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合教育作为当代国际特殊教育领域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为教育变革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的基础,学前融合教育目前面临着提高学前残疾儿童入学率和提高融合教育质量的双重任务。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现阶段尚存社会整体接纳度依然不够、区域发展不均衡、普通幼儿园接纳能力不足和学前融合支持体系极不完善的问题。为适应当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办好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未来要从多途径推动融合教育观念普及;推进融合教育向学前阶段倾斜;加强对特殊教育素养人才的培养;积极构建合理的学前融合支持体系四个方面加快推动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74名幼儿教师实施学前融合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教师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以上,其中接纳关怀得分最高,其次为获取支持,课程与教学得分最低;幼儿教师的教龄、特教背景、融合教育经验、融合班级特殊幼儿数量、融合时间资源教师介入以及特殊幼儿障碍程度对幼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具有预测作用;教龄在10年以下的、特教专业毕业或受过特教培训、具有教导特殊幼儿经验的幼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质量更高,轻度和中度的特殊幼儿融合教育质量比重度的特殊幼儿更佳;特殊幼儿数量较少的、少许融合、完全融合和大部分融合的以及班级有特教老师介入的融合班级,其实施融合教育更佳。为促进幼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不仅需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还需改善融合班级的结构,为幼儿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3.
影子教师已逐渐成为国外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主要在于协助特殊教育教师或普通教育教师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得知,国外特殊教育影子教师主要承担融合课堂教育教学的辅助者和特殊儿童课后学习的助力者、情绪行为问题的矫正者、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及学校场域内外的衔接者等多种角色。虽然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国外影子教师依然存在定位模糊、分工混淆、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协同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有鉴于此,研究者从岗位设置、规章制度、终身发展以及协作机制等四个层面提出影子教师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本土化特殊教育影子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与实践者。2016年底,教育部颁布的《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主要内容,还对教师的学科教学、教育与康复、个别化教育等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为有效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适应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机构应该努力做到:丰富通识课程资源,注重文化熏陶与生命体验,促进师德培养;强化融合教育理念及知识;加强跨专业、跨学科间的合作,培养精细专业人才;多种形式地开展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教学及实践活动;加强教研素养,培养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儿童及教学实践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风靡世界各地,引起幼教界的极大反响。来自世界各国的幼教工作者纷纷涌到瑞吉欧,希望能通过近距离地了解瑞吉欧之后把瑞吉欧教育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体系中去,促进本国幼教事业的发展。但是,正如Edwards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取向———进一步的回应》中引用到大卫.霍金斯的一句话:“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是不可能如此简单地被放进飞机里,再运送其他地方的”,瑞吉欧教育体系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被照搬到世界各国去。教育工作者都希望通过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剖析,吸取精华,使之本土化。每一种教育体系都植根于本国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所以,对于来自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体系,我们需要慎重对待。一、以瑞吉欧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去正确看待教师的地位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儿童观是其核心部分。儿童观决定教师观、课程观以及教学方式,因而儿童观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瑞吉欧人认为:⑴儿童是社会的一份子,是平等的社会公民;⑵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构建的知识;⑶儿童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他们富有好奇心、创造性,具有可塑性;⑷儿童能够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主角,有能力实现自我的发展;⑸儿...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的"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强调通过课程调整,让所有特殊儿童皆能充分参与普通教育课程,接受基于需求的适性教育。通过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纲要"的设计及实施经验,大陆推进随班就读应加强融合教育理念宣传,共建相互尊重与接纳的融合文化氛围;加强普教与特教课程的衔接,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课程与教学应紧密结合"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间的合作,使随班就读教学服务更加优质化;配齐硬件设备,使随班就读生学习及生活无障碍;加强教学评价的适性调整,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差异化、个别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大陆随班就读的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融合幼儿园中普特幼儿间交往意愿与同伴接纳现状,采用普特幼儿间交往意愿问卷、融合幼儿园幼儿同伴接纳问卷,整群抽样选取一所融合幼儿园5个班的99名幼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幼儿园中幼儿的交往意愿和同伴接纳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特殊幼儿对普通幼儿的同伴接纳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同伴接纳;中班普特幼儿间的接纳程度显著低于小班;高、中、低交往意愿组的普特幼儿间同伴接纳在接纳程度因子均分及总均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低交往意愿组在同伴接纳程度均分及同伴接纳总均分上均低于中交往意愿组;幼儿类型与交往意愿、同伴接纳呈显著正相关,幼儿班级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幼儿类型和班级对普特幼儿间的同伴接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建议:幼儿教师应组织以合作为主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普通幼儿接纳特殊幼儿,为普特幼儿提供交往机会;创设和谐度高、包容性强的园内融合氛围,创建有利于特殊幼儿被接纳的心理环境;家长配合教师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特殊幼儿的情绪、行为问题,增加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家庭参与和家校协作是特殊教育的核心原则。在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由于特殊儿童数量和类别的持续增长、家庭在特殊儿童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法律政策的强制推动,特殊儿童家庭赋权增能逐渐成为特殊儿童家庭参与的有效路径和家校协作的坚实基础。特殊儿童家庭参与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在特殊儿童家庭赋权增能之中,权利、融合、成长、专业伙伴、参与、支持构成了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知识技能现状及需求,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杭州市2241名幼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专业背景和融合态度均对幼师的融合教育知识技能水平有显著影响,且融合态度可显著正向预测幼师融合教育知识技能水平;幼师对融合教育知识技能的需求存在一致性,但会受到所遇特殊儿童类型及其数量的影响。主要教育建议:优化师资结构,合理提升特殊教育专业背景幼师比例;培育融合理念,逐步树立幼师对融合教育的积极态度;突出实践导向,定点加强幼师融合教育知识技能储备;共建合作平台,开展典型个案构建幼师发展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0.
