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不是教师范生如何简单、机械地掌握一些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教学知识,而是需要教师范生能真正按照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能够真正从事教育性教学活动、能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能真正践行教书育人理念,其主要具有教育性、合伦理性、综合性、卓越性和特殊性等特征。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途径主要涉及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方面:职前培养主要可通过思想引领、课程重建、转识成智、实践指向等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职后培训主要可通过外部给予式、外部诱发式和自主内发式等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2.
开展跨学科教学对小学全科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研究以63位在职小学全科教师作为典型案例,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分析小学全科教师跨学科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信念上,认同跨学科教学的价值,但对跨学科教学内涵了解不够;实施上,普遍认为跨学科教学困难,实施多为“一带而过”的浅层方式;效果上,跨学科教学评价开展不足,难以满足对跨学科教学效果的良好期望等问题。研究认为:受传统分学科教学观念束缚,跨学科教学知识基础薄弱,跨学科教学条件不足等是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研究针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提出建议:教育部门需要加大跨学科教学理念引领,促进小学全科教师主动转变教学观念;高校需要改革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优化小学全科教师跨学科知识结构;学校需要提供跨学科教学的资源,健全跨学科教研机制,积累小学全科教师跨学科教学的经验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仍有许多争议,培养效果尚未得到实际深入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选取西部某市农村全科小学教师为典型案例,实证探讨农村全科教师培养效果,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在就业地域上,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基本实现定向农村就业,但以乡镇中心小学就业居多;在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情感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总体上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但多数“未来不愿意在农村长期就业”;在多学科教学的全科特性上,主教1门兼教1门是常态,但是音、美、科学等学科胜任度仍相对不足。研究建议:完善就业政策和流动机制,科学化服务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就业;多方联动、完善服务体系,填补农村全科小学教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职前聚焦“一专多能”、职后体现“教为所长”,发挥农村全科小学教师优势  相似文献   

4.
宋乃庆教授认为新时代小学全科教师是按照高素质小学教师要求培养的,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具备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将单一的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统整的课程整合能力(如一专多能、一主多辅、两主多辅等),能够独立承担多门学科课程教学任务,并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小学教师。宋乃庆教授认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不但可以纾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而且可以满足全面提升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现实需求,这既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教育扶贫、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面向未来,宋乃庆教授认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顶层设计,完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机制;第二,建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做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教材资源建设工作;第三,建立由多元主体参与的激励机制,开展对小学全科教师的追踪评价;第四,打造多元和包容的文化空间,营造小学学科教师向全科教师转型的良好氛围等。  相似文献   

5.
凉山民族地区是全国三大深度贫困地区,目前小学师资缺乏的问题普遍存在,进而造成小学全科教师师资不足在凉山民 族地区普遍存在。小学全科教师以跨学科教学为核心能力,而目前凉山民族地区的小学全科教师未达到这样的要求。凉山民 族地区小学全科教师应该是在掌握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跨学科教学能力为核心,具有较好的实践教学能力,承担多门不同学 科课程的教学。凉山民族地区全科教师发展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历史性,针对其培养可以采用以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小学全科教 师选拔培养为主要途径,结合本专科不同层级培养,加大现有凉山民族地区小学全科教师在职培训力度,最终实现凉山民族地 区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养达标。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全科教师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学者就其内涵和培养途径、方法、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更有一些地方开展了相关的培养培训活动,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小学教育需要更多的全科教师,正在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一般认为,全科小学教师是指"掌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7.
职前小学教师培养成效评估是改进教师培养质量、培养优质小学教师的关键环节。为了解我国职前小学教师的培养成效,本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为评价量规,调查了1 168名本科职前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职前小学教师的整体培养成效一般,师德规范、技术融合等维度的培养成效较好,知识整合、自主学习和反思研究维度的培养成效并不理想,且教学能力与反思研究能力培养的融合性较差;不同年级的职前小学教师在教学能力等维度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省属师范大学的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和分科教师培养模式,部属师范大学的全科教师培养成效较好。提升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成效的主要路径为:构建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职前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与知识整合能力;建设梯队式学习共同体,提高职前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职前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一体化评价,打造螺旋式进阶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黄晚 《人生与伴侣》2022,(27):27-29
<正>目前粤北地区教师资源补充困难,其中音乐、体育、美术、特殊教育等学科教师紧缺。“教师职前培训”是指教师在正式步入教学生涯职前所需要接受的入职教育与培训,主要对象为即将成为教师的本科阶段在校学生,培训主要内容是指教育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职前培训是为教师候选人提供专业化培训,是教师职业和专业化发展的起始阶段。基于“新师范”建设需求,以“UGS”(高  相似文献   

