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王钰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7):91-94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留学热潮紧密相连。留学生通过翻译作品、创办报刊、参政议政、创办学校等途径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发展。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意识上经历了从"庙堂意识"到"广场意识"再到"岗位意识"这样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黄宏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6):51-55
民间叙事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可分为高尚型、迂腐型、卑劣型三种,这些形象具有民间性、虚拟性、复杂性特征,研究民间叙事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及其特征对深入理解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赛珍珠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和农民是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群体,而海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则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与同时期中国作家相比,赛珍珠笔下的中国海归知识分子有如下突出特征:一、西方留学背景,二、坚定的国族认同,三、民本立场,四、科学知识和实干精神的结合。这些海归知识分子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时代标本,本文从启蒙与传统、精英与大众、融合与抗拒三个层面,结合赛珍珠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并通过与同时期中国作家的比较,分析赛珍珠的创作动机和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异国形象是一个民族对另外一个国度、另外一个民族的总体想象.在中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德国形象是极其正面的,体现了德国人的勤奋、守时、认真、严谨、富于工匠精神、勤俭节约、制度优越等等.一个民族对另外一个国家的总体想象,一个民族在另外一个民族中的某个形象可以与真实情况相吻合,也可以存在较大偏差.异国形象的建构是一种社会文化实践,是对意识形态和大众心理的微妙操纵. 相似文献
5.
惠雁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1):95-100
在当代文化史中 ,知识分子一直是权威意识形态的同构体。随着权威意识形态经历了由奠立、畸形化发展及至重建后逐步松解的动荡性变化 ,知识分子也同步经历了从“身份转换”经“身份确认”到“身份超越”的艰难嬗变。作为知识分子灵魂的栽体——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由此也显得扑朔迷离 ,从无奈的“改造者”到痛苦的“自省者”最后到迷乱的“萎顿者”,清晰地表征出知识分子复杂而微妙的心路历程。其中 ,异质性的复合形态是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生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宋俊宏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4):102-106
纵观新时期乡土小说,农民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不时地得到一些作家的关注,从最早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开始,这一类人物形象就不断地在小说中出现。该文试图从农民知识分子在农村中的不同类型入手,将农民知识分子分为生于农村、心系城市者和身心俱在农村者两大类型。通过对他们的心理欲求、精神面貌和人生追求的考察,探析他们在这一社会转型期在农村、农业和农民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思考他们在农村、农业和农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腾刚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65-69
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通过对近段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剖析,讨论在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轨迹,并进而探求应该如何重构出契合时代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程敏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4):79-81
知识分子阶层思想具有复杂性,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内涵。阅读知识分子形象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和时代。新时期以来,学院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危机,也揭示了人类在现代生活中灵与肉分裂的危机。这些小说虽然表现出批判的勇气和尖锐,但思想深度稍显不足,通俗有余而优雅不足。 相似文献
9.
吸血鬼形象从最开始的恐怖、邪恶、嗜血到现今文学作品中的勇敢、正义、责任种种形象的转变,都折射出作者、传播者的一种思想的转变与大众心理的一种期待。吸血鬼拥有超凡的能力与行为,在面对抉择时往往也会理智地去克制、去选择,而我们人类,却往往迷失在这里。或许,吸血鬼形象的转变也意味着人性的转变,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是光明的、是有爱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王卫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4):40-45
以往学界认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的创作高潮时在两头,即“五四”时代和40年代,30年代则相对沉寂,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当我们系统梳理大革命前后及30年代的知识分子小说时,就会感到它的繁荣和多种视角的同时并存。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和人生历程的展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知识分子意识与立场也得到了强化。同时重新估价了《倪焕之》、《二月》等作品,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张涛甫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2-127
本文集中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问题.从中国传统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进入新闻报刊、文化出版和教育领域,建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这"公共空间"在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转型和知识分子自身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全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1):49-54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是将前近代时期士大夫的生命形态作为参照系的,该参照系的主要内容是士大夫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为充当帝师王佐,功名意识乃普遍的价值观念,经济观念核心是重农抑商,并进而形成文化优越感、保守拒变心态、"夷夏之辨"的世界观,且陷入空疏无用的"学问"之争中不能自拔,于社会民生毫无裨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方面,带有悲剧、迷茫色彩的忧患意识;经济方面,以重科技发展实业为核心的经济意识;文化方面,中西地位反向互换的文化意识。这种作为一种质变过程同时更多地体现为量的累积的转型乃是一条痛苦而漫长的人生旅路。 相似文献
13.
启蒙与救亡的二重协奏——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8):20-24
中外文化语境的不同和中国社会的具体状况造就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独特的身份特征和文化内涵,他们既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又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随着公共空间的建立,在救亡图存的危机意识中,他们借助理性的力量,以独立思考的姿态和与社会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展开对民族、文化和国民性的批判。他们是中华民族特具的生存处境、生活方式及其生存价值和西方现代理性密切交织所孕育出的独特的文化范型。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3):143-148
小说以自己的方式触及人类生活中的伦理问题。相对于抽象的理性伦理法则,小说则凭借叙事对包含伦理蕴含的人事进行讲述,借助描绘,被小说层层展开的世界更具象、真实,给人更切实的认知。文章辨析了现代伦理的艰难及小说家面对它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通过对现代叙事文本的诠释探究了其中的伦理蕴含,借助对知识分子如何思考伦理问题的解读,辨析了"虚构"的艺术世界与"实在"的现象人生的相同相异之处。打探这些就是在探索艺术与人生中最真实的属于伦理范畴的道德、死、爱、忏悔、出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揣丽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205-207
指出东北知识分子与中原近代知识分子相比近代化起步晚且发展缓慢 ,但反帝思想极为突出 ,并与发展东北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分析了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这些独有的地方性特征及其对东北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从而对认识当代东北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作用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春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1-4
现代性的冲击导致传统的解体,即脱圣入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知识分子丧失了生存的根基, 成为社会流民、政治流民和文化流民。这造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于是,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寻找生存家园即自我认同的过程。他们投身革命,并在传统社会主义中获得了社会认同、 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但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分子也付出了牺牲现代性特性的代价。随着现代性进程的重新启动,中国知识分子将重新确立自己的生存根基。 相似文献
17.
刘慧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53-56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封建"士大夫"形式存在,"学而优则仕",与政治紧密结合,形成了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投身仕途的"角色认同",造成了千年的角色错位。到了近代,在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近代知识分子逐渐产生。他们一方面继承并发挥了士大夫与政治密切结合、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又开始与政治分离、向知识回归,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服务于社会科学文教事业,实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双向"角色认同"。近代知识分子角色的转变,一方面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变革,另一方面推动了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占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112-119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士大夫’”。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废止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这对读书人来说可谓数千年巨变,也由此形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三种身份体认,他们自视为“殄除外虏”的民族主义者、“跑来跑去”的淑世主义者和“发扬踔厉”的个人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刘丁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90-92
近代四川知识分子群体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开始觉醒。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开始了自身的文化和政治分化与转型。四川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与转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封建知识分子向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从近代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政治转型,从向往资产阶级民主的知识分子向信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说学的知识分子转型。 相似文献
20.
移民与近代湖南士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先国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2):115-118
湖湘士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独领风骚,凸显了近代湖南士风个性鲜明的特点。在近代湖南士风的孕育、形成、定型及发展过程中,移民与移民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宋时期,移民社会直接浸育了湖湘士风。明清之际,全国士风趋于颓废;移民则使湖湘士风有效地摒蔽了颓废之气的影响,经世济时,务实求新。及至近代,这种士风又浸育了一代代湖湘士人,更加彰显出湖南士风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