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传播语境下,川北灯戏应重新定位消费市场,由大众媒体转向自媒介传播,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和受众分析,以期能够为川北灯戏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仪式戏剧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仪式的展演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伴随着信息交流的传播现象,石龙村的乡戏不仅是地方戏曲艺术形式的重要起源,同时还是乡村仪式的典型的代表.本文以石龙"乡戏"为个案,在对石龙"乡戏"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主要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对石龙"乡戏"的传播要素、传播特征、传播模式和传播启示等方面逐一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的李绿园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歧路灯》,被认为是“一部描写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歧路灯》描述的生活范围非常广泛,而其中有关戏曲的一些记载,则被认为是研究清初戏曲的珍贵史料。对此,不少人作过专门研究,但大多侧重于地方戏和戏剧团体的经营等方面,近读《歧路灯》,发现其庙戏以及其他与宗教演剧情况有关的材料亦非常丰富,且值得重视。 一、关于庙戏 庙戏是在宗教祭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也是一种带有祭祀娱神性质的宗教戏剧。《歧路灯》多次写到庙戏演出,如第四回:“王氏道:俺曲米街东头巫家,有个好闺女,他舅对我说,那遭山陕庙看戏,甬路西边一大片妇女,只显得巫家闺女人材出众,”第四十回:“即  相似文献   

4.
平江花灯戏是湖南现存著名地方剧种之一,四百余年来为湘,鄂、赣边区数十县人民所喜见乐闻。(一)平江花灯戏原名灯戏,初期叫“歌戏”即中国早期的歌剧,外人叫它“平江花鼓戏”。“歌戏”一词见于乾隆八年编纂的《平江县志·民俗》:“元正献岁,邻里燕饮相庆,十二日止,谓之云开节,(旧县志)或者轮接雕神,搬演歌戏”。辞海则有详尽,明确的注解: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黄梅戏集语言、演唱、音乐、表演、布景等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及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翻译是黄梅戏戏曲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在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和听觉语法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下,从中国文化及黄梅戏地域文化探讨文化层面的翻译;从黄梅戏的语言、视觉和听觉模态分析内容层面的翻译,以实现源文本和译文本的意义对等。研究表明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黄梅戏翻译不仅有助于把握整体意义,也有助于提高黄梅戏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全球文化空间里,大部分的地方戏曲显得日渐冷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北二人转却异常火爆,确实值得人们深思。通过对黄梅戏与二人转的共性比较,分析后者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借鉴二人转的发展与传播经验,针对促进黄梅戏的跨文化传播可采取合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人才的规模化,并在此基础上催生领军人才;把握创新与继承的完美结合;加强与现代文化传媒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7.
"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这是赞誉被称为巴渝十大民间文化艺术之一的梁平竹帘.它与梁平年画、梁平灯戏并称"梁平三绝".  相似文献   