9.
目前,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主要有全科模式和分科模式两种。二者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施结果、师资要求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从学科分化与融合、小学阶段的课程政策、地域发展差异及小学教育的特征分析,两种模式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无法从整体价值上区分二者的优劣。两种模式可各自坚守传统的办学思路相向而行、突出特色;也可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以共融、贯通、结合以及互补的方式来加以改进和优化。基于小学教师成长过程,应以教师不同素养不同阶段发展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和构建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教学技能对于职前教师从事未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对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学习是职前教师形成各项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调查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职前教师教学技能产生的影响,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等维度分析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施效果。同时,根据该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和训练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能力训练课程在培养职前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作用,从而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全科小学教师及其现实诉求现代科学呈现出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学科存在着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现象。实际上,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所需要吸收的知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从专科型向全科型的过渡,与此相应,也要求专科型教师向全科型教师过渡。全科小学教师是指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的小学教师。他们在对某一学科"专和精"的基础上,同时也应具备其他学科的"广和博",这样才能使全科小学教师的能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面临许多新问题,尤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十分突出。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其专业素养必须在实践中发展。实践性是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一个基本特性,必须体现在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之中。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以实践为取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二是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例,构建开放式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创建现代信息化教师培养平台;四是实施分段教学策略,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即TPACK已成为职前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科内容知识、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三者之间动态整合的产物,其表征是教师利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实践所需掌握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动态性、情境性、个体性、缄默性、实践性等特征。为了使职前教师具备TPACK,需要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法课程,以突出TPACK的学习要求;运用TPACK框架设计教案,进行示范教学;加强职前教师教学实践和反思,促进其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搭建职前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TPACK的交流与共享。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全学程双导师制”产生背景和内涵的分析,本研究指出了“全学程双导师制”职前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职前英语教师培养过程中实施“全学程双导师制”的构想,即由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优秀英语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承担职前英语教师的培养任务,在时间上将“双导师制”贯穿于英语专业职前英语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在空间上将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高素质英语师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三所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全科型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从教师专业必备知识、教师专业必备技能和教师专业必备信息技术能力三个方面调查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型师范生的专业发展现状,发现:小学教育全科型师范生对教育知识、教学设计、技术素养的获得最为关注;对通识性知识、反思与发展、评估与诊断需求最为薄弱;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学科知识以及教学设计的提升需求最为强烈;对专业发展关注度较高,但满意度低,缺少专业发展规划; 对学术视野不开阔而感到困惑。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增加教育职业规划课程,为小学教育全科型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树立自我反思意识,强化反思引导;优化整合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增加信息技术的比重;重视教育实践,促进知识和技能二者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江南大学师范学院是江南大学(教育部直属“211”重点建设大学)的下属学院,设有江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系及教育技术系。师范学院集教育科学研究、新教师培养、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于一体,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的师范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研究、电教服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测试及中小学校长、教师职前职后学历教育与培训。师范学院师资力量较强,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55%以上,基本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引领的、有较高学术迪诣和教学水平的学术梯队。 现开设以下本科专业: 教育技术学:本专业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系统和教育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设有两个方向:(1)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主要为社会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与技术支持人员以及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应用人才:(2)数字媒体传播技术方向主要培养掌握数字视音频技术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和为广播电视、影视传媒制作.宣传教育部门培养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高级人才。 小学教育(师范):本专业培养具有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小学教育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心理教育(师范):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心理教育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心理教育和心理研究的教师、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目前: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资助300万元,总面积11000平方米的学院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现有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常规媒体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及微格教学训练室。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教育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为纾解困境,推动乡村教育发展,选拔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成为关键举措。作为基础教育的先行者与后继者,中师生与全科教师之间有什么共性和差异,如何评价两者的优劣短长,如何总结百年中师办学历史,如何优化全科教师教育,这些都关乎教师教育振兴和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历史考察、个案访谈和对比分析,深度剖析中师生R与全科教师T在学业素养、发展机遇、职业轨迹、专业成长四个方面的异同,进而从产生背景、职前教育、职后表现和个人体验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师生和全科教师产生背景有别、教育层次不同、职后表现各有短长、个人体验不容忽视。我们既不能夸大中师教育的优势,也不能无视全科教育的成就。当前在继续坚持现有全科教师培养政策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从入口、过程到出口的开放性和多元选择的渠道,增加乡村教育吸引力;改变招考方式,优先选拔具有乡村教育情怀和发展潜力的生源,重视培养全科教师的教育情怀;关注全科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夯实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2006年,湖南省开始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科计划",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的"全科型"小学教师。2011年湖州师范学院开设"全科方向"的小学教育专业。之后,广西、重庆等地纷纷开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目前国内学术论文论及小学全科教师的必要性时,多从农村边远地区小学教师的现状出发,认为"实施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培养高规格全科教师,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短缺问题最为有效的办  相似文献   

19.
实施公费定向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是现实的诉求,也是历史的复归,是对当下教师培养体系体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但在实施中,存在部分教师培养机构认识不到位,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对全科教师"全面素质"培养不足,措施不多;生源素质尚有差距等问题。为保证该项政策理想的实现,必须深化认识,提高政策实施的责任感使命感;研究教师核心素养,强化乡村教育情怀养成和自主发展能力培养;重建校园师范文化,落实师范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持续提高乡村教师定位,吸引优质生源。  相似文献   

20.
色彩教学是建筑美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除了培养学生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掌握色彩规律与表现技能外,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教育尤为重要。加强色彩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改进色彩教学方式、方法,对提高色彩教学质量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