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规律,不同于社会形态更替时期大破大立的规律,也不同于社会常态时期积累渐进的规律,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的社会文化心态嬗变的规律.主要包括:有序重组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各要素在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中,能够进行自组织,使某些要素的变化得以强化或抑制,使之达到有序化;涨落突变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部经常随机发生不同形式的微观涨落,当某种微观涨落被正反馈作用放大超过临界点,形成巨涨落,随之引发突变;连锁感应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存在传感过程,其中某一个要素变化引发另一个或多个要素的变化,从而产生轰动效应.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三条规律,对于发挥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正值效应,克服其负值效应,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中、西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演变、传承及其社会历史条件等的异同;通过对西方不同时代背景下消费文化观念的纵向梳理,总结其发展变迁的过程、特征、取向和规律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后果,为认识与把握当代西方消费社会及其消费文化的本质,提供一种全景式的关照.  相似文献   

3.
文化变迁的规律——碎片化到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势不可挡,它不仅冲击着我们的经济,还冲击着我们的文化。在这种态势下,我们的文化变迁速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速度尤快。我们关注文化变迁,更关注因何变迁、如何变迁。文化变迁,涉及一个文化模式的创新、发展和变化,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若能找寻出一个文化变迁的规律或模式,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提出一个文化变迁的规律,即碎片化到重构。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产方式与生育文化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生成土壤为基础,将中国生育文化作为一个包括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的整体动力系统,并把社会生产方式作为推动这一系统运行、变迁的动力源泉,由此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中国生育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的决定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形式,并揭示存在各种不同社会机体中生育文化发展、变迁的特殊规律,以正确把握由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化生育文化转变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积淀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自然也会伴随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变化。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多地带有符号韵味。本文正是在符号消费的视域下解读草原文化消费的内涵与特征,梳理草原文化消费变迁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草原文化的建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奢侈消费的生发及其作用是制度变迁、社会改革的必然产物,对其要用客观理性的制度加以合理的规范与引导,倡导节约文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编辑活动在人类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中居于中间环节,编辑就成为身负特殊责任和使命的社会角色。现代社会是一种文化导向型社会,现代化的肇始和归宿都体现为一种文化变迁过程。文化变迁的契机凸现了编辑文化选择的权利。编辑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和文化创新的“设计师”,在文化变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代多元文化中,超越了使用价值消费,以符号、影像为特征的消费文化,是对先前同质性大众文化的反拨.从同质性的大众文化到个性化与无规则的可选择的消费文化,体现了当前文化变迁的一种态势.  相似文献   

9.
商业宣传不仅传递商品信息 ,而且传递文化信息 ,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我国的一些商业宣传利用西方民俗文化来引导社会消费 ,客观上对西风东渐起到了助推作用。我们应当认识商业宣传与文化变迁的关系 ,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 ,在宣传战中兼顾社会、经济两方面效益 ,以保证民族文化身份的独立和完整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变迁的“过渡性”形成“过渡状态”,从而完成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合理配置,构成了世界文化分布与呈现的图景。变迁的直接动力来自于文化的接触与影响。不经过“过渡状态”的文化变迁是不真实和不可靠的。文化从个别现象上看,可能存在暴风骤雨式的变革;从全局角度看,循序渐进式的“过渡变迁”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从桃符演变为春联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过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从桃符演变为春联,从神荼郁垒演变为其他武士形象的门神或门画,是桃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的发展,也是桃图腾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完美结合。桃符文化属于道家符箓文化,也反映着儒家的天人感应意识。桃符演变为春联的过程,是符箓文化由俗变雅的过程。春联对于原来实物表现的桃符来说,不仅是高雅的文学化,更是具有特殊美感的诗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学界对文化自觉认识的模糊性。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逐一分析文化自觉的发生根源、主要动力、历史规律,表明文化自觉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过程。对文化自觉的实践发生机制的研究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实践内涵的深化,也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是九十年代以来现实主义“尤为重要的收获”,陈忠实创造性地接受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将之与中国民间文化元素和中国儒家天人感应说相融合,创造了以人物命运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秘史,丰富并深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多以反讽的叙述策略来实现对都市社会的嘲讽。其反讽类型主要有误会式情境反讽和悖论式场景反讽两种。反讽意识的产生缘于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反思及其与人类现代思想的感通。沈从文都市小说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高超的反讽艺术及其背后深刻的反讽意蕴。  相似文献   

15.
对通感的解释应从心理学、美学等多角度进行阐释,并从人类感官的先天关联性讨论艺术通感的生理-心理基础,从而将艺术通感定义为一种在艺术活动中以审美统觉为基本心理机能,以感情为心理动力,表现创造主体人格、心境、意绪的一种统觉性、整体性、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拓展的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运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31个省份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按照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实证分析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各自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变,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日益显著,与家庭经营性收入一并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双动力,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虽然有限,但却具有乘数效应;不同地区的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衡量法治状况标准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几个环节入手,分析其具体操作者所处的文化氛围、话语背景及其在当前中国的法治场景中所表现出的话语立场,检讨当前中国法治状况的复杂成因.指出,法治现状的根源正在于各种话语力量的历史性冲突和隔离,这种状况的根本改善取决于法治表象之后的人的法文化立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引领与支撑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法治文化与伦理文化是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弘扬法治精神与培育法治文化理念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必然选择;自由、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引领着伦理文化的创新与进步,而伦理文化则以其丰富的资源与深刻的内涵支撑着法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立法的伦理形式、司法的伦理适用与守法的伦理机制是法治文化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9.
辨"诗"     
诗 ,是一个不断流变的概念。从广义的“文化之诗”演变成狭义的“文学之诗” ,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诗言志”的“诗”与“诗缘情”的“诗 ,本不是同一个意义上的诗。文化之诗借用了古歌的形式 ,传达的是规范和禁忌、法度和礼仪 ;《诗》是古歌与文化之诗的合流 ,它利用弦歌讽谏来履行其政治使命 ;而文学之诗则是个体意识和文学意识觉醒的产物 ,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狭义之“诗”  相似文献   

20.
儒家修养理论在中国历史上起着双重作用.儒家修养理论对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思想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道德建设,增加法治依赖,变自律为他律,变人治为法治.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民主法制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