8.
《四川社科界》2009,(6):19-19
12月25日,南充市社科联在川北医学院召开市内高校社科工作联席会议。会议由川北医学院承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蒲春梅同志主持。来自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川北医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宣传部、科研处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6月10日,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罗仲平一行4人来到南充川北医学院,就川北医学院组建高校社科联和学校人文社科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川北医学院党委书记凌保东、院长康健、副书记李成军、副院长鄢佳程、正院级调研员张春霞和党院办、宣传统战部、科技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0.
明初由于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残酷的文字狱 ,文人的言论和写作受到了钳制 ,内心非常压抑 ,于是好多文人通过创作传奇小说来抒写胸臆。加之当时文人当中多有“以文为戏”的文学观 ,使得传奇小说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便创作于此时。它们的出现不但给之后的拟话本、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而且对后世的传奇小说及《聊斋志异》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川剧正名“川剧”这一名号,究竟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至今仍各说不一。周贻白说:“四川的‘川剧’。旧称‘四川戏’。”(见《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一期《辛亥革命前后地方戏曲发展概况》)雪樵说:“川剧,在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汇集了昆曲、高腔、胡琴(皮黄)、弹戏(梆子)、灯戏等多种声腔……到清代同治、光绪时,已统称为川剧。”(见《人民戏剧》1978年第五期《“剧种介绍”——<川剧>》)我认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是我国出版史上的繁荣时期。在当时中国的整个出版大格局中,中原地区的出版业发展明显滞后。近70万字的长篇小说《歧路灯》,在这个区域内以多种抄本缓慢流播,时间长达两个世纪之久而未付诸真正的出版印刷。从小说《歧路灯》的传播接受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对考量清代中原地区出版业发展状况,具有文化地标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文信息》2007,(12):115-115
云南鹤庆城郊板北等村的白族在农历七月初一过“骆驼节”。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来到板北村的桥边,所骑的骆驼忽然止步不前。忽必烈无法,只好下骑步行。骆驼在转瞬间变成了石头,永远在留在了桥边,于是给这里的白族人留下了一个奇特的“骆驼节”。每到农历七月初一这一天,家家宰牛杀羊,白天看滇戏,晚上漂河灯。他们以剖开的南瓜做船,罩上灯纸或玻璃,做成鱼、龙、凤、莲花、花篮、鹤等形状,点上烛火,在河水是漂流。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戏剧改编以戏曲改编为主,话剧、舞剧改编为辅。由于戏曲在中国古代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这为《红楼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而红楼戏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又形成了独特的舞台表演特点,并逐渐表现出写实化倾向。不过,戏剧改编传播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无法在舞台上完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就职于川东北蓬溪县的晚清“盐场大使”沈贤修(1836—1911),撰有《禅和子日记》,逐日记录了任职“小川北”15年的宦海生涯。沈氏日记以“微员”的视角呈现了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感受,不仅可以借此探析盐场大使的职能运行、其与地方政府之关系,而且可以从中观察川北社会的流动,以及仕宦期间的交际、购物、休闲和文化生活等活动,认识清末川北社会生活的实态,管窥基层官员的文人生活图景,并从当地经济生活的细节中捕捉时代变革的讯息,透视晚清基层官员在社会变革中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桂剧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剧是广西的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解放前,它以桂林为中心,广泛地流传于桂北和桂东各县。清代初年,桂剧曾两度进入云南,在昆明设立有“桂花馆”,滇省群众称之为“桂班戏”。同一时期,还沿西江东下,以“独秀班”的名义,在广州演出。清代末年,它与湖南的祁阳戏拥有共同的观众,桂剧艺人的足迹,遍及湘西各县。民国初年,桂剧曾多次进入贵州和广东的潮汕地区,并一度传播于江西的  相似文献   

17.
川北皮影戏作为一种地方戏种,历史悠久,独具魅力。三十年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呈现出学术性与现实性、生活化与在地化相互交融的特点。但与学界对中国影戏的整体研究相比,学人对川北皮影戏的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已成为时代命题。顺德"饮灯酒"传统节庆蕴含文化自信因素,且建构积极的生活,主要表径有:乡民参加灯酒活动热情高,活动公益竞投主旨突出,活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探究其文化自信之因,与顺德经济发达、乡民眼界开阔、爱国爱家情怀、乡民求吉需求有关。顺德"饮灯酒"节庆,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增加乡民凝聚力,传播美好社会风尚,彰显文化自信的多方价值,对其他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畅 《兰州学刊》2007,(1):143-145,46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的高峰阶段,长期以来,论及清代长篇小说,常常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歧路灯》作为这一时期作品,名不见经传,虽为一部六十余万言的长篇小说,生成于《红楼梦》之前和《儒林外史》之后,但是,时至20世纪80年代初,《歧路灯》才得以大规模出版.此作品于两个世纪间被"悬置",抄本之多几于其他任何作品之上,流播空间狭小,始终走不出中原大地,竟几成为一大憾事.从传播与接受角度解析《歧路灯》,有助于其研究工作的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20.
"聊斋戏"的改编对《聊斋志异》在下层民众中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聊斋志异》之所以被屡次改编为戏曲,是因为其本身的戏剧性或戏曲意趣。以聊斋戏曲改编在清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康熙阶段独唱,乾隆时期渐有和者,清末形成改编热。聊斋戏的改编为《聊斋志异》提供了很好的改编方式和演述形态。改编者们非常注重普通民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口味,为适合乡村表演,他们不惜牺牲文采性,而强化其通俗性。在这种平民意识的影响下,《聊斋志异》戏曲改编也呈现出平民化特色和市井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