融合幼儿园中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间的相互接纳是衡量融合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解融合幼儿园中幼儿同伴接纳现状,解决实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融合园中幼儿同伴接纳量表和同伴提名法,在两所融合幼儿园随机整群抽取125名幼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同伴接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行为接纳高于情感接纳,特殊幼儿对普通幼儿的同伴接纳高于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接纳;通过特殊幼儿所属同伴接纳类型可知其在班级同伴关系中处于中等偏下地位,特殊幼儿对普通幼儿的接纳与班级中同伴关系相一致;小班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接纳度优于中班,不同性别普通幼儿在同伴接纳上无显著差异,受欢迎型的普通幼儿在同伴接纳上优于其他同伴类型的幼儿。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自提出以后很快成为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融合教育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在融合主体的接纳态度与行动支持、教师专业能力与合作意识、融合课程与教学、融合资源投入与共享等方面仍然面临困境。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对融合教育困境进行理论反思,提出构建融合共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调整课程与教学、完善资源配置等建议,以期为推进融合教育、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重要环节,而体育教师在实施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是发现、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的启蒙者和培养者;体育教师必须熟悉自身工作特点,和体育教学的础本任务,才能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殊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人们对教育平等权利的追求,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从时代精神、儿童权利、特殊儿童发展、分类与标签效应、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等方面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效能的反思,并在家长推动下,通过立法实践,逐步发展起了以回归主流为主要载体的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生态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特殊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的产生出发 ,提出了特殊教育生态观的具体架构 ,将特殊人群置于社会环境中分析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一方面要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来适应社会 ,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应该为特殊人群提供相应的支持系统 (心理建构、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社区支持、其它相关支持 ) ,以帮助特殊人群适应社会 ,为弱势群体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人们对教育平等权利的追求,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从时代精神、儿童权利、特殊儿童发展、分类与标签效应、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等方面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效能的反思,并在家长推动下,通过立法实践,逐步发展起了以回归主流为主要载体的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是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主渠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系日趋合理、中国特色日益凸显,但仍存在社会支持与保障体系欠完善,招生规模不足、地区分布失衡,人才培养方案形式与内容设计欠合理,内部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根据特殊教育、特殊儿童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现实,我国高校需进一步优化保障与支持体系、数量与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和内部治理机制,提升特殊教育专业的合法性、全纳性、可行性、实效性,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师资共享等多种形式,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全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是国家对特殊儿童、青少年应尽的义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是否完善,社会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近十几年来,特殊教育有了迅猛发展,并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跨学科领域的特殊教育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特殊教育的制度建设上,存在着制度体系整合乏力、效率优先的残疾人教育导向、专业化支持缺失、制度运行的非操作性等方面的伦理困境。突破这些困境需要在制度建设上凸显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伦理价值导向,强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价值,相关制度的系统整合,以特殊需要教育超越残疾人教育,将专业化和支持力量作用制度化,并通过强化监督与约束机制保证其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对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首届毕业生24人开展本科教育绩效调查,调查分现况、课程评价、本科教育整体评价三个维度,回收有效问卷23份。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之就学与就业情况符合本专业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对本科所学课程整体评价偏向肯定,并认为4年本科教育优势与弱势并存。据此结果,兹建议: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应谋求发扬优势、减少弱势,并持续进行毕业生追踪研究,以利及时反馈课程与教学之绩效;课程调整方向应以教育学生成为更全面的教师着手;结合其他高校的研究资源,共同探索中国大陆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合宜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颁布了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新课程标准,这对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升特殊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中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大陆和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制订背景、总体框架、理念与目标、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等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比较和剖析,借鉴台湾地区发展特殊教育的宝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融合教育,扎实推进医教结合;(2)健全特殊教育安置体系,规范特殊教育对象分类;(3)重视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和超常教育;(4)加强个别化教育理念,提升特殊教育课程的人性化、生活化、实用化。以期提高大陆特殊教育课程质量,为每一位残疾学生提供更加合适、优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