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实态、症结及其“中国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中国大陆正在成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地 ,从而也使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所谓“中国因素”受到高度关注 ,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依据。而通过分析表明 ,迄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进展程度仍颇为有限 ,即便有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 ,其根本症结也在国内而不在国外 ,更不应完全归罪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 ;“中国因素”在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作用有限 ,远不足以构成“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  相似文献   

2.
对外直接投资是战后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主要对策之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日本相继出现了三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起到了缓解日美贸易摩擦的作用,这在彩电业和汽车业表现的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日美投资摩擦。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发展境外直接投资,同时要积极防范由此引起的投资摩擦和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虽然日本在传统上是个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但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流入日本的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亚洲各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多数是依靠期相对较低的工资,而发达国家引进的直接投资是以高科技产业、信息相关产业、金融业等高附加价值产业为中心的投资,这种投资必将对接受国高附加值产业的未  相似文献   

4.
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制造业造成重创,特别是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的损失尤为严重。由于日本海外投资发展规律的影响,加之日元猛烈升值、电力紧张、企业考虑分散风险等因素的作用,震后日本的海外产业转移可能出现一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对华直接投资可能进入新的高潮期。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做好承接新一轮日本产业转移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6.
苏杭 《日本学刊》2015,(2):93-108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推动着产品由"一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变,将分散的区域生产网络连接成全球生产网络。在此背景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和领域上都实现了突破,在企业层面,伴随日本企业海外分支机构采购—销售模式的变化,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网络化发展的新态势。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时期,应借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延续产业优势,推动海外分支机构的本土化,积极嵌入全球生产网络。  相似文献   

7.
从金融国际化到金融空心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朱立南当今日本经济中存在两大空心化现象,一个是由来已久的产业空心化,一个是金融空心化。后者出现于90年代初期,引起了日本经济界特别是金融界人士的关注和忧虑。金融空心化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对日...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这与中国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投资环境全面改善等有很大的关系。这次新发展是以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和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还出现了大型投资增加的新动向。这标志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如此,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存在着相对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空心化”意味着“挖空”或“内部空心”。由于日元升值和日美两国贸易上的磨擦,日本各公司纷纷把它们的生产推向国外,因而日本国内产业日益“空心化”。日本商业界担忧“空心化”将危害日本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限制国内制造业和加速提高日本的失业率。事实上,日本的失业率已开始上升。1987年5月,日本有消息说该年的失业率已高达  相似文献   

10.
在1985年秋的日元升值的情势下,以美元表示的日本出口商品的价格急涨,出口量大而成为贸易摩擦之中心的诸产业,显著地增加了对出口目的地的直接投资。日本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从7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增加,反映了日本想要回避与发达国家尤其是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与二者之间贸易关系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东盟五国为样本,利用1965-2010年的相关数据,借助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从长期和短期看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对东盟与日本间的进出口贸易均具有创造效应.由于产业极差的存在,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二者间贸易的扩大.实证结论在利用外资带动进出口贸易发展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考察宏观数据和96个投资案例,分析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呈现以下特征:首先,中国企业对日本投资的产业逐渐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其次,民营企业与非中央型国有企业已成为对日投资的主体;第三,中国企业对日投资是以获取策略性资源(包括技术、品牌等)为主的;最后,并购是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主要模式。研究还表明,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不是为了扩占市场和降低生产成本,而是为了获取关键性资产,提升企业在母国市场的竞争力与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1987-2012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基于BEC分类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作为中国重要投资来源的日本FDI与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主要与其初级产品及中间产品的出口、最终品的进口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基于边际产业转移理论以及日本对华输出半成品在中国加工包装,一部分在返销国内的这种特殊投资模式,为中国合理引进外资和利用外资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日本企业普遍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开展海外事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目前,日本企业海外事业的主要对象已由欧美发达国家转向东亚发展中国家,其主要目的以扩大对外贸易、占领东道国市场为主。在东亚的日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对日方出资者的回报也好于在北美、欧洲和中南美的日资企业。以此为背景,今后3年日本企业不仅将继续以海外事业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而且还将以东亚特别是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对此,我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全面促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是密切双边和多边经济、政治合作的有效手段和理想途径。本文拟从当前亚太地区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的动向和特征,日本海外直接投资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日本对华投资的现状和问题三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本海外金融资产持续保持高水准,从1991年起日本连续28年稳居全球最大净债权国的地位。从结构来看,日本海外净资产来源从贸易顺差转为第一次所得顺差,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收益起到牵引作用。近年来日本海外资产变化的主要动因,可以从国家发展战略、国内外形势变化、企业海外生产模式、对外投资形式等变化中探究。日本海外金融资产对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反哺和提振日本国内经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缓解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避免政府债务负担引发经济社会危机、促进日本经济转型等。与此同时,日本海外金融资产面临诸多课题,如对内直接投资比重低,不利于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财政赤字制约海外净资产稳定增长;海外净资产收益率需进一步提升等。在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压力下,分析日本海外资产形成路径及结构,有助于对中国的全球化布局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进入80年代,尤其是最近几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扶摇直上,并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令人注目。本文想就近年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动向、新矛盾做些粗浅分析。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动向和新特点 战后日本出现过三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它们的直接动因大致都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日元升值有关。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72年。这一年度的对外直接投资由1971年度的8.6亿美元跃增为23.4亿美元,几乎增加两倍。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60年代,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增  相似文献   

18.
“日本病”与新重商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管理经济模式下的新重商主义,对于日本战后赶超欧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为了刺激出口并抑制进口,日本对于“外部导向型”部门所实施的新产业发展战略和对“内部依赖型”部门所采取的保护政策,通过“价格—产业—流动”机制引起了“日本病”及“产业空心化”症状  相似文献   

19.
蒋序怀 《探求》2005,(1):54-57
199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在不断改变,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的特点,使得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结构特点既具有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近年来在外国对华投资快速增多的趋势下,日本的对华投资增加缓慢,甚至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逐渐酝酿向缩小贸易顺差、内需主导经济的方向发展,日本政府冀望通过财政投资、鼓励房地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式推动转型,但在产能过剩、经济泡沫化、产业空心化和新兴产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存在偏差等因素的作用下,经济的转型并不成功,经济陷入长期萧条.日本的经验对于中国经济内需型转型过程中应对汇率波动风险、选择和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及相应的投融资体制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