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来阐明我国的市场疲软问题。指出,市场疲软根源于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中的非基本的暂时性的缺陷;存在于新旧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中后期;解决市场疲软的根本途径在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计划,管理、调控机制以及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具体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及其被抑制之后接踵而至的市场疲软、工业生产滑坡现象,仍是今天理论研究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反思我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市场疲软和工业生产滑坡的成因与治理对策,探讨“胀”、“涨”、“滞”间的关系,无疑于当前和长远的经济实践与宏观经济行为关系的调整,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治理整顿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最困难的时期逐步渡过,国民经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经济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尤其是市场疲软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 市场疲软,是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新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所谓启动市场、搞活市场等一些对策性建议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但是,市场疲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会产生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克服市场疲软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于这些问题,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笔者试就这一问题简陈管见。一市场疲软是指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居民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小于市场商品供给量的经济现象。从表象上看,似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萧条阶段所呈现的现象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可能也不会产生资本主义社会那样性质的再生产的周期性,不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那样致命的危机。实际上,当前我国出现“市场疲软”,并不表现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仅仅是结构性的疲软,或者说仅仅是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罢了。据统计,这部分产品大约只占总供给的1/4左右。应当说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疲软”的一个特色。同时,我们还应当明确,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发展都不可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而总是波浪式和阶段性发展的。由于我们在  相似文献   

5.
经济效益问题是评判经济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在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人们对经济效益问题的研究及其实践曾经做过大量的努力,但是,可以认为,直到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才真正对经济效益问题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近两年,面对市场疲软,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的局面,从理论工作者到实际部门的同志以及各级政府领导人,对如何提高我国经济效益的认识,则越来越有了一种紧迫感。应当说,这是我国经济步入正轨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生活资料(包括劳务)用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过程,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消费品市场则是连结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纽带,是反映生产成果和消费状况的“晴雨表”。消费品市场状况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消费生活,关系到企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整体能否正常运行。消费品市场疲软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问题,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本文拟就我国消费品市场疲软的基本成因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货币失灵与市场疲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以来我国经济在许多方面有所好转,但又出现了新的困难,其中突出的问题是货币调控失灵和市场疲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是财政和货币的双紧政策,而是人们对于收入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实事求是分析我国经济情况的基础上,对宏观政策、改革开放措施和发展战略,进行稳定、调整、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自1989年以来,我国出现了长时间持续的市场疲软,其主要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生产企业产值下降,商业企业商品零售额下降,经济效益普遍降低;有些企业停产,发不出工资;有的企业甚至倒闭或为其他企业所兼并。 形成市场疲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经济方面的原因;有宏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微观方面的因素。同时治理市场疲软也有多种途径,这里主要从非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八十年代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过的投资和消费过度增长、通货膨胀、市场疲软、产品积压、资金短缺、企业效益不好、财政困难等问题,在法律对策上的失误,诸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只靠政策没有法津,基本建设的管理只有小法规没有大法律,公司在流通领域没有法律调整,产品质量、企业间竞争、企业间的三角债等与企业经济效益有关的法律机制中的缺陷,以及经济执法不严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对在九十年代解决这些经济问题的法律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经过治理整顿,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1988年下半年以来,农业获得丰收、工业产品结构逐步得到调整,由于各项治理整顿措施的综合作用,使生产和销售呈现出稳步回升趋势。然而,由于前些年经济生活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前,市场疲软、商品销售不畅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并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经过近几年来的治理整顿,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过热的消费需求得到初步控制;过热的投资需求增长也初步得到控制;物价在高水平基础上涨势趋缓,人心趋向稳定。然而,在治理整顿过程中所出现的市场由热变冷,即市场疲软状况也困扰着人们,尤其是流通领域。本文就市场疲软环境下的基层供销社,分析其基本状况,试述其扭转局面的可能性和经营对策. 一、市场疲软环境下基层供销社的状况去年以来,由于市场的疲软,许多基层供销社出现了商品购销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滑坡,企业面临严重的困难境地。基层供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础。商品经济,说到底,是一个市场问题。列宁指出:“商品经济,也就是通过市场而彼此联系起来的单独生产者的生产。”“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量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程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的这些话,揭示了市场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我国商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集中地表现在市场的变化上。市场——作为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连结点,其波动必然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市场疲软使众多  相似文献   

13.
从1989年起出现的市场疲软状况已长达两年,波及范围之大,经历时间之久,这在我国实属罕见。其间,国家启动市场的某些措施虽然收到一定成效,但大都不甚明显。随着今年以来我国市场缓慢升温,市场疲软的成因似乎已无研究之必要。但是,笔者认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中国经济发生了一次由通货膨胀到市场疲软的剧烈波动。国家为稳定物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经过努力 ,迅速扭转了物价长期上涨的局面。紧接着又出现了全国性的市场疲软和经济萧条 ,表现为商品滞销 ,物价大幅度下降 ,工商业开工不足 ,失业人数上涨 ,为了治理经济疲软 ,政府采取了因应措施 ,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从这次经济的涨落起伏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中 ,可总结出许多今天还可借鉴的经验教训。本文从这些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1992年春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我国终于从经济衰退和市场疲软的阴影中迈了出来,并且一跃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这一势头一直持续到现在。怎样看待1989—1991年的经济衰退?怎样看待1992年春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又怎样看待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读了邹东涛、崔全宏著的《十字路口上的中国:问题·探索·艰难的选择》一书。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有了一个新的、明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一九八九年下半年开始的市场疲软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疲软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全社会都感觉到了。那么,步入九一年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市场状况如何呢?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九○年我国工业生产开始回升,其增长速度由年初的低速徘徊加快到第四季度的14.2%,又出现了经济再度过热增长的苗头。但是,市场并未因此而出现购销两旺的势头。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次市场疲软的过程,似乎可以追朔到八八年第  相似文献   

17.
企业兼并,作为经济组织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有意识转移企业产权的一种企业经营机制,是一种促进企业资产合理流通、搞活企业的有效机制。1984年,企业兼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亮相”,就显示出其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前市场疲软、企业产品销售滑坡的形势下,积极推进企业兼并,对于促进生产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逐步发展和完善企业兼并机制过程中,认真研究和重新探讨企业兼并的有关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乡居民消费无热点,市场疲软,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拉动内需,是目前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农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农村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则是我国市场疲软的重要方面,因而充分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最大程度地释放农村的潜在需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可以使国内消费市场更具发展潜力。一是市场容量大。农  相似文献   

19.
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已成为当前经济困难的一个症结,如何启动市场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适当增加技术改造投资,用技术改造这个杠杆启动市场,正在受到人们重视。 针对持续一年多的市场疲软,国家采取了把资金投向生产,包括向大型骨干企业倾斜、放松信贷。但遗憾的是此举并没有引起经济的明显回升,市场如故。原因在于用大量投入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民经济在1996年底实现“软着陆”之后,通货膨胀率逐年降低,到目前呈现负数的状况;与此同时,我国却出现了失业增加、市场疲软、库存积压增多的新问题。对此,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央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是根据目前的经济状况而作出的适量微调,目的是要实现今年8%的经济增长速度,3%的通胀率以及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并没有改变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