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一词,源于西周,《周易·革卦》云:“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革”指变化,“命”即天命,革命就是秉承天意的变化. 近代意义专指暴力革命的“革命”一词,来自西方.孙中山1895年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时,还自称“造反”,不知“革命”为何物.  相似文献   

2.
史南 《人才瞭望》2013,(10):22-22
"首饰"一词今天专指女性佩戴的装饰品,可是在古代,"首饰"的意思却完全相反,专指男人所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其中,"袙(pà)"是古人戴的头巾.秦代的时候,给武将戴的帽子上增加了红色的头巾,用来区分贵贱.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冠礼,要戴上帽子了,可见在秦代之前,人们就已经把帽子称作"首饰"了.  相似文献   

3.
“原来”这个词在明朝之前是不存在的.那时通用的是“元来”.“元”是起初、开始、本来的意思.改动是朱元璋猜忌的结果. 朱元璋看到“元来”心神不安,“元来”不但冲撞了其名,还暗含他灭掉的元朝回来之意,这不是元朝要复辟吗? 于是他决心要消灭这不祥之词,但这是常用词,即使现在消灭了,过去的重要文献书籍中还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4.
一、跨世纪人才的基本含义及其教育性质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向教育子系统明确提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这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跨世纪”一词的含义不仅仅专指时间跨度意义上,当今青年,新世纪的骨干和科学技术方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活动或比赛的报道中我们常会听到“东道主”这个词.“东道主”这个词是由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6.
谈心的艺术     
谈心.“谈”是“言”旁加两个“火”与“心”组成一个词.含义是很丰富的、它意味谈心的双方都有一颗火热赤诚的心,通过语言达到心的交流。“谈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但有的人对这个词的理解并不象上述那么深刻。他们往往不是把对方摆在平等的位置,而是高人一等,以教育者自居;或者空谈理论,或者虚情假意;没有诚恳、热烈、温暖的气氛,更没有两心的交流C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口服心不服;甚至有可能发展到争吵对抗,形成僵局。谈心最重要的是一个“诚”字,诚则生情,有了感情的交流,才能相互…  相似文献   

7.
“技术”一词的希腊语语源包括着“技术”与“技巧”两种含义,而且最早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只是科学与生产之间的中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对“技术”一词的理解逐步宽泛起来。要而言之,有“广义技术”与“狭义技术”之分。狭义的技术专指直接作用于自然界的生产劳动手段,广义的技术开始指向与改造自然有关的各种协调、控制、改善社会的手段、乃至人类最神秘的领域的运作———思维技术。人事技术介于广义与狭义的中间阶段。人事技术就是依据人事科学诸多原理,为达到知人用人、人尽其才,提高组织整体效能之目的而研制的一整套…  相似文献   

8.
陈齐放 《人才开发》2002,(10):30-31
人们都说“政声人去后”,依我看来,“人去后”再听“民意闲谈”,似乎为时已晚。好政声应注重建立在“人在时”。 为官者政绩如何,他在任时得到的赞美之词,不能算是定论。待他离任之后,干部群众对他的评价才是最真实、最公正的,可谓是这个官员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已不是什么新鲜词,各国早已身不由己地置身其中,然而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依然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为教育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是长期以来重视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本文旨在呼吁人们切实认识这个问题,不要再继续忽视教育这个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当伊拉克战场上的硝烟尚未散尽,很多中国人仍然对萨达姆的不堪一击感到不可理解的时候,在中国电视的画面上,在播音员的话语中开始更多地出现“非典型肺炎”这个词,“非典特别时段”最终完全替代了“关注伊拉克”,“萨达姆”与“SARS”这两个以“S”开头的词,注定会因为成为2003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短短两周后,中国人开始接受这一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的洗礼。面对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史上并称“苏辛”,而苏轼的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其豪放勃发的特点更是不断激励着人们奋发图强,《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体现苏轼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作品,其词中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苏轼的形象特点,本文从《江城子?密州出猎》探寻苏轼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外教正能量     
自2011年起,“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已经举办到了第五届。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外教故事。但外教这个词,似乎总显得有些疏远,不够亲近。正如浙江师范大学的陈旻意不喜欢用“外教”这个词去框定她的朋友们,因为“在这个职业标签之下,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很鲜活的个体。”  相似文献   

13.
管理沙龙     
“不”字与管理艺术有很多智者之言与“不”字有关,如“聪明人以其经验为依据说话,更聪明的人则据其经验而选择‘不’说话”;“从比较差的领导那儿可以学会‘不’要怎样做,从而知道应该怎样做”;电影《教父》中的教父见其儿子接班后常对下属讲“不”字,于是教导他说“你应该学会说‘不’字”。对于管理者来说,容易说“不”字,因为其所处的出人头地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他们必须对下属发出指令,并批准下属的报告,所以经常会讲这个不对,那个不行,什么不许做。“不”是“负”词。经常伴随着否定或拒绝之意,因而带给人们的是不高兴…  相似文献   

14.
宁青 《人才瞭望》2013,(6):64-64
“灯红酒绿”这个词我们常看到,灯红可以理解,而酒为什么是绿的呢?这是因为古代的酒颜色与现在完全相同,做法也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甚至酒糟也没有滤出,所以,古代的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去。“一杯浊酒喜相逢”,人们把古代的酒称为“浊酒”,  相似文献   

15.
许慕 《人才瞭望》2016,(19):55-55
在河南,“中”这个词,经常听到。答应人家,我们这里经常说“好”“行”,在河南,却说“中”,“中”已经成为河南语言的显著特征。说起“中”字,还有这样不寻常的来历。  相似文献   

16.
杨婉 《人才瞭望》2013,(12):32-32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13,(2):105-106
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ào.“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18.
例题精讲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___,深入____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瞻远瞩 分析 B.高屋建瓴 发掘 C.见微知著 彰显 D.由表及里 剖析 [作答讲解] 分析词的搭配,第二个画线处所填入的词应与“力量”构成动宾短语,四个选项中只有“发掘”和“彰显”可以与“力量”搭配.对于第一个画线处,因为前有“声必闳”“意必远”“宏音”“响箭”之类的词,所以应填入一个气势比较宏大的词,这样填“高屋建瓴”就比“见微知著”要恰当.因此本题选B.不选A、D,是因为不能“分析力量”,也不能“剖析力量”,两词之间不能搭配.不选C,是因为“见微知著”强调的是“小”、细微,不符合语段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留学”一词的来历“留学”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日本。我国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遣唐使”来中国。这种使节驻唐时间一般不过一两年,不能久留中国,因而无法满足日本全国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的需要。为此,日本政府在派出遣唐使的同时,又加派“还...  相似文献   

20.
左娜 《国际人才交流》2015,(4):28-31,72
是“IT男”,更是“IT白求恩”
  “IT男”似乎总在被人们善意地调侃:他们不修边幅、不善言辞,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但一提起电脑、网络、信息技术,这帮讷言敏行、逻辑思维极强的“技术狂”必然眼前一亮,像被上了发条一样滔滔不绝,露出小男孩组装好一个拆坏的闹钟一样兴奋而天真的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