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极大挑战,现目前,农村空巢老人追求的不单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形成原因的探索,从而找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和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出吉林省农村养老模式的主导模式是传统家庭养老。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其次,人们“离土不离乡”的生活方式;最后,政府对老年人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出台,要求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然而家庭养老模式的运行与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此提出一些促进吉林省家庭养老模式顺利运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向荣淑 《人才瞭望》2017,(20):79-80
我国已进入老人社会,关注养老已成为一个共性问题,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很受老人喜欢的模式.基于此,笔者分析了目前居家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期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杨家村一幢农家小楼门前,"养老示范户"的标牌特别醒目.这户人家的主人叫童道云,在城里做保姆,是村里第一个把城里老人接来自家养老的,城里的一位老人已经跟随她生活了 4年.在南京,这种"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的养老模式很受欢迎.南京市杨家村俨然成了"养老村",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城里无法照顾老人的家庭纷纷将老人送到乡下农民家庭养老.(据2017年5月4日《就业时报》)  相似文献   

5.
朱明欣  陈晓东 《人才瞭望》2016,(24):120-121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失能老人的增加,使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居家养老兼顾家庭、社区与社会的优势,有别于家政服务和机构养老,可以弥补家政服务与机构养老的不足.超越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成为失能老年人养老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空巢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庞大,同时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也日益突显。养老问题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挑战,其中精神养老成为养老问题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家庭是养老的载体,家庭成员是精神养老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生活和工作等种种原因,往往子女会忽略老人在精神上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空巢老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给予空巢老人一个不“空”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来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使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正变得日益明显,再加上大量年轻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致使乡村地区的留守老人数量大量增加,而这些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也由此暴露出来.鉴于此,本文对我国乡村地区留守老人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乡村地区...  相似文献   

8.
《才智.人事人才》2020,(5):236-237
在老龄化背景下,为了了解福利院入住老人的养老意愿以及其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帮助福利院老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本文以X市社会福利院的入住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三角测量的研究方法,主要以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收集到的资料为依据,对福利院入住老人的养老意愿以及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福利院老人的养老意愿在入住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化的养老方式逐渐受到入住老人认可,但传统的居家养老意愿仍然存在。研究结果验证了老人养老意愿发生变化的理论假设,并且得出福利院入住老人的养老意愿受到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特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的出现,老年人对老年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如今家庭结构小型化,传统居家养老的功能弱化,集中养老的机构养老模式很难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如何在兼顾国家经济承受力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需求,走出我国自己的老年公共服务之路,是现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铜川市新城社区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与老年需求进行分析,从国家政策、社区、老年人自身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能促进新城社区老年公共服务的建设发展,让老年人可以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户建立养老保障是人口控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需要、迎接老龄化挑战的需要、政府补偿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早期响应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已逐步步入老年,这部分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越发凸显出来,所以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以建立养老保险模式为切入点,探讨了农村养老资金的来源与管理,分析了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正一步步加深,并将在未来几年内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为:将近90%的老年人选择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中养老,剩余10%的老人选择在社区、养老机构中度过晚年.但是家庭结构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变得日益小型化,年轻的家庭成员由于工作原因无法时刻照看家中老人,家庭养老存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界定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不同年龄段、家庭情况、工作经历等将会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远远高于城市,本文将围绕农村多种多样的养老模式展开论述,探讨农村老年人选择何种模式继续生活,提高自己老年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3.
胡莹 《人才瞭望》2016,(15):28-29
失独老人是弱势老人中具有特殊性的群体.该群体在养老中面临经济赡养缺失、精神健康风险增大、生活照顾匮乏等养老困境,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探讨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策略,从全人健康的角度提出失独老人的养老需要关注其特殊的精神关怀需求、改善其社区照顾的环境,促进相关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机构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不断的提高适用老年人对老年生活的需求,机构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将大大提高区域老年人的养老质量,缓解人口老龄化现状下的养老压力,使高龄老人或失能老人得到较好的照顾,同时机构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将有利于整合区域的养老资源,将高质量的机构养老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段巧玲 《人才瞭望》2016,(4):160-161
中国的养老问题,主要在农村.如果农村的养老问题得不到改善,中国的养老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受种种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农村主要采取家庭养老的方式.基于局部视野的实际调查,分析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同时,痴呆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受西欧思想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创立了专门以接收痴呆老人为对象的集体之家(Group Home)。可以说痴呆老人集体之家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成员的护理负担,同时又因其小规模且接近于家庭生活的良好氛围而让老人们感到安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病情的缓解。中国目前也有专门接收患有痴呆症的老人的老年公寓,不过少之又少,还尚在起步阶段,依然有很多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面临着求养无门的尴尬局面。本文通过对日本痴呆老人集体之家的考察,为我国今后的痴呆老人的养老模式构建提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房养老”,是指老人用自己的房屋产权作为抵押,换取一定数额养老金的新型养老模式,经过部分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形成了许多好的方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这种模式也逐渐开始兴起。不过鉴于特殊的国情,推行起来面临着一些难题。本文总结了其包含的五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阶段,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整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各级各类机构针对老年人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养老护理员供给严重不足。增加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和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质量,更好地满足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等特殊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及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逐步加快,我国的养老问题已经越来越为突出,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必须要重视和发展新型的养老模式。笔者将从老龄化问题及常见的养老模式入手,从而分析网络居家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越来越长,所以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吉林省快于全国。致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与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