代石窟中先后出土了1152枚回鹘文木活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实物.这证实了元代畏兀儿人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术,并为活字印刷术的西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本《吉祥轮律曼陀罗》是一部重要的藏传密宗经典,对研究元代回鹘语文,回鹘佛教的发展及其与藏族文化、藏传佛教的联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文献不见汉文本,惟有藏文本流传,无疑丰富了中华《大藏经》的内容。全部文献较长,共23页,这里仅选取前10页予以译释。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汉文、回鹘文契约文书说明,在3-14世纪的吐鲁番地区长期存在着无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买卖的女奴,她们的命运很悲惨。在普通的乡村家庭中主妇是有一定地位的,社会认可她们的债务继承权,她们甚至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述了突厥汗国的发展变化历程和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及研究情况 ,以纪念丹麦科学家魏·汤木森成功解读古代突厥文 1 1 0年 ,并反思了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和解读研究情况, 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哈勒不浑-巴勒哈孙古城出土的蒙文佛经所使用的字母、译音和文章格式, 判定它们源自蒙元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史料学的角度研究了托忒文历史文献。首先 ,阐述了托忒文历史文献的出现及整理研究情况。其次 ,对这一文献在卫拉特蒙古史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叙述。最后 ,强调了整理研究托忒文历史文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少数民族拥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文化形式一样,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得到了充分保护,各少数民族拥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力。政府一方面立法保护,一方面积极扶持民族语文教育、培养人才,建立相关的民族语文编译、新闻出版机构,并主动为少数民族创制、推行文字,推进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婚书制度在礼仪婚书的基础上,逐渐向契约婚书过渡,这一过渡可通过丝绸之路沿线的黑水城所出元代婚契牖中窥日。通过对史籍及出土实物文献的对照考察可知,至迟在元代,已有大量的婚契在民间基层订立并流行开来。从官府明确规定民间婚姻必须订立合同婚书看,元代是礼仪婚书向契约婚书演化的始发期。这种契约式的婚书在元朝的大量出现,直接缘于朝廷的规定,也有民间生活的现实需要,二者是双向互动的。从源流上看,它也是将唐代特殊情况下的婚契形态加以继承和普及化的结果。元代朝廷对婚书内容的变革,其重心已不在继嗣传宗的宗法礼制上了,而是转移到了经济利益的权利和义务承担方面,强调法制在婚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东英 《民族论坛》2012,(4):90-94,109
维吾尔族丧葬习俗是维吾尔族人生礼仪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吾尔族丧葬习俗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爱惜自然、约束和节制一切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促使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共处等。维吾尔族丧葬习俗中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对保护所在地区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生存者的空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殡葬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自己对该墓志的最初考释不确。该墓实为辽圣宗之孙、耶律宗愿之子耶律弘用与其妻萧氏的合葬墓。  相似文献   

20.
清前期北京旗人满文房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刊布十件满文房产契书的基础上 ,对清前期北京旗人房产交易的形式、内容、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指出至迟到乾隆前期 ,八旗内部已经存在典、抵押、活卖、绝卖等多种不动产转让形式。本文还对满文契书中所蕴涵的有关北京旗人语言应用情况的信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