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秋苑 《人才瞭望》2017,(16):127-129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使命.笔者从“工匠精神”内涵及重要意义谈起,结合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分析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现状,探讨语文课程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岳俊华 《人才瞭望》2017,(21):34-35
工匠精神,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第一次出现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李总理说,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质. 这预示着工匠精神重新成为时代的强音.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唐小桃 《人才瞭望》2017,(12):146-147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高度结合.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匠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弘扬"工匠精神",首先要了解其对高职教育的价值所在,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入手点、必要性与社会需要,高职院校要转变思想,不断改革创新,让"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整个高职教育改革的进程,探索出更多的培育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培育工匠技能,创建匠心文化,抓好工匠精神,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打造大国工匠,培养企业员工工匠精神逐渐成为热门重点关注的话题.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涌现出来,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职工队伍的素质和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战斗力,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跨越.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高校大学生就业及个人发展的现实需求.在药学生精神品质塑造的过程中,高等药学学府应把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利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渠道增强药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本附加价值,提高药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高职院校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引入“工匠精神”,改变高职教育只注重技能培养,不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熏陶的观念,学生缺乏“工匠精神”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要打造高素质的“工匠队伍”,只有将“工匠精神”贯穿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中,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洽 《人才瞭望》2022,(3):60-61
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急需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以此推动我国"十四五"时期及更长远的高质量发展.技工院校作为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当多途径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而就业指导正是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的启蒙课,因此,"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就业指导的培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工匠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匠人...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的提出,有利于解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创建以技能为导向的就业模式,基于此,指出应从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专业技能的掌握、敬业精神的培育来养成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将技能人才培育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2019年提出了筑造"工匠之城"的总体思路,之后逐步完善工匠型产业工人综合培育机制,探索紧贴职工需求、符合椒江发展实际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工匠精神”不仅继承传统工匠文化,还发展出新的时代特征。“工匠精神”培育是实现个人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宏观环境;加强师资体系建设,健全教书育人机制;创新高校培养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树立自我工匠意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国家的推动下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但当前高职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不深、探索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等,而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因此扎实开展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劳动教育通识课程、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传统手工艺活动等,实现理论教育和各种实践项目活动的结合,可以更好地磨炼和强化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助力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一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技能的职业人才。而“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特质,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意义、关联性、途径和方法。首先,分析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关联性。其次,探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意义和价值。然后,提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探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挑战和对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高职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融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家富 《人才瞭望》2017,(10):150-153
笔者从网络营销课程数据分析视角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现状进行重新审视.通过了解2014—2015年网络营销课程情况,并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整理,从而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与实践的综合探究.经研究发现:近年来,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讲授及实践中,学生更趋于对学分的迎合,忽视了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深入研习及其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了能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好地提高实践技能,需要培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明确"工匠精神"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工匠精神"要求制定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是当今社会发展和企业生存的必备要素.新形势下,对于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我国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需要.因此,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利用学校多种资源,做好课上课下的教育培养工作,注重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促进我国就业创业和高质量发展,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即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多次提到工匠精神。党的二十大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工匠精神无疑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必须要有一批杰出的工匠。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党为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立足高职院校尤其是双高院校,概括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挖掘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分析其传承和发扬中存在的中梗阻,探索贴近实际、顺应潮流、融合发展的路径已经成为双高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工匠精神为出发点和切入点,针对当前新时代信息化、网络技术发展的情况,重释信息化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针对高校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找出突破口,探寻工匠精神融入高校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的路径,以期更好地提升办公室信息化建设效能,为服务信息化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的新时期,发扬“工匠精神”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精神指引。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培育,在多个场合、以多种方式对工匠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深刻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技艺精湛、技能过硬的高技能人才,着力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与基础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从中职角度来说必须要让学生继承工匠文化,发扬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以此来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等领域迈进。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中职“工匠精神”进校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培育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高校强化人才目标的客观选择,准确定位新时代工匠精神内在逻辑,遵循工匠精神与时代要求、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相统一。在共筑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实践中,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双导型”师资队伍的路径探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育能力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