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三川 《人才瞭望》2017,(14):162-163
作为一种先进的用人理念和技术,人才测评技术能够促使企业组织对相关人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提高企业组织的整体人力资源整合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从人才测评的概念出发,阐述人才测评的方法,对人才测评技术的主要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人才测评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相关措施,希望能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苏宁 《人才瞭望》2017,(12):39-40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必须坚持人本管理的观念.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对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笔者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对如何完善人力资源机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人才培养提供最优质的师资力量.但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通过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具体分析,进一步提出一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学地运用人才测评,不仅帮助受测者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而且为企业在人才选拔、开发、诊断、考核管理中提供科学的参考,使企业实现科学用人,人尽其才。笔者以人才测评理论作为研究基础,探索人才测评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并本着使人才测评考核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发展的意愿,对如何建立一个适用于企业发展需要的测评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才测评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常用的技术.在人才测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人才测评技术的功能,以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使用这项技术,给企业在招聘、考核、晋升等日常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更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邓晓霞 《人才瞭望》2017,(12):19-20
高校人力资源指的是高校教学者和管理人才,他们是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我国目前的体制原因,使一些优秀人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安心投入到教学中,这样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要发展,就要适应时代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才能留住人才、发现人才.  相似文献   

7.
一个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必定是被淘汰出局的对象。因此,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理论、方法,改造传统的人事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理念和用人机制,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了人才素质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利用现代科学的人才测评技术,对社会各类人才进行有效的、客观的、科学的测量及评价。它具有客观、公正地评价人、识别人的特点,能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决策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真正实现人…  相似文献   

8.
杨美蓉 《人才瞭望》2016,(22):41-42
现代高校正处于扩招和扩大规模的状态中,同时也突显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为了培育与时代相契合的复合型人才,高校需要创新和改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从战略的高度,正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以人力资源管理为高校的核心战略,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从而全面担负起培育社会需求型人才和知识创新的任务和责任,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超 《人才开发》2007,(10):24-25
人才引进工作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速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的快捷途径。也是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保证。在人才竞争目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高效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实践出发.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体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认识,以期讨论商榷。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人力资源是高校教育资源中的重要一部分,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优化人才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是保证高校长久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对高校教职工进行有效合理的激励已经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笔者通过分析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探讨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进行激励的原则,并指出了高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人力资源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有效加强梯队化人才建设,有必要以专家人才选拔为重点,试点推行基于胜任特征的专家人才选拔测评体系构建及应用,探索人才测评选拔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激励机制是我国现代管理技术中的重要管理手段,在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激励作用,以人为本。笔者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结合激励机制特点,对激励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进行探讨。在当代社会,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相对于其他人力资源群体来讲,高校人力资源更加特殊、复杂。因此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对我国高校的长远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人力资源作为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一个关系到企业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而人才选拔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如何识别人才,将适合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前提,而人才测评技术正是提高企业人才识别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苏宁 《人才瞭望》2017,(8):211-212
笔者深入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特征视域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根据当前人力资源发展实际情况,提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性措施,旨在当前高校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视域下推陈出新,不断地创新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出具有可持续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动能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才瞭望》2004,(8):58-58
首届中国人力资源发展前沿高层研讨会企业潜能开发 大会主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前沿与管理实践。议题涉及人才战略、人力资本与管理、组织变革、薪资福利、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人才测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激励与保健、领导力与执行力、ehr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等多方面。 大会宗旨:让与会者了解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念、最新方法及发展趋势;获得与国际顶尖跨国公司、国内先进企业、知名学府与科研机构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主办…  相似文献   

16.
孙兆刚 《人才瞭望》2017,(19):10-13
在分析河南省高校总体分布的情况下,选择38所公办本科院校为考察对象,基于河南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公布的数据,从生师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兼职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师资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结合人才引进类型、引进规划、引进渠道、引进方式、引进后的待遇、引进后的考核管理简要分析了人才入口存在的不足;以"办学条件、过程管理"为输入因素、以"教育质量"作为输出因素,测度了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的效能大小;并从树立正确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科学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规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完善教师激励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进 《人才瞭望》2017,(16):86-87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背景下,人员素质测评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员素质测评实践操作技能,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应用型高校应顺应国家战略指引,树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应用型高校人员素质测评课程实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荀怡 《人才瞭望》2016,(2):82-83
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资本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力量.因此,建立符合经济发展特征的人才测评体系是有效保障人才供给的重要依据,也是人力资源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北京明确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经济发展要求朝着"高精尖"的结构转型,创新要成为未来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必然会对人力资源水平提出新的要求.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除了从教育、培训等角度来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外,还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支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各高等教育的目标.所谓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科学管理将资源进行优化合理配置,使高校可以实现人得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以及事尽其功的教育目标.高校人力资源的发展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的弊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针对性改革与改进,是笔者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王洛 《人才瞭望》2008,(5):61-62
人才测评技术虽进入中国有近二十年,可真正流行也是这两年。人才测评更多的是运用于招聘,而在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