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关于教育学科进行模拟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阿荣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在教育学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和训练 ,促使学生进行半独立性的教学实践 ,以便更好地掌握教育理论及为教育实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阚赤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32-235
目前,国内职前教师教育中实践性知识依然存在着严重缺失的现象,国内外著名高校实践性知识教育的成功范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实践性知识的构建方面,我们建立了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坚持角色教育、经验教育、案例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4.
赵亚静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0):30-32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呈现由注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升、由不均衡转向均衡发展、由借鉴国外经验到构建中国体系等特点,但也存在供需结构性失衡、政策制定过程不优化、法律体系不健全、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进一步优化调整教师教育供给结构,优化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过程,健全教师教育法律体系,完善教师教育政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晶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结晶,他对师范生成为专家型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提出对教育类课程改革策略,以期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把师范生培养成具有教学实践智慧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李莉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3)
校本研修是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教研活动方式。针对校本研修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如以理论学习为支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建立教学专题研究室,搭建校本研修平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深入开展校本研修;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使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妙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2):20-23
教育学课程对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技能培养的状况,迫切要求加强其实践性.教师角色模拟教学是目前强化教育学课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浅析高校课堂模拟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模拟实践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它是由学生根据任课教师的设计方案自行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高校课堂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分为模拟前的组织与准备阶段、模拟中的实施阶段和模拟后的评价与反思三个阶段。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有效方法之一。提高高校课堂模拟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解决四个矛盾:理论讲授与实践模拟的矛盾、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矛盾、主题的确定性与展示的创造性的矛盾、模拟条件与模拟效果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刘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3):31-36
目光语是运用眼睛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一种体态语,作为一种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观察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运用目光语的课堂教学实录;其次,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对比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运用目光语的差异,并首次提出"教学目光率"的概念;再次,结合"三角互证"的方式进行访谈;最后,总结出教学专家课堂目光语运用的原则与方法,提出"观摩比较-分项设计训练-综合设计训练-录制教学视频-自评他评"的实训方案,为新手教师自主发展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师教育者开展相关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艾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75-176
当前的职前教师教育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但是缺少对实践能力的有效考评。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多采取学分制考评方式,其教育实习和见习则缺少有效的考评,教师资格证申请也未重视实践能力考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考评,应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教育见习和实习、微型课演练等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小学教师研究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依据成员构成和组成动机的差异,可以将教师研究共同体分为不同的类别。教师研究共同体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加强教师间、学校间的协作与沟通,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与创新。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教师研究共同体研究内容封闭化和同质化严重、活动主体虚空化和形式化凸显、成员身份缺乏认同感等问题。要突破教师研究共同体实践发展的困境并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从三条路径进行优化:一是开展以课堂和课题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效能;二是营造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实现我者与他者的互助共生;三是加强外部合作主体的引入,促进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内外联建。 相似文献
12.
王建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118
教师教育问题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教育学术界和教育实践界热切关心的课题,其背后有着一连串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关注或问题。通过系统考察学习、教学、教师和教师教育,尝试梳理出一个关于“教师教育”的“问题”逻辑链条,以作为理解、规划和组织教师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生命观现状不容乐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提出教师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既拥有内涵又充满责任感的生命课堂;同时,也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学习、反思和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切实解决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郑志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5):121-126
课堂学习研究对于形成教师实践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学校的改进计划之一,课堂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学校发展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对一节研究课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分享,希望在教师、研究人员和教育者之间建构实践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学习研究所具有的协作特征不仅为教师创造了一套共享的知识、价值观和信念,而且还为他们一起所经历的教学事件创办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5.
毛秋萍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本研究通过观察10节职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录像及由录像转写成的文字材料,对10位职前教师课堂话语在话语量、师生交互调整、教师反馈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讨论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由来已久。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新旧知识间的内化与迁移、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研讨等方面论述了课堂讨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从问题的设置、资料的收集、讨论中的引导等方面阐述了课堂讨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改进策略。论文认为,有效的课堂讨论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也能较好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不过,低水平、幼稚化的课堂讨论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这是由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所处的阶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5):1-9
在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同时,新师范的实质态势也影响着教师教育的地方性。研究表明,新师范背景下教师教育地方性的实践,不仅在资源层面上存在着失衡的资源配置,也面临着协同与监测层面的机制挤压。同时,教师教育地方性的发展在归属与情怀层面仍被漠视和淡化。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统筹各方机构的力量,培养教师的归属与情怀,是新师范发挥有效性及规避消极效应的必须之策。 相似文献
18.
美术技能作为幼儿园教师开展艺术教育的核心专业技能,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迫切需要加强幼儿园教师的美术技能学习。然而现实中幼儿园教师美术技能学习却普遍存在着动机不强、内容固化、缺少投入、方式单一、环境受限等诸多突出困境,严重影响到幼儿园教师美术技能学习及发展成效。这就需要在深入的困境揭示与分析基础上,努力激发幼儿园教师美术技能学习动力,推动学习认知观念转变;积极创建幼儿园教师美术技能学习共同体,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切实完善幼儿园教师美术技能学习保障机制,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条件等,从而努力确保幼儿园教师美术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知识技能现状及需求,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杭州市2241名幼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专业背景和融合态度均对幼师的融合教育知识技能水平有显著影响,且融合态度可显著正向预测幼师融合教育知识技能水平;幼师对融合教育知识技能的需求存在一致性,但会受到所遇特殊儿童类型及其数量的影响。主要教育建议:优化师资结构,合理提升特殊教育专业背景幼师比例;培育融合理念,逐步树立幼师对融合教育的积极态度;突出实践导向,定点加强幼师融合教育知识技能储备;共建合作平台,开展典型个案构建幼师发展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结构、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德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0(1):11-15
本研究采用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学生知觉问卷 ,对 5 0 0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调查 ,考察了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结果发现 :(1)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 ,它包括积极情感、约束与控制行为、消极情感与支持帮助行为。 (2 )初中生对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知觉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 ;(3)在初中生对教师的约束与控制以及消极情感行为的知觉上 ,男女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而对积极情感和支持与帮助行为的知觉则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