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礼貌策略在礼貌连续体上呈现阶梯状态。根据Scollon&Scollon的礼貌系统理论,权力(P)和社会距离(D)决定了礼貌系统。话题因素和即时语境因素对Rx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言语交际参与者所选的礼貌策略值相对于礼貌系统的偏离值上。在同文化和跨文化背景下,通过考察访谈中言语交际参与者对礼貌系统的偏离值,可得出Rx值的变化趋向和Rx值的相对变化强度。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中国与加拿大构建东西方教育互惠学习项目以来,各姊妹校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构建一个基于中国与加拿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合作系统,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与加拿大安大略省East Wood小学建立了"姊妹校际关系",将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内容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三大板块。随着培养目标的明确,两校开展了融入式、学科式、主题式以及项目带动式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初见成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可供我国学校教育选择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策略:从观念层面确立教育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指导思想,从政策层面弄清跨文化教育的实施障碍,从管理层面建设跨文化交际校园、完善跨文化交际体系,从操作层面开发跨文化教育课程与活动项目,从课堂层面引入体现跨文化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对外交往的机会不断增多,面临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的机会和问题也不断增多。这些在客观上刺激了我国对于跨文化人才的旺盛需求。为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跨文化公民"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跨文化公民教育内容体系,通过多种途径搭建教育与交流的平台,加强受教育者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来疆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群体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社会环境、个体因素、语言障碍、原有的文化和心理四个方面是造成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采取差别管理与趋同管理,利用留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加强对留学生跨文化支持等方式,将有助于来疆中亚留学生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5.
在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中,跨文化敏感与受众对异文化的认知有着直接的关联。本文以韩国歌手朴载相(PSV)的音乐录影带作品《Gangnam Style》为研究样本,通过DMIS模式设计调查问卷,以《Gangnam Style〉〉在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即研究对象从推出至热播这一播期为文化敏感度接触的研究时间段,在中国北京与韩国首尔两个城市中,针对中韩80后青年受众进行认知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实证对比研究了解社会化媒介环境中,中韩青年受众在跨文化敏感过程中对影像内容认知的问题与特征,即两国受众在跨文化交流欲望、接受态度、接受过程中社会及个人影响因素等方面异同。媒介渠道加速了跨文化内容的传播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认知的日常性社会行动,同时不同国家间的媒介管控会影响跨文化产品的传播速度和跨文化敏感度程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到跨文化传播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不断发展.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由于教育主客体的多元化、教育环境的多元化、信息来源的多元化、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社会习俗的多元化特点,其人才培养的过程必然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由此,研究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跨文化教育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以及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文化差异,依托跨文化教育理论,对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跨文化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云南某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敏感的程度。结果显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中等。五大跨文化敏感度变量因素中,强弱顺序依次为:交际专注度、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差异认同感和交际愉悦感。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活动显得日益频繁。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因特网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扩展知识、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要想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者不仅要知道本族文化的规则,而且还要懂得目的语文化的规则。鉴于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应恰当引入"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依据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就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保护"为主题,在融合访谈调查及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非遗保护"与"跨文化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结合跨文化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跨文化交流、反身性构建、身份认同等分析工具,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跨文化教育的双重领域,不仅拓展了"非遗保护"的文化教育维度,还为跨文化教育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成新的研究路径及价值;在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路径的同时,还有助于唤醒、加强传承人的文化参与、身份认同及社会交流,进而为非遗保护与发展营造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保证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质量,进而保证和提升教师质量和教育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作为专业认证制度的起源地,其教师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走过近百年的历史,并表现出对社会正义价值的强烈追求。在梳理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追求社会正义价值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以美国著名社会正义教师教育家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Marilyn Cochran-Smith)社会正义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出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在追求社会正义价值过程中所遵循的四方面标准和要求:(1)招募与选拔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师;(2)开设与社会正义相关的教师教育课程;(3)重视职前教师在跨文化社区的教育实习与实践;(4)给予教师教育项目充分自主权。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政策效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涉及高校图书馆政策内容、政策效力测度与评价、政策效力影响因素等方面。高校图书馆政策效力的影响因素涉及四个维度,即政策、执行、用户和环境。高校图书馆政策效力的测量可围绕四大影响因素展开,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揭示四大影响因素与政策效力之间的关系。激励策略和整合策略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文化交际中最常遇到的六大障碍入手,提出要进行有效、合适的跨文化交际,交际参与者必须克服对人的差异的忽略、语言差异、非言语行为的误解、偏见与刻板印象、民族中心主义以及极度的焦虑等障碍。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制胜法宝。其构成要素包括全球化心态、文化的描绘、自我能力的提升、交际互动的调整等四个方面。最后就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援外短期培训是中国援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尚缺乏对培训效果及其参训学员个人能力提升作用的实证研究。对9 3位在中国参加培训的发展中国家学员作问卷调查,并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短期援外培训项目对学员个人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培训项目的质量、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学员所在国的制度支持以及学员的职位高低都对学员个人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短期教育援外培训项目的有效性以及培训对个人能力发展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为中国教育援外工作服务,要做到:(1)注重提高短期教育援外项目的质量;(2)加强与培训学员的沟通,提高其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3)鼓励受援国建立配套投入机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使学员的个人能力得到施展的空间;(4)做好培训学员的遴选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若忽略培养和提高习得者跨文化语用能力,二语习得将变得毫无意义。培养和提高习得者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基础在于"课堂输入",而输入的核心在于教材。所以,要做到教材话题与文化项目兼容。"课堂输入"要兼顾对语用知识的有效"输入"和"吸收",要按照"课堂输入"的原则进行"输入"。"吸收"是目的。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语用教学总是和社会文化形影不离,教和学动机都来源于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二语习得是一个其语言的、社会的、心理的相互作用过程,培养和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本身是一场整体的文化教学。所以,要开展对教材话题和文化项目兼容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心理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运用心理效应的基本原则,正确发挥心理效应独特的功能与效力,以科学的方法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有效影响和引导其思想和行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翻译学的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当今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活动和目的的"全球化"过程中,翻译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往传统语文学阶段对于翻译"媒婆"论的比喻受到了历史的批判;然而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翻译与媒婆在交际功能上有其一定的相似性,依然有其积极的因素,可以为翻译的发展给予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尤以"后喻文化"、"道德相对主义"、"多元价值信息"、"可公约性极低限"、"文化霸权"等影响更为明显和重要。经过对其影响机理的深入解析,并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合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等路径,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造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说话人母语的迁移是造成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一大因素.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大量语用失误的实例,分析了母语文化负迁移造成的跨文化交际中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期望外语学习者能对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更敏感,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误解,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水平和英语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具备全球意识和跨文化能力的公民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作为承担培养国际性人才这一重任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素养,必须努力提高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因此,如何培养职前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已成为各国高校教师教育的重要议题。基于这一背景,美国和加拿大部分高校为职前教师提供了一系列跨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多元文化课程、跨文化社区体验课程以及海外实习课程,旨在帮助职前教师获取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与体验,提高其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任教的能力。这些跨文化课程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角度看翻译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深入,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研究重点就在于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与分析。经验证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并不影响文化翻译的"可译性"。跨文化交际中,译者具有相对的自由,可以根据客观标准和主观意愿选择